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曾任上海市长,后任副总理,为何去世8年后骨灰被迁出八宝山?

在阅读此文之前,辛苦点击右上角的“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文| 伊伊

编辑| 伊伊

2015年11月29日下午3点55分,一架飞机从北京飞往上海虹桥国际机场缓缓着陆。随飞机回到上海的,是黄菊同志的灵柩。

黄菊,原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已经去世八年。在此之前,他的灵柩一直安放在北京八宝山。为何要将他的骨灰从八宝山迁出呢?


黄菊

黄菊,勤勉的少年,出类拔萃。1938年秋,黄菊出生于浙江嘉兴市嘉善县。那个时候,中国的局势非常紧张,嘉善也深受战火波及。繁华商业区变成了废墟,高楼店铺只剩下空壳。黄菊就生在这样的时代。从此以后,他的成长与这片土地紧密相连。他的老家就在浙江嘉善县东门大街的399弄,这条街上仍然保留着江南水乡的建筑风貌。

黄菊18岁之前一直在家乡生活和求学。他的父亲黄凤池是当时少见的高中生,在嘉善一家酿造厂担任会计。因为父亲受过良好的教育,所以他对黄菊的学业要求也很严格。黄菊的堂兄和堂嫂回忆起他的童年时,说:“很多孩子放学后喜欢出去玩,而他总是喜欢在家里专心学习。”黄菊的口才很好,这得益于他父亲的督促训练。这个聪明能干、勤劳努力的少年从小就成绩优异。他从小学到高中一直在县市名校求学。高中阶段,他就读于嘉兴市著名的学府——嘉兴一中。

1956年,18岁的黄菊考入清华大学电机工程系电机制造专业。新中国成立后,工业正处于起步阶段,国家面临庞大的重建任务和经济发展需求。50年代到60年代,政府采取了一系列计划和政策,致力于推动工业化进程和经济建设。然而,当时的中国工业仍然面临很多困难和挑战。人才短缺、技术水平相对落后、设备陈旧等问题阻碍着工业发展。1963年,22岁的黄菊顺利毕业于清华大学。怀着为祖国建设的热情,他来到上海人造板机器厂担任车间技术员。随后,他被调到上海中华冶金厂,从技术岗位转向管理岗位,开始了新的工作阶段。


上海耕耘,胜似故乡

1977年,黄菊晋升到管理岗位,接手了上海中华冶金厂的管理工作。从此,他开始在上海发展,成为这座城市的耕耘者。到了20世纪80年代初,中国进行了改革开放,全面转向经济建设,急需像黄菊这样既懂技术又懂管理的人才。1982年,黄菊升任上海市第一机电工业局副局长,进入上海市核心领导层。1983年,他出任上海市委常委。随后,他担任上海市委副书记、常务副市长、市长和市委书记等职务。在这期间,黄菊提出了一些重要的改革举措,推动了上海经济的发展和产业结构的转型。


大刀阔斧,鞠躬尽瘁

黄菊是一个低调而平易近人的领导人。他对待工作非常认真,不论大小任务都精益求精。他常常自谦“天赋不高”,只能靠“勤奋补拙”。“笨鸟先飞”。因此,他几乎没有休息时间,经常工作到深夜。与如今繁荣的上海不同,70年代到80年代初,上海的经济面临着许多困难,甚至GDP增长速度低于全国平均水平。黄菊明白自己肩上的责任重大,他曾说:“党和人民把发展上海的重担交给我,我绝不敢有半点懈怠。”


大事小情,他无一不亲力亲为

黄菊不仅在经济发展上有出色的表现,他还注重民生问题,平易近人。他了解百姓的生活困境,重视解决社会问题。他经常亲自参与和关心一些小事。他勤劳、务实,对人民疾苦十分关注。2007年6月2日,黄菊因病去世,享年69岁。虽然他的灵柩一直安放在北京八宝山,但黄菊生前曾说:“本是布衣身,回归布衣群。”2015年11月29日,他的灵柩终于从北京送回上海,沉着于他深爱的城市,回到他生命的故乡。这位深受上海人民敬爱的老市长终于安息了。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05

标签:宝山   自谦   嘉善县   上海   嘉善   嘉兴市   灵柩   后任   上海市   平易近人   副总理   骨灰   北京   中国   市长   岗位   年后   父亲   年代   阶段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