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主席临终前接见叶剑英,在其手背上点了几下,留下了无声的遗嘱

前言

1976年9月,北京城里阴雨连绵,天气就和人们的心情一样,阴沉而哀伤。9月9日这一天,中南海怀仁堂内更是一片肃穆,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中国共产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毛泽东,在这里与世长辞,享年82岁。

毛泽东的逝世,让处于动荡之中的中国再次笼罩在悲痛之中。 与8个月前周恩来总理的逝世一样,毛主席的离世对于老一辈革命家们打击巨大。作为毛泽东最亲密的战友,共事40余年的叶剑英也深受打击,他红着眼眶,用颤抖的手为毛主席整理最后的遗容。

当叶剑英牵起毛主席的手,想要为他戴上手表时,心中涌起一阵酸楚:他还记得,7月6日那天,当他走到毛主席的病榻前告别时,已经奄奄一息的毛主席艰难地抬起手,想要拉住自己。

当时的叶剑英泪眼朦胧,没有注意到毛主席微弱的动作。等一个细心的护士提醒后,叶剑英赶紧重新走到床前,毛主席这时已经没有力气说话,只能用手指在叶剑英的手背上轻点几下,似乎想把最后的嘱托传达给他。


那是毛主席留给叶剑英的最后一个“无声遗嘱”,一个重要的嘱托,只是叶剑英直到今天还不明白其中的含义。他时常会想,究竟是什么样的嘱咐,会让毛主席在生命的最后时刻如此在意?

如今,叶剑英站在灵前,牵着毛主席已经冰冷的手,再想起主席生前那个虚弱的动作,不禁红了眼眶:他知道,这位老友,这位伟大的领袖,已经永远地离开了。他再也听不到主席的教导,再也无法完成那份未尽的嘱托。

1



如果要追溯毛主席与叶剑英的渊源,那必须回到1930年的秋天。那一年,叶剑英以国民革命军独立团团长的身份,在江西吉安县三角地区与一支武装力量首次相遇。这就是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国工农红军。

彼时的叶剑英已经在国民革命军里取得了一定地位,但他对这个突然崛起的农民武装充满好奇。这支红军区区几千人,怎么能在短短几年时间里壮大到两万多人?其中又隐藏着怎样的力量?

1930年冬,叶剑英继续向红军靠拢。12月上旬,他带领部队开进瑞金县独山镇,终于如愿以偿地与红军主力会合。

“你就是叶剑英?”一位身穿戎装的中年男子大步走来,用审视的目光打量着叶剑英。

“我是。”叶剑英立正站好,毕恭毕敬地回答。

“好,我就是毛泽东。”男子笑了笑,伸出右手与叶剑英握手。


原来,这位就是传说中的中国工农红军领袖毛泽东。叶剑英高兴不已,终于见到了这位闯荡乡间的人民英雄。

“叶剑英同志在国民党军队里颇有威望,这次来投奔工农红军,对我们是一大支持!”毛泽东满面春风地说,“我代表红军欢迎叶剑英同志!”

“今后我们就是自己人了,一定会并肩战斗,为人民的事业勇往直前!”叶剑英握紧毛泽东的手说。

握手时,叶剑英感觉毛泽东的手干燥而有力。这双手握着的是人民的未来。叶剑英心中涌起一股热流,他知道自己找到了人生的方向。

从此以后,叶剑英真正走入革命,并成为红军的重要将领。他与毛泽东并肩战斗,一起经历了中央苏区的艰难岁月。



2

1933年10月,在第五次反围剿战争后,中央苏区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困境。国民党利用“强攻强拔”的战术,不断收缩红军的活动范围。而红军也损失惨重,陷入分散困境。

这时,毛泽东提出了著名的“论反对本本主义”思想路线,即要坚决执行左倾路线。他在瑞金召开的党代表会议上痛斥部分红军官兵存在逃亡现象,要求红军“宁可血洗全军,也不要子弟兵逃跑”。

会上,叶剑英敏锐地觉察到,这种做法可能会适得其反。会后他找到毛泽东,谏言道:

