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99亿人民币!12个月内拿下7nm工艺?外媒:中国芯已经挡不住了

在阅读此文前,为了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可以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文 |夙烨

编辑 | 夙烨

中美贸易战愈演愈烈,产生的影响也逐渐凸显出来,有令中国难受的,也有令美国难受的,然而即使到了压制不住中国的场面,美国还在继续孤注一掷。

从信誓旦旦的芯片打压到如今的中国芯片不断突破,不仅仅是中国媒体欢呼,还有外媒的惊叹,早于政府承认:中国芯已经挡不住了!

就在前不久,魅族前高管雄心壮志承诺,12个月内拿下7nm工艺!就在过去的三年时间,芯片进口已经为国家节省2399亿人民币!明明是被疯狂限制的领域,中国又如何做到突飞猛进?

不得不提中芯国际的成立

2000年是新世纪的纪元,也是中国大事件频发的一年,就在这一年,中芯国际成立!

很多人也是在2020年中国芯片被美国封锁之后才渐渐得知这家企业对于中国芯片制造的重要性。

芯片的核心有两部分,一部分就是电路集成技术,也就是常说的芯片研发,包括半导体技术,另一部分就是造芯工艺,而这方面则主要依赖光刻机。

毕竟芯片在实验室成功和在流水线成功还是两个概念,要想快速实现国产成熟芯片量产,拥有自己的制造商也是重要一步。

早在芯片起步之时,不管是技术还是工厂都牢牢掌握在美日韩手中,荷兰也仅有一个生产光刻机ASML能引起世界芯片领域注意。

就连台湾都在美国的帮助下有一个台积电帮忙生产芯片,从而稳定台湾地区芯片市场,反观大陆,技术刚刚起步不说,即使有重大突破,也要交给其他国家的生产商来进行量产。

综合考虑之下,我国决定放开国内市场,允许外资进入设厂,中芯国际正式成立。

很多人听名字还以为是完完全全国企,这看法对也不对。

中芯国际的创始人是张汝京,一个美籍台湾商人,从身份看,中芯国际可以是美企,也可以是台企,反正不会是大陆企业。

背后的资本则更为复杂,有美国资本、台湾资本、新加坡资本,还有中国政府背景的股东投资,完完全全一个“多国部队”。

张汝京掌权下中芯国际,就是一家代加工厂,本着先打败台积电的目的,是一直亏损。

而中国大陆当时所需要的芯片几乎全靠进口,就连中低端也依赖进口,这样一来,中芯国际的订单就更少,国际上又被西方垄断,三星等企业在技术的加持下,代工厂订单不断。

在连着亏损几年之后,各路资本纷纷退出中国市场,中芯国际重组在即,之后大唐电信出资买下中芯国际股权并成为最大股东,中芯国际正式开始成为国企。

经过一段时间股权更迭,资本运作,截至到2021年,中芯国际股权被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持股人为HKSCC NOMINEES LIMITED,拥有54.22%股份,当然这位持股人并不是某位外国人或者某家公司,而是一个代管机构,主体人则是香港持有中芯国际的散户!

当年中芯国际最早在香港上市,股权也大多在香港居民手中,为了方便管理,便把所有散户统一记在HKSCC NOMINEES LIMITED这家代持机构之下,同时这家机构对中芯国际运营也无任何实权。

第二大股东是中国信息通信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及相关权益人,持有股份为11.8%。

通过名字相信很多人都猜得出这绝对是一家国企,背后的实际股东只有一位,那就是国资委!

相当于中芯国际的这11.8%的股份是被国资委掌控,第一大股东无经营权,顺理成章国资委成为实际经营与掌权人。

第三位股东为鑫芯投资,占比10.19%,这家企业注册地在香港,实际背后是国家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基金一期,而第四大股东则为国家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基金二期有限公司,占比1.61%。

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国家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基金的背后是国家财政部,可以不管是一期还是二期,都归财政部的股权。

至此,中芯国际的三大股东成立,而国家持有的股份为23.6%,中芯国际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国企,也成为后续中国芯的保障!

逆向而生,扬帆起航

在谋划生产企业的同时,中国半导体技术也开始蓬勃发展。

我国半导体起步很晚,但是我国同时又是制造业大国,因此每年芯片的进口量遥遥领先。

对于国内企业来说,半导体是新型的一个领域,中国市场完全没被开发,此时如果加入这个行业,那么未来一定有利可图。

对于国家而言,长期依赖进口芯片,只会让中国半导体一直裹足不前,甚至国家安全也无法保障,国际形势充满复杂性与挑战性,这项技术不握在自己手里,那么国家很容易被卡脖子。

于是国家大力支持国有芯片研发,每年对此的投入高达上千亿,企业家们看到政府如此提倡,也纷纷投身芯片领域,中国半导体技术迎来黄金时期!

