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8万人“保卫”村超丨深度调查

大河报·豫视频记者 张晶晶 殷海涛 实习生 许岩

策划 大河报·豫视频《看见》新闻部
统筹 游晓鹏 刘惠杰

榕江人爱踢球,在这个夏天踢成了一场广为人知的全民狂欢节。

踢足球的传统在榕江县悠久又热烈:没球场,就自己挖一个;工作日你是建筑工人,我是卤肉摊摊主,一到周末大家都成了乡村“梅西”,是驰骋球场的“全村希望”。

人最多的时候,近30万人在球场内外呐喊,全城拥堵,酒店、餐馆爆满,凌晨的街头灯火通明,啤酒摊上飘荡着侗歌。这时的县城只有球和快乐。

事实上,榕江曾是深度贫困县,三年前才退出贫困县序列,是贵州省最后一批“摘帽”成员之一。

这里没有大型商超和高级写字楼,没有星巴克和连锁酒店,甚至没有肯德基和麦当劳。有一个球场就能躁动起来,加上中国民众对足球抱有的复杂心理,寂寂无名的榕江县城走进公众的视野,大家称赞村超“看到了足球最纯粹的样子”。

“村超”,全称贵州榕江(三宝侗寨)和美乡村足球超级联赛。“超级联赛”,有意与中超、英超对应,倒在互联网上有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如同殷切求子多年的父母呵护刚出生的宝宝一般,对于“村超”这个赛事品牌,刚“摘帽”不久的榕江人既感到荣耀,又如履如临珍惜它的羽毛。

拒绝企业赞助、不靠政府官员站台,这座县城和它38万余人的民众,在渴望被关注、被看见的同时,也与商业、浮躁与体育政治生态谨慎保持距离。当地官方表示,要将“村超”做成榕江可持续发展的标志性品牌。

淄博烧烤遇冷之际,“村超”品牌如何“可持续发展”?这个7月,年度决赛前夕,我们走进榕江,走进村超比赛的现场,观察这座大山里的县城与流量的交锋。

县城足球的快乐

“因为村超,我们终于让全世界看到榕江!”

榕江县的名誉村长缪杰在球场高呼,数万人尖叫响应,狂欢度不亚于一场明星演唱会。

周六晚上八九点钟,可容纳2万人的贵州村超足球场沸腾起人海。

看台上的人站了起来,橡胶跑道上的人流挪动缓慢,有人将事先准备好的塑料板凳垫在脚下,有的小孩坐在爸爸的脖子上。连球场外,地势较高、可以俯瞰球场的桥头也是人头攒动。

球场的两个入场口已寸步难行。

安保人员第二次采取了限流措施。据安保队长介绍,通常,场内超过7万人将进行限流。

入场口之外的几条街,同样被人流塞得满满当当。围绕球场四周的马路是四条沿街夜市,有球赛时,几条街均限行,不允许汽车驶入。

在这个夜市可以品尝到榕江本地特色美食,进不去球场的人在这里闲逛或休息。

场内,球赛中场休息环节,除了侗族苗族民族风情表演,著名乐队水木年华演奏起《在他乡》《启程》《一生有你》等经典歌曲,数万观众打开手机电筒,星星点点的亮光照亮夜空,音乐声响起,数万人齐唱。

央视名嘴韩乔生第二次空降,与水木年华成员缪杰共同解说,激情澎湃。

——快乐。此时,除了安保压力巨大,现场的所有人都在品尝快乐。

与大城市不同、与明星演唱会不同、与职业球赛不同,与所有商业的、专业的、高大上的赛事都不同,这样的场景,发生在一个远在深山中的小县城,无数来自各地的陌生人释放出最原始的呐喊,感受最热烈的集体狂欢。

更重要的是,这快乐无需付费。

此氛围之下,球赛的输赢显得并不重要。

如村超主题曲所歌:

“赢得起,输得起,共同追求了不起。摔得起,爬得起,踢出快乐了不起!”

榕江的城市IP塑造,2年曾经失败5次

球场边,侗族嬢嬢(niáng )与记者搭话:“你是外地来旅游的吗?”“我看起来就很像外地人吗?”

她咧了咧嘴眉飞色舞地笑,扯了扯身上蓝色的侗族短衫,“你说普通话,那肯定是外地来的咯,好多外地人都说普通话,都是来看我们的村超的。”

她把头凑过来,捂着嘴说悄悄话:“我跟你讲,我们这里的县长,很牛的,清华大学毕业的!”语气尽显骄傲。

球场不远处的观众看台上,榕江县县长徐勃也在看球。他坐在塑料板凳上,在人群中间偶尔低头与同行人交流。

这位黔东南州最年轻的县长,尽管较少露面于媒体,但已被网友亲切称呼为“网红县长”。

公开资料显示,2021年,35岁的徐勃任榕江县委副书记、县长。

徐勃于1986年出生在江西省上饶的一个小村庄,本硕先后毕业于江西财经大学和清华大学。2012年,即将从清华大学毕业的徐勃处于求职季,他选择了基层,前往吉林成为一名大学生村官。