“主席,强调纪律不是不好,但过于严厉恐怕也容易适得其反。不如通过鼓励、宣传、表彰等方式,提高士气和凝聚力。”


毛泽东听后沉吟片刻,然后笑道:“叶剑英同志分析得有道理。我最近确实有些急躁,你能提醒我注意方法,我很高兴。今后我们还要经常交流意见,共同完善路线方针。”

毛泽东的谦虚接纳和开明态度,让叶剑英对他刮目相看。这位领袖并不固执己见,而是愿意倾听不同意见。

此后,毛泽东采纳了叶剑英的建议。他强调要通过政治动员和精神激励来提高军队战斗力,而不是粗暴地血洗全军。红军的凝聚力也因此得以提高。

3

1934年10月,红军被迫进行史无前例的长征。 在长征途中,张国焘、王明等人发动党内叛乱, 提出分裂红军,把队伍引向失败。局势对红军极为不利。

这时,叶剑英挺身而出,积极支持毛泽东坚持正确的路线。

在遵义会议上,他直言张国焘的路线“完全脱离实际,纯属幻想”。会议期间,叶剑英还多次到毛泽东住处,与他商讨对策,鼓励他坚持自己的主张。


遵义会议最终确立了毛泽东在党中央和红军的领导地位。会后,叶剑英被任命为总参谋长,负责调整红军编制,执行毛泽东的军事方针。

在红军三大主力会合后的务川会议上,叶剑英继续支持毛泽东的战略主张。会议确定按照毛泽东的设想,红军将北上打通与苏区会合的道路。这成为长征路线的重大转折点。

长征途中,叶剑英时刻与毛泽东保持联系。每当毛泽东遇到重大军事决策,都会请教叶剑英的意见。

叶剑英则把握机会,积极向毛泽东介绍情况,确保红军行军方向正确,坚决执行毛泽东的军事策略。在叶剑英的协助下,红军最终在风雪中跨越大雪山,胜利抵达陕北。

4

抗日战争时期,叶剑英奉命到华北做抗联工作。为争取更多力量加入抗日统一战线,他还进驻国民党军队开展统战。


1939年初,叶剑英化名进入晋察冀军区司令长官部工作。通过发动群众、开展政治教育,叶剑英取得了长官部中高级将领的信任,并建立了自己的地下组织。

其间,毛泽东还专门给叶剑英写了一封长信,肯定他在敌军中的工作,指示他要充分发挥统战价值,争取国民党军队投诚,为抗联挣取更大活动空间。

在毛泽东的指导下,叶剑英根据长官部内部分化程度,选择了时机,发动部署在北平的第29军反正。这支装备精良的现代化部队投奔了抗联,直接打乱了华北日军的布防,扩大了抗联根据地。

事件发生后,毛泽东第一时间给叶剑英发送电报,代表党中央充分肯定了他的工作。电报中写道:“你在敌后进行的政治、军事、外交战争,已初见成功的曙光,真可喜可贺!”


在这次行动中,叶剑英给予毛泽东的军事部署起到了关键作用。正如毛泽东所预见的那样,统战工作促使敌军瓦解投诚,对战局产生了重大影响。

5

在抗日战争胜利后,国共内战一触即发。面对装备远超我军的国民党军队,叶剑英奋力支持毛泽东的进攻战略。

1947年初,在东北作战的叶剑英飞往陕北,向毛泽东直接报告敌情,建议进攻锦州。此举可以打通东北与华北的联络,对国共内战形势将起决定性作用。

毛泽东听取叶剑英的建议后,十分赞同。他当即作出决定,命令东北野战军发起辽沈战役。毛泽东明确指出,这场战役“关系极大”,要“迅速准备,尽快发动”。


在毛泽东的指挥下,叶剑英返回东北,与林彪等将领运算配合,以优势兵力攻占了锦州。这场战役仅用18天时间就打通了东北与华北的联系,完全改变了东北战场的局面。

1948年9月,叶剑英又建议发动济南战役。他判断华东战场主动权已掌握在解放军手中,有利条件进行战略进攻。此战可打通华东与中原的联系。

毛泽东再次完全赞同了叶剑英的意见。他迅速部署华东野战军发起济南战役,以陈毅为司令,以云南胡宗南部精锐为进攻主力,仅用了3天时间就取得胜利。这标志着国共内战进入最后阶段。

