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血天岳关

#湖北新闻#​#咸宁头条#​

作者:杨华

天岳关位于距通城县城40公里的黄龙山,海拔1200多米,处湘鄂赣交界处,有一脚踏三省称誉。这里南面连绵起伏的湘北山区,成为南北文化的中转站和交汇点。北宋诗人黄庭坚曾慕名二游天岳关,年逾花甲重游口占一绝:“山行十日雨沾衣,幕阜山前对落晖”。太平天国、辛亥革命、北伐战争、抗日战争均在此发生过激烈的战斗。最为壮烈的是,1939年,国民革命军九十二师为阻击日寇进攻长沙,在此殊死搏斗两昼夜后,全部阵亡。为此,师长梁汉明在天岳关建墓勒石,以旌忠烈。

1987年,天岳关无名英雄纪念墓园经修缮后更名为“抗日阵亡将士纪念亭”,于2002年被列为湖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四月慕名前往,山上的映山红开得娇艳无比。团花簇拥与蓝天白云辉映,似壮士的明眸朗朗。那生命力旺盛的山野花,无处不入,峭壁,荆丛,碑林,曼妙成婀娜多姿的少女,炽燃着青春活力与对生活的渴望。然而,内心的张望泯灭于现实的枪弹。她们用坚韧、睿智、牺牲,为前方将士带路,送信,护理伤病员,用青春之花编织炮火纷飞的血色浪漫。更何况前沿肉搏杀敌的将士呢?峰回路转到天岳关,它是幕阜山脉的一个风口,也是要隘,阳光灿烂得晃眼,旁边都很暖,就那个关口上冷风飕飕。条石砌成的墙体和拱形洞门,突兀高耸,横跨在湘鄂咽喉,清儒将李元度遒劲墨宝“天岳关”三字,岿然眼前,雄气逼人,烈风犹存。古朴的关墙,但觉触到千年月色的皎洁与苍凉。侧耳听,奔驰的蹄声自古关深处清晰疾来。此关为兵家要地,不知有多少故事被岁月的尘土掩埋。

距关卡北面20米处就是无名英雄墓的入口仪门。仪门面东而立,高丈余。门楣正中阴刻隶书“无名英雄墓道”,两端为石雕龙头;两边石门柱顶端为石雕军人头像,头像下面有一副对联:“灵护天岳,气壮黄龙”,对联下面各有一位持枪站岗的军人浮雕。浮雕目光炯炯有神,威严地注视着前方。爬至拱形门楼顶,人在至顶高峰,脚踏三省之地,有一种征服自然之感;霭雾锁崇山,荡胸生层云,似仙境尘寰;冷峻的山风如狂飙劲吹,把毛发吹得悚然耸立,彻骨透凉,悲壮和崇敬之情油然而生。

穿过关口,沿着一条由石板砌成的古驿道上溯,但见参天古木,树影扶疏。溪流潺潺如古筝低吟,风潇潇吹拂树梢。从西侧“天岳关墓道”门楼拾级而上,巨石凌空,大小高矮形状各异的石碑林依石就势排列,共收藏着第九战区司令长官薛岳、参谋长吴逸志、第五十二军军长关麟征、第九十二军军长李仙洲、第九十二师各级军官及当地军政要人为墓碑的题词400多块。北侧,便是抗日英雄纪念碑。主墓是一个203平米的方形平台,平台正中是一座5.16米高的方尖碑,座南朝北,直眺通城,墓碑两侧各立一排有一米多高的石雕子弹,一排12颗,颗颗子弹直指苍穹,象征着中华儿女保家卫国决心和视死如归的精神。碑首是一个昂首的军人头像,双目圆睁。登阶而上,举目就能看见丈余高的青石板照壁,书有蒋介石的亲笔题词“气壮山河”。墓体为正方宝塔形,共五层,顶层是一正方形长条大理石墓柱。柱顶为一军人头雕,正面为阴雕隶书“无名英雄墓”,左侧为第九战区司令长官薛岳题写的“浩气长存”,右侧为九十二军军长李仙洲题写的“人类之光”。

无名英雄墓并非都无名,除了“王大英雄化民墓”外,更令人流连忘返的是孙鸿基少校的墓。此墓立有三块石碑,一部队立,一战友立,一妻子立,并排一列,蔚为壮观。多少豪情,多少壮志,多少可歌可泣的凄惨故事?抚摸无名墓群,不禁令人黯然伤神,这些可亲可敬的战士啊,不知他们的姓名,不知他们的职务,更不知道他们的音容笑貌、年龄籍贯,但正是他们,和千万抗日志士一起,用血肉筑成一条不可逾越的长城,才挽救了民族的危亡!

