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媒:禁止中国研究人员进日本航天局研究所,空间站合作不合时宜

近日,据日本媒体报道,日本航天局做出相关管理决定,竟表示:

为了防止技术泄露,要严禁中国研究员,进入日本的研究所。

消息一经发出,引发国内外网友热议。

然而,在禁止的同时,又谋求进入中国空间站的机会。如此双标的作态,日本航空的高傲与狭隘,显露无疑。

与当前我国航天成就相比,日本还担心自己的尖端技术泄露,畏手畏脚的丑态实在可笑。

后来居上,谈何窃取

中国向来以积极共赢的庄严态度,对待每一场国际合作。

更何况我国在航空领域的发展日新月异,举世共睹,谈何泄露又谈何窃取

中国的航天事业在新中国成立后才起步,不仅起步晚,还遭受了以美国为首的科技围堵

那是中国航空航天时代的至暗时刻,发射失利和技术管制接连重创,但先辈们始终保持着自主创新、严格自律的态度,顶着高压,没日没夜地勘测、考察。

终于,在内外交困的1999年,“神舟”一号顺利升天,就此拉开中国航天事业的序幕。

“神舟”系列载人飞船发展至今,从无法载人到搭载模拟人,再到如今多次完成载人飞行任务,全方位展示了超越自我、不断突破的中国科研精神。

“天宫”一号的发射升空,更是说明咱们国家在空间站上,再也不用求人,会有属于自己的空间站。

“嫦娥”一号的成功发射,则是标志着月球,也有了属于中国的脚步,不再是某个少数国家的独有物,未来月球的开发,必然会有我国的一席之地。

长征系列火箭的发射,使中国的空间站建设、火星和月球探测计划等一系列重要项目顺利推进。

至此,中国航天在太空的格局初具雏形。

中国航天局的技术人员,如今能够完全自主组装和运载月球探测器,还发射了自主性极高的智能机器人“玉兔”号月球车,大大提高了我国的航天技术实力。

在长达数百年的时间里,无数中国航空人探寻无垠,用一个个脚印丈量中国航天之路,期盼在这颗蓝色星球之外的广袤太空中留下中国人的踪迹。

而未来,我国航空事业将继续砥砺前行,探索更加辽阔的星辰大海。

日本航空发家史,“工匠精神”由何而来

我国的航空航天成就大家肯定耳熟能详,寥寥几句带过,就不多讲解了。

接下来就让我们走进另一个主角——日本航空局

日本的航空工业实力早在第二次工业革命后就初显端倪,当时整个亚洲都轰轰烈烈,搞“脱亚入欧”,小日本也不甘落后。

对内大刀阔斧地,进行著名的明治维新运动,全方位向率先完成工业化的欧美学习。

外国佬的飞机在自己头顶没日没夜地盘旋,小日本那叫一个心痒痒,当即从德国自行购入飞机,运到岛上,一边学习一边探索飞行器制造。

到了1918年,中岛知平成立中岛飞机株式会社,开始仿造德式飞机,延续优秀性能的同时对其繁琐的生产步骤也进行了改良。

同一时期,靠造船起家的三菱嗅到商机,也开始投身飞行器制造。就这样,日本在仿造的基础上逐一优化,慢慢猥琐发育起来。

到了二战时期,其航空实力,更是一举登上世界前五的宝座,仅次于英德美苏。

同时,日本帝国主义侵略扩张的野心,如气球般日益膨胀,凭借着自己在亚洲率先完成工业化的优势。

日本开始恃强凌弱,不断发动侵略战争,占据亚太地区的制空权。

值得一提的是,日本的空军在数量和质量上都远胜当时的美国偷袭珍珠港,可以说是把当时美国给打蒙圈了。

当时日本出动的四款战机,每一款都比同时期的美国要先进的多,可谓是风光一时。

二战结束后,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失去绝大部分的主权。

同盟国驻日司令部更是下令,摧毁日本所有的军用航空设备,相关企业更是打压的打压,原地解散的更是不在少数。

甚至大学里也严禁开设飞行器设计类的课程,势必要狠狠扼杀日本航空。

但是,被管制阉割的短短5年后,日本奄奄一息的航空工业,在老美的扶持下,又有了死灰复燃的机会。

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作为老美千挑万选选中的,在亚后勤保障基地,日本被委以修缮美军战机的重任。