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继续倚重叶剑英的才干与忠诚。他先后担任中央军委委员、广州军区司令员、总参谋长等要职,并在文化大革命中继续坚定地支持毛泽东。

6

1976年,82岁高龄的毛主席已经在病痛中度过了4年光阴。他的肺部多次受到感染,心脏也出现衰竭迹象。周总理、朱德等老战友陆续离世,对他也是沉重打击。


7月中旬,毛主席已经奄奄一息,生命在慢慢流逝。得知消息赶来的叶剑英泪眼婆娑,跪在主席病床前,握着他的手不停地说:“主席,我来看您了......您的教导我们还远远没有听够......”

但是病弱的毛主席已经无法说话,只能用尽全力抬起手,在叶剑英的手背上轻点几下,似乎想传达某种嘱咐。

然而当时情绪激动的叶剑英没有在意主席的这个动作,等他反应过来,想再确认时,主席已经支撑不住,陷入了睡眠。这也就成了毛主席留给叶剑英的最后一个“无声遗嘱”。


7月28日,唐山发生了毁灭性的大地震。虽然已经奄奄一息,但毛主席还是坚持查看关于震情的报告,并做出指示,要全力组织抢险救灾。

然而多次打击加上病痛折磨,即便有强大的意志力也难以为继。9月2日,毛主席再次突发心肌梗塞,情况危急。

9月8日,根据医生诊断,82岁的毛主席已经时日无多。得知噩耗的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们,排着队来到主席的病房前,向这位老友和老领袖告别。

这时已经意识模糊的毛主席,在看到叶剑英的时候,还是挣扎着抬起了手臂,想要把他招到跟前。叶剑英快步上前,握住了主席的手。


主席的嘴唇微微翕动,想说话却已经没有力气。他用尽全身力气,手指在叶剑英的手背上继续轻点,试图传达某种心声。

“主席,我在这里......” 叶剑英握紧他的手,泪水夺眶而出。

片刻之后,因弥留之际过于虚弱,毛主席还是没有成功传达心声,只能闭上眼睛,再次睡去。

至此,那重要的“无声遗嘱”成为了毛主席无法传达、叶剑英无法理解的一个谜。

9月9日凌晨,在医生和护士的照料下,中国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中国共产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毛泽东,终因帕金森氏症并发症在北京逝世,享年82岁。

这位老友,这位伟大的领袖,已经永远地离开。他的离世,对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打击巨大。


作为毛主席最亲密的战友,共事40余年之久,叶剑英也深受打击。他牵起毛主席已经冰冷的手,不禁红了眼眶。

主席生前那个虚弱的动作,那重要的“无声遗嘱”,至今仍压在叶剑英的心头,成为一桩未了心事。

结语

毛主席与叶剑英可以说是志同道合的战友,他们共事40余载,风雨同舟,并肩战斗在革命的道路上。在关键时刻,叶剑英总是挺身支持毛主席,而毛主席也充分信任并倚重叶剑英的才干。


但是,在生命最后的时刻,因为病痛缘故,毛主席还是未能成功传达心声,未能把那份“无声遗嘱”讲给叶剑英听。虽然我们不得而知那究竟是什么嘱咐,但毛主席临终前对叶剑英的委托,必定饱含着他对党和人民的期望。

伟人虽然逝去,但他们的遗志会代代相传。我们相信叶剑英和其他老一代革命家一定会团结带领人民,继续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不懈努力。

让我们铭记伟人的教诲,传承革命先烈的精神,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精神状态继续前行,决不能辜负先人的嘱托和期望。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3

标签:国民革命军   遗嘱   中国工农红军   瑞金   陕北   华北   苏区   国共   临终   红军   战友   战役   传达   领袖   路线   主席   叶剑英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