通报“周周见”为何管不住恶霸导游

北京日报客户端 | 评论员 关末

“从你手里赚不到钱,不是你死就是我死。”网传有游客在云南参加跟团游时遭导游辱骂威胁。日前,云南省文化和旅游厅就此发布情况通报,表示“一经查实,将严格依法处理。”

一到暑期等出行旺季,旅游市场中的强制消费乱象就集中爆发。某些导游要么举着喇叭强推土特产,要么拽人进店不买东西就不让出来。近期网络曝光的视频中,甚至还有导游破口大骂不消费的游客“老流氓”,扬言“大巴车我说坏就坏,让你们买一点能怎么样”……大家出门游玩图的是开心放松,岂有“花钱找气受”的道理?作为连接游客与景区乃至城市的纽带,导游接二连三欺客宰客,臭的更不光是自己的名声。

客观来看,每有类似事件引发舆论关注,属地相关部门基本都能做到迅速反应,及时发布调查说明,对违规失德导游吊销证件、重金罚款等后续措施可谓严厉。然而,强制消费之风还是未能遏止,正如网友调侃,“处罚通报周周见,恶霸导游天天有。”

乱象为何屡禁不止?说到底,除了某些导游本身素质不高外,还是市场和机制存在问题。近些年来,很多地接旅行社为争夺客源推出各种名目的低价游,不靠服务和产品盈利,而是通过凑人头“拿回扣”。所谓的业绩压力传导到导游身上,就变成了收入与购物提成直接绑定。名为导游,实是“导购”,利益驱动下,总有人铤而走险,千方百计逮着游客薅羊毛。

随着国内游市场强劲复苏,旅游消费直线上涨。要巩固好的势头,就不能让游客糟心寒心,就必须要在规范市场、提升品质、优化服务上下功夫。各地相关部门不仅要强调“事后追责”,还要做好“事前规范”,完善从业者的准入退出机制和绩效评价体系。进一步看,从旅游产品在OTA平台上的宣传,到游客签订合同、付款过程,再到各个目的地的购物场所,都必须加强监管,严防“挂羊头卖狗肉”。改变同质化竞争、低价化策略的现状,将服务质量和水平纳入导游的薪酬体系,才能彻底铲除恶霸导游的生存土壤。

最近,新疆导游小祁因游客发布的一则表扬视频,一夜间涨粉百万,不少网友还表示要帮他“拉客”。可见,专业素养、真诚服务永远能打动人心。旅游终究是一个综合性消费行为,文旅行业的高质量发展,不妨就从减少游客的糟心体验开始。

图源:视觉中国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05

标签:恶霸   糟心   导游   云南省   目的   低价   周周   机制   游客   旅游   市场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