对比国际,尤其是美日韩三家,中国半导体技术始终处于落后层面,好在一些中低端的芯片产品我国已经完成技术突破,在中芯国际的加持下,勉强可以自给自足。

作为科技的领头羊华为,更是在中高端芯片研究上不计得失,早在中美贸易战爆发之前,华为创始人任正非就曾提出要制造自己的芯片,并为此不断加大对研发的投入。

随着中美贸易战的爆发,美国对中国经济的打压不再局限于大宗商品,而是将重心全部转移到中国科技企业。

不管是华为还是中兴,但凡研究芯片半导体技术的企业,都被美国以各种莫须有的理由强行打压,甚至在得知华为5G技术先于美国突破之后,不顾国际秩序的命令加拿大逮捕华为首席财务官孟晚舟,企图逼迫华为放弃继续研究!

在这场科技寒冬之中,中国众多芯片企业被美国资本控制,先后覆灭,就连中兴这样的大企业,最终也没能抗住美国的刁难,停止半导体技术研究。

华为在国家和人民的希望中艰难前行,靠着独有的5G技术继续在国际市场上抢占份额。

然而美国并没有就此放弃对中国科技的“剿灭”,之后美国联合日韩,限制对中国芯片出口。

作为美国的忠实粉丝,日韩不顾自家企业的死活,一致宣布对中国进行制裁,完整的芯片是一颗都不送过来。

本来华为依靠其他技术和进口芯片,在手机市场直逼苹果,结果受芯片产量限制,对外出口大量减少,多条生产线不得不停工,然而研发部还在继续投入,资金成为华为最困难的一关。

美国也以为这样就卡住了华为的脖子,趁势限制中国科技发展,结果命运总会给好人带来运气,华为麒麟芯片诞生!

这款芯片不管从技术还是性能上,都已经可以和市面常见的几款芯片媲美,中芯国际虽然生产这款芯片合格率不是很高,但至少可以生产出一部分满足华为暂时所需。

随着华为资金的好转,国际上其他企业也想赚钱,先前还以为和美国一起打压中国能换来更好的市场,结果发现离开中国市场,多余的芯片根本卖不掉,产能严重过剩。

另外,资本主义国家最核心的就是资本,这些企业可以为了利益暂时听从国家安排,可长时间的亏损是绝不可能。

更何况华为在被日韩限制之后,世界上其他小的代工厂完美接替这些大企业,虽然产能跟不上,可中国订单多,发展起来是迟早之事,到时日韩再想回到中国,已经没有机会。

所以综合考虑之后,日本佳能、荷兰ASML依然继续与中国贸易,尤其是ASML,依靠与中国贸易,在疫情期间依然保持高增长率,这让其他企业羡慕不已。

到2023年,中国中低端芯片已经完全可以自给自足,高端芯片的研究也是捷报频传。

目前我国主流生产芯片还是28nm,中芯国际早在2019年就宣布突破14nm工艺技术,可实现量产还需要光刻机的介入。

眼看中国芯片越造越好,美国在今年年初纠集日本、荷兰再次加大对中国限制,而此次限制的目标就是光刻机!

半导体技术在实验室获得突破,在流水线实现量产,都离不开光刻机,而中国大量进口的光刻机都来自荷兰,只可惜美国还是低估了商人逐利性。

在美日荷开完会议之后,ASML立刻对外宣布有可能限制出口,早于荷兰政府宣布限制计划,这样一来,赶在限制之前,中国依然可以顺利进口光刻机。

其实我国自主研发的EUV光刻机也在加紧,相信不久就可以投入使用,一旦实现,美国对中国的芯片限制将彻底失去优势。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就目前中国芯片技术而言,从28nm到14nm ,中国突破用时远低于美国,中国市场的巨大让很多企业无法与中国切割,这就保证中国生产更高端芯片存在无限可能。

而国家战略人才引进机制更是让无数青年才俊纷纷选择回国创业,加入科技强国行列,随着更多人才的加入,中国半导体技术的成长更是肉眼可见的速度。

此刻正是天时地利人和,所以中国科研人员才有信心喊出12个月内突破7nm技术,这份自信,是强大的国家后盾所给,也是外媒惊叹的原因,因为中国芯真的到了万事俱备,只欠东风的时刻!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5

标签:华为   光刻   荷兰   美国   半导体   中国   芯片   人民币   工艺   国家   技术   企业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