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水不如让利,只有动了蛋糕,才能让经济火起来

今年下半年的经济会好转吗?

恐怕很难,如果不改掉官本位和国企为主体的思想桎梏,国内经济很难彻底地摆脱泥淖!

这个经济泥淖不是指2023年下半年的,很有可能是至少两年以内。

问题和制约

我们的问题要比米国小,但是却更加地集中,在过去的十几年里,依托土地财政,带来了过度透支和权益的两极分化。


银行、地方、还有国企都吃饱喝足了,但是民营企业才刚刚养肥,立马就被一纸文书宰了。它们大多也无法获得稳定的融资,而居民杠杆基本已经到了极限,却完全不打算解决烂尾、公摊、预售等实质性的问题。


我们的顶层设计,一直还没有脱离从2003年加入WTO,到今天这二十年来的惯性。但是,目前国内外经济形势的基本盘,却早已经和20多年前完全不一样了:

1、土地财政用过一次之后,就至少会消耗掉两代人财富;

2、世界工厂的福利,伴随反全球化和需求饱和也开始下降了;

3、最重要的是老龄化来袭,人口基本盘已经开始负增长;

4、还有这三年疫情下来,一系列的硬着陆措施,也让政府在经济方面的公信力,降到了低谷。

矛盾和变革

在庙堂和江湖之间,还有一个巨大的认知偏差:上层直到现在,都只想做供给侧改革,认为老百姓有钱只是不愿意花,认为保就业就能解决一切。但是事实上,供给侧的支撑已经够多了,而需求侧直到现在还是抠抠搜搜,甚至继续施压。



中国的编制外民众公共福利太低,占据就业和生产大头的民企,被各种施压之后,无法给出稳定支撑。

而杠杆和国际市场都被拉到了极限,放水放不到下面,福利给不到非国营资本,那什么问题都解决不了。



半导体的突破不会那么快,老美也把这方面作为战略性围堵。而新能源汽车,它在高度依赖基建这一点上,就让亚非拉大部分市场杳如黄鹤了。

欧美日这些有消费力的地方,本身都是汽车大国,国产新能源想侵吞市场也得慢慢来。短期最有希望的倒是卖各种军工产品 ,不过这个市场根本无法外溢到社会上。

高端局全是这个样子,中低端的那些衣服、数码产品、家电市场早就饱和,房地产最近一系列保底大招也出来了。但是根本不可能像2008年和2016年一样拉动市场,甚至说这些能不能托住摇摇欲坠的房地产,都还是一个巨大的未知数。


尾声

中国经济要想重新活跃起来,内外还有以下两点可能:

1.外部世界进一步大乱,国际市场需求增高,而且几乎不会影响到国内,我们就如同一战二战的美国一样,渔翁得利就好。

2.深度改革,让银行和国企让利给民企,体制内福利均衡给体制外,这样才能彻底激活民间的消费力。

而这两点都很难,前者需要国际局势的风云变化,俄乌开战之后,欧美日韩已经空前团结,很难再有机会。

后者,可能才是最难的,从古至今,当既得利益群体过于庞大之后,还能敢于自我改革,最终又能成功地,都是名垂青史的大英雄了……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30

标签:杳如黄鹤   国小   亚非拉   泥淖   经济   杠杆   民企   国际市场   国企   下半年   两点   蛋糕   福利   体制   需求   市场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