20世纪30年代,穷凶极恶的日本军国主义者,全面发动了侵华战争,妄图灭我民族,毁我中华。1938年夏秋,九江、武汉相继沦陷,日军急欲跨越幕阜山脉,打通南下通道。据守天岳关一线的是国民革命军第四十六军九十二师。1938年4月,刚组建的九十二师被编入第四十六军,参加了台儿庄会战,后又来到湖北,参加了武汉保卫战等战役。在台儿庄会战中,九十二师的官兵,从城南进攻城内的日军,战斗惨烈,几乎用手搏的方式与装备精良的日军血拼。九十二师伤亡达4000多人,占全师总人数2/3以上。重创了敌人之后,九十二师于1938年11月,进入通城天岳关驻防,休整军队。

当时,国军九十二师番号叫“星海部队”,因为师长梁汉明别号“星海”,是乙种师编制,下辖两旅四团及师直部队,赴鲁南台儿庄对日作战后,1938年经武汉、阳新、通山、崇阳来到通城,驻防在通城麦市、水兴、鲤港、云溪及江西修水桃树港一带,师部驻黄龙山牮楼嘴。来通城后全师仅剩一个团的兵力,缩编为二七六旅五二二团,1939年春后方新兵抵达通城,九十二师恢复了原有的两旅四团编制。九十二师二七四旅旅长徐荣光,旅部靠近师部附近,下辖五四七团、五四八团,驻盘石、守仙洞、老虎洞、桃树港等地;九十二师二七六旅旅长艾瑗,下辖五五一团、五五二团,驻麦市、云溪等地。1939年4月,二七四旅五四七团攻打通城县城,第一营攻打铁柱港,第二营由毛家渡渡河攻城,第三营随团在阔田一带准备接应。战斗前一天,一营营长亲自到铁柱港侦察,摸清敌人只有一个中队的兵力。第二天一营在一个机枪连和几门小炮的配合下,向铁柱港之敌发起猛攻。没想到敌人从崇阳和沙坪调来援兵,一营伤亡惨重。二营不知一营受挫,按照预定时间直扑县城,多数战士阵亡,攻城失利。二七六旅五五二团官兵绝大多数是老兵,战斗力较强,经常活动于沙堆、清水塘、四庄、大源等地。

有一次,五五二团的便衣队数人从屋顶偷偷摸到大源王爷庙内日军的驻地,拿起机枪和手榴弹,当场打死一个班的日军。便衣小分队有一次用麻袋捕捉两名日军哨兵,并将这两名日军押往第九战区司令部所在地长沙。九十二师在通城期间,还有不少长途迂回奔袭战斗,如奔袭到通山九宫山脉的太阳山,打入敌窝;收复通山县城;夜袭咸宁柏墩敌军仓库。由于伤亡惨重,九十二师在通城补充了兵员。通城人民积极参军,具体有多少人参军就无从得知。据记载,在县内锦山战役中,九十二师有1000多通城籍伤亡军人。

为阻击日寇进攻长沙,九十二师的一个团,面对强敌,义愤填膺,人人抱定必死的决心,要与侵略者作一场最后的搏斗!惊天地、泣鬼神的战斗开始了,每一寸泥土在泣血,每一块石头在爆炸,每一根草木都化作了杀向敌人的箭矢,每一处山崖都喷射出仇恨的火焰!全团将士同仇敌忾,前仆后继,子弹打完了,他们用刀砍,刀卷了,他们用石头砸,身边没有石头了,他们用拳头揍,用牙齿咬,抱住敌人滚下悬崖同归于尽,直至壮烈牺牲……“无名英雄”已经远去,可英雄的故事却继续着和传颂着。凝视血色映山红,伫偎壮士墓碑,不禁低吟凝噎:殷红托体山阿,石雕永不风化……此时,真想高歌一曲“黯淡了刀光剑影/远去了鼓角争鸣/眼前飞扬着一个个鲜活的面容……聚散皆是缘/离合总关情……人间一股英雄气/在驰骋纵横。”

(作者:杨华、湖北省咸宁市税务干部,湖北省作协会员,《乡土作家》平台副主编。作品涉猎散文、小小说、诗歌、报告文学等,发表于《中国税务报》《湖北日报》《楚天都市报》《长江文艺》《楚天风纪》以及“人民日报”“党报头条网”“湖北日报”等平台。作品曾获国家级、省级、县市级等文学奖。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7

标签:国民革命军   崇阳   通山   通城   无名英雄   湖北省   石雕   将士   日军   军人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