在吉林工作期间,他曾回到清华大学演讲,主题为《我的农村梦——在基层实现自己的价值》,他讲起自己在清华“三农学会”时期,常接触到三农,所以对未来有了自己的设想:“就是去基层找一块地方,真正去探索,做一些清华人应该为国家担当,去探索的模式……我自己一直以来的信念很简单,就是从农村来,到农村去。只有在农村才能实现我自己的价值和成就感。”

据新华社报道,从2021年以来,榕江县先后策划了5次城市IP塑造活动,但结果都不尽如人意,效果有限。直到“村超”的火爆出圈。

“实践证明,无论是体育运动还是非遗文化,单一的IP打造都很难出圈,必须将两者巧妙地结合在一起。”

徐勃说,榕江足球有历史底蕴、有一定竞技水平、有群众基础,当地则有多元的民族文化,举办全民参与的足球赛正是榕江一直在寻找的适合当地比较优势的新赛道。

徐勃还介绍,“群众自主、开放办赛,保持土味、不让资本介入等,政府则做好交通、电力、安全等保障性服务,确保赛事有序进行”。

“在我家吃住不收你钱”

“如果你还没有订酒店,那可能现在已经订不到了,你可以到我家来住,我家还有4间空房,不收你钱的,在我家吃饭也不收你钱的。”

在球场,榕江52岁的侗族嬢嬢石文英询问记者“有没有找到住处”,——如果你到了榕江才开始订酒店,你会发现“一房难求”并非耸人听闻。

此时是周四晚上8点的村超足球场。这一天没有比赛,但球场依然人来人往。

没有比赛的时候,村超足球场完全开放给本地居民和外地游客。

艺术家在这里作画,拥有麦克风的人唱歌,轮滑少女在人群中狂飙。几个村的村民组成的啦啦队正排练,跳起侗族舞。

不少来自各地的博主在这里直播,本地的居民也时不时主动跑到他们的直播镜头中秀一秀自己的“绝活儿”。

数一数,至少20个直播间在这个足球场。一位主播告诉记者,最多时她数到这里有50多个主播在直播,大多数都是从外地来的。

本地的百姓不排斥网红的到来。抱着宝宝坐在球场玩耍的王女士认为,网红把榕江宣传出去了,是一桩好事。

两个八九岁的本地女孩大胆地走进唱歌博主的直播镜头里,与博主互动,向网友表演自己会唱的歌。

和走红的榕江一样,许多榕江人也过了一把“走红瘾”。

石文英是榕江县古州镇领真村的村民,她所在的村子没有球队参加比赛。那些有球队的村子,啦啦队队员都从自己村选,想进啦啦队的村民排着长队。

石文英没有啦啦队可以加入,就来赛场当保洁志愿者。按照她的话说,“榕江现在这么有名,谁都想来参与一下。”

县城接待能力弱,订不到酒店是外地游客初来乍到的普遍困扰。

一位订到房的游客说,他是一个月前订的房间。手里的工作忙完,拖家带口和家人一起来榕江玩,打算待一个月,等月底看完决赛再离开。

订不到房的游客是大多数,他们被当地居民邀请到自己家中住宿。

从村超比赛开始至今,石文英的家里一共招待过十几个外地游客,有来自成都的,湖南的,广西的,贵阳的。石文英杀了家里的鸡和鸭招待。

石文英家空房间多,儿子只有放假的时候回来。在球场,她见谁像外地人都会问一句:订过酒店了吗?要不要来我家住?

好客的榕江人施展拳脚,巴不得让全世界知道侗族的热情。

一位贵阳来的游客表示,上周晚上看完球,问了好几个酒店都没有房,一家酒店的老板娘让他免费住沙发,还给了一套枕头及毯子,让他很感动。

烧烤摊主刘平席

周边商户营业额翻十倍,榕江人在回流

球场四周的沿街夜市,有数百个临时摊位。

摊主说,摆摊是免摊位费的,但要求明确——明码标价,谁都不许恶意涨价宰客。

村超开赛,每个周末都有大量游客拥入榕江看球,不少外出打工的榕江人选择回乡,有人回来踢球,有人回来谋生。

烧烤摊的摊主刘平席就是回来谋生的。

他是两汪乡人,今年39岁,常年在外打工。此次因为村超回乡,摆摊卖羊肉串不到二十天,他就决定留在家乡不再走了。

刘平席回忆,他认识的很多外出打工的同乡都回来了。他们通常在广东、浙江一带打工,要么做建筑工人,要么做厂里的流水线工人。

“天气热,在外面也不好做。听说村超火了,我们回来,一是可以陪老婆孩子,二是做点小生意养家糊口。”刘平席太希望村超能持续办下去了,“如果能和在外面挣到的钱差不多,我肯定是希望留在家乡。”

村超足球场的大门,正对着粮油副食店老板周之会的店面。

村超到底带来了多少人流量,周之会的感触最深。

她已在榕江县开粮油店12年,平时做老客户粮油批发生意,零售就卖些烟酒。往年的县城街上,“一天走过几个人,都能数得过来,除了老人和孩子以外,几乎看不见中青年人。”