得了主人的口头允诺,日本政府立刻召回之前被迫遣散的技术团队,给美国修飞机,老美芝麻粒大小的小恩小惠,让日本航空有了喘息的机会。

翌年,在好大爹老美的牵线下,《旧金山和约》签订,日本的国家地位再度受到国际认可,从那之后,各国也逐渐放松了对日本航空工业的限制。

1958年,日本K系列火箭成功发射,也让它正式踏入航天强国之列。

随后,日本的航天事业,开始一步步走上正轨,进入高速发展时期。

通过简单的介绍,现在大家也对日本航天有了一定的了解。

正是因为其独特的国情和历史沿袭的技术背景,日本航天事业以民营企业为主,最大特色便是“小而精”

即大家耳熟能详的工匠精神。

加上日本人的确擅长细节研究,在某些方面,往往成果斐然。

例如H-2B火箭、希望号实验舱、新一代固体燃料火箭艾普西隆等等。

工匠精神变躬匠精神,漏洞百出的日本航空

然而,作为第四大航天强国,日本近年却屡屡碰壁

艾普西隆-6,失败;MOL巨轮,失败;Epsilon-6,失败……接连不断的失败,接连不断的道歉。

曾经引以为豪的工匠精神,被群嘲为躬匠精神,为何如今的日本玩不转航空了?