她晚上在店里坐着,没有一个人进来,后来干脆一到傍晚就关门回家。

大部分家庭里,劳动力都选择出去打工“搞钱”,留老人在家带小孩。过年时县城才聚一些人气,走完几门亲戚,人气就干涸见底了,人从哪里来的,又回到哪里去。

“村超”的出现,冷清的县城彻底变了。她的店位于球场大门正对面的核心位置,门口的摊位一层又一层,像夹心饼干一样包围了店门,甚至没有留出一条足够人走进她店里的路。

尽管如此,她这家粮油店,一天内卖冷饮的营业额也能达到往常的十倍。

往常,周之会的店里卖些零售的水、雪糕和烟酒,日营业额仅八九百元。

但在6月中旬,范志毅来的那个“超级星期六”,当天的营业额达到了1.1万元。

商户们得到了实惠。他们对“村超”真正热爱,“对那些远道而来,给我们带来收入的人,我们要更热情,让他们感受到暖心。”

据榕江县政府统计,“村超”举办的一个月时间内吸引游客42万余人次,其中本地游客30.39万人次,外地游客11.61万人次。

今年5月,榕江县接待游客107.37万人次,同比增长39.73%,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2.41亿元,同比增长52.08%。全面带动当地旅游、餐饮、住宿、文创、农特产品等行业的经济发展。

“保卫”村超,每一个普通榕江人都在努力

榕江全民,悄无声息、不约而同地打响了一场没有敌人的村超“保卫战”。

对于榕江而言,贫困县的帽子刚摘下不久,“穷”还未真正远离。

《人民日报》曾报道,榕江县贫困发生率曾高达35.54%。

主要原因在于,榕江县山区面积超过98%,九成人口曾长期窝在山里讨生活。环境封闭、观念落后,加上受教育程度较低,一些人“适应”了贫困,没有走出困境的勇气。

再加上自然灾害频发,时不时地暴雨、洪涝,让一些困难群众家中房屋倒塌、农田被淹,雪上加霜。

据《榕江县202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榕江县户籍人口38.5万人,2022年末常住人口数29.35万人。人口流出约9.15万人,净外流约23.8%。

长年以来,榕江县农村家庭的主要劳动力大多外出打工谋生。

“村超”出现了,异乡打拼的人看到了家乡发展的希望,榕江人一下子“家乡自信”起来。

每一个普通的榕江人,都在默默“保卫”村超。

拥进县城的游客多了,每条路都堵得水泄不通,被耽误了时间的榕江本地司机说,不要紧,这条路堵车了下次我们就走另外一条路;

看球的观众热得冒汗,卖冰镇杨梅汤的摊主到球场免费发放杨梅汤,“请大家尝一尝榕江的特色”;

县城太小,酒店不够住,无数村民邀请外地游客到家中做客,拉上他们一起唱侗歌,跳侗族舞;

饭店的老板会事先告诉每一个客人,榕江的特色美食牛瘪,可以先免费品尝,如果吃得惯再下单;

所有人都愿意赞助球队,送水、送球衣,加入啦啦队呐喊;

粮油店店主周之会每个周六都会赠送进店客人一件小礼品,有时是纸巾,有时是粽子,有时是冰棒。游客在球场站累了,来她这里借凳子,她一共借出去了50张塑料凳,哪怕最后难以如数收回。

如周之会所言,村超让他们的生活更有“奔头”,那么,真诚对待那些远道而来的客人,是她作为一个小小老百姓,能为“村超”所做的最大贡献,“再大一点的事就是我们没办法决定的了。”

榕江县旅游产业发展服务中心主任何焕对群众的真诚深有感触。

“榕江少数民族多,大家还是比较淳朴的。老百姓还是非常高兴,看到家乡火爆之后,大家都很自觉地维护我们的城市名片。在自发地做这些事,提供免费住宿、免费品尝,包括价格方面都没有涨价,完全出于他们的内心,大家也都知道,要把目光放长远。”

事实上,村超火爆全网,给榕江县委和足协打来电话寻求合作的各地企业不计其数。

“国内的大企业想来合作,他们的赞助费都很丰厚,比如提出一支球队给几万元的经费,但都被‘村超’组委会拒绝了。”村超总策划杨亚江曾回复记者,“先不允许资本的介入。资本的介入可能就会‘村超’搞变味了。‘村超’不能变味。”

对于榕江县官方层面保护“村超”的方式,榕江县旅游产业发展服务中心主任何焕表示,“我们最基本的原则就是坚持去商业化。如果要商业化,我们也不会在这个球场范围内来做。”

下一赛段,若“村超”火热不再,赛事会如何继续?

“不火就不火。”榕江县足协主席李明星对此十分豁达,“我们做比赛,只要我们当地的老百姓还喜欢看就行了。我们办赛的初心就是,各村踢得开心就行,哪怕不火了,外面的人不看了,我们自己还是要办比赛的。”

来源:大河报·豫视频 编辑:刘惠杰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1

标签:侗族   榕江县   榕江   啦啦队   足球场   县城   球场   深度   外地   游客   酒店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