除了大家公认的技术限制和固步自封等问题,日本很多制造飞行器的企业造假,也是一大原因。

据新华社3月7日的消息报道,日本新一代运载火箭H-3再次发射失败

这次最令人担忧的一级LE-9正常发挥,结果二级成熟的LE-5B却拉垮了,二级没点火,指令自毁。

具体原因尚不明确,有传言是火箭关键部位缩减了成本。

承接此次工程的三菱重工,第一时间召开记者会,向日本群众90°鞠躬道歉。

提到三菱重工,不得不多唠几句,靠战争发家的三菱集团,和中岛飞机公司,并称为日本的经济支柱,发展至今总资产规模已达二十一万亿。

作为日本国内最大的企业财团,在地位上等同于韩国的三星。

但是,自2016年起,三菱每年都要为造假90°弯腰鞠躬道歉,次数多了,三菱也形成了一套不要脸的潜规则

先开记者会,然后高管集体90°弯腰道歉,背锅的要是顶不住压力引咎辞职,那就换新人继续粉饰太平

网友戏称:没有什么是鞠躬道歉不能解决的,如果有,那就多来几个。

这也是被大众嘲讽已久的“躬匠精神”的由来。

不仅如此,就在今年7月,日本JAXA火箭试验场也发生了爆炸。

事故发生在日本东北部(秋田县),据悉,爆炸发生时,JAXA的工程师们正在进行,一项关键的火箭引擎燃烧试验,试图提高本国火箭性能

爆炸发生在启动后的一分钟内,据事故伤员叙述,当时电火花四处喷溅,烧毁了绝缘服,电弧照亮了狭小的实验室。

在他有意识的最后一秒,巨大的火焰向上喷射,测试设施被整个吞没,爆炸的冲击力掀翻了小建筑的屋顶。

本次事故相当惨烈,人员伤亡却是个未知数,日本相关部门目前仍在调查取证。

日本航天状况百出,又当又立

接二连三的事故,对于日本航空事业无疑是一记沉重的打击,接踵而来的是,外界对于日本航空技术水平,甚至安全管理能力的质疑声。

早在日本发表,禁止中俄人员禁止进入研究所,这一声明前,外界便十分不满,其孤芳自赏的做法。

如今事故频发,打脸频频,不少人认为日本在航空事业上过于急功近利,忽视了安全和质量的保障。

也有人认为日本在太空领域已经落后,缺少创新精神和突破能力

还有人认为,日本应放弃自主研发火箭,转而与其他国家和机构合作,共享太空资源和技术,实现互利共赢。

这些想法在现实中也都有反应。

今年5月,据日本媒体报道,日本将与清华大学合作,而且还是在我国空间站“天宫”中,共同进行实验。

这和日本航天局对我们围追堵截的态度,形成鲜明的对比。

要知道,日本在远程打击领域一直得不到突破。在中日关系紧张的节骨眼上,邀请死对头到老巢观摩关键性研究。

这出以德报怨的大戏,是要展现什么情怀?

清华大学的反向操作,让围观群众越来越摸不着头脑,帮日本人把技术搞上来,最后损害的不还是我们自己吗?

甚至有极端爱国主义者叫嚷着阴谋论,反手就举报到国务院网络平台。

事关国家核心技术的合作,藏着掖着的一个正经报道没发,人都要领到天宫了,国人才通过旁门左道得到点消息。

更遑论前不久,你清华还在贱卖中医药公司,给日本这件事上惹了一身骚,清华美院的眯眯眼事件,也不了了之。

每次扫黄都有你,你说你只是路过,这谁能信?

日本的火箭发动机技术相对落后,合作固然重要,但日本航空局态度暧昧不明,强项对我们封锁,弱项和我们合作,既要又要。

这就是小日本嘴上念叨的“科学无国界”?

真是让人笑掉大牙。

反复无常,我国应当警惕

我国是一个包容性极强的大国,在人类共同命运面前,向来秉持着共同进步,共同发展的价值观,积极与世界各国合作。

展现了一个科技强国、文化强国应有的自信。

然而日本当局骚操作不断、状况频出,完全没有展示出两国合作的诚意,让人不得不防。

综上所述,日本的所作所为,展示出一种不合时宜的孤立主义,和当今谋合作同进退的国际形势相悖。

当今国际形势瞬息变化,没有永远的敌人或朋友。不仅仅是中日两国,全球各国都正面临着机遇和挑战并存的局面。

一方面,和平与发展仍是当今时代的主题

经济全球化进一步深化,以信息科技、生物科技为主要标志的现代科技,进步日新月异。

国际产业转移和生产要素流动加快,发展机遇就如伊甸园的毒蛇,诱惑的同时,还要提防它锋利的毒牙。

另一方面,世界发展不平衡问题日益突出,几大主要国家统治的金融体系根深蒂固,各国贫富差距进一步拉大,金融风波时有发生,贸易壁垒和保护主义的阴云从未散去。

面对这一情况,我们必须加强国际合作,共同把握机遇,携手应对挑战,推动世界经济平衡有序发展。

这是各国人民的共同意愿,也是时代的必然要求。

结语

世界要发展,合作就是主流,尤其是科技领域,搞科研最忌讳的是闭门造车,许多技术都有“优化”的空间。

然而日本,一直视中国为最大的假想敌,始终带着不知悔改的侵略劣根性,还以一种孤高自满、嗤之以鼻的高傲态度将合作拒之门外。

既要又要,又当又立,对待合作从来没有展示出其应有的诚意,这要我国如何放心地与之合作。

谁能知道,这不是又一场与虎谋皮的骗局?

希望在未来,日本可以放下不知所谓的顾虑,以开放和包容的姿态,积极与世界各国进行科技交流合作,共同推进人类航空航天事业的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8

标签:三星   空间站   日本   中国   航天局   飞行器   工匠   不合时宜   美国   月球   研究人员   航天   火箭   研究所   飞机   航空   精神   我国   技术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