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世凯临逝前曾预言,他死后这三个人可能拯救中国,分别是谁?

1916年,袁世凯因倒行逆施地复辟帝制而被全国上下所声讨,就连作为其亲信心腹的北洋系中也有许多人反对他称帝,而最终与其决裂。

内外交困之下,精力耗尽的袁世凯在称帝后不久便被迫退位,并随之抱恨离世。

这位中国近代曾经一度掌天下权柄的乱世枭雄,在其临终前曾对中国的未来做出了最后的预言。

图|袁世凯

袁世凯在弥留之际告诉身边人,在他死后有三个人可能接替他的位置,成为中国新的统治者。

这三个人分别是谁?他们又有何能耐能得到袁世凯的认可?

一、被历史推到前台的黎元洪

袁世凯预言中第一个可能登临权利宝座的,是两度当选民国总统、三度成为副总统的黎元洪。

黎元洪是湖北人,其父是淮军中的一个低层军官,尽管出身军属,但黎元洪的童年却并不幸福,甚至有些悲惨。

他未及成年便双亲先后亡故,少年时的他便早早流落街头以乞讨为生。

这样的童年经历给黎元洪带来了巨大的痛苦,但也磨砺了他的心智,在艰难环境中养成的坚韧不拔的性格,正是立足乱世的宝贵品格。

为了改变命运,黎元洪通过勤工俭学顺利从清末大佬李鸿章创办的北洋水师学堂中毕业。在学校中由于学习刻苦用功,他得到了老师严复以及后来的北洋水师大佬级人物萨镇冰的赏识。

图|黎元洪

通过这层关系,黎元洪一毕业就作为优秀的技术型军官进入了北洋水师供职,从一个流落街头的孤儿正式吃上了皇粮,过上了安稳的日子。

但好景不长,不久后的中日甲午战争中,北洋水师全军覆没,黎元洪尽管侥幸捡回了一条命,但其依托的根基俨然不存。

就在黎元洪再度面临颠沛流离之时,维新派重臣张之洞向其抛来了橄榄枝。得益于自身扎实的军事功底,因创练新军而急缺人才的张之洞,将其一路拔擢到了武昌新军的二号人物。

黎元洪因为贫苦出身,所以深知大众疾苦,在身居高位后并不像其他旧式军官一样盘剥压榨手下的士兵,反而对军士十分体恤,不仅不克扣军饷喝兵血,反而经常拿出自己的积蓄补贴穷困的底层士兵。

他的善举与宽仁使他在新军中建立了极高的威望,而这正是袁世凯所看重的地方。

图|武昌起义

乱世之中首先要有坚毅的性格才能成就大事,轻浮飞扬只会早早地葬送前程,黎元洪因童年经历养成的老沉持重让袁世凯十分欣赏。

此外,乱世之中邀买人心也是称雄一方的重要手段,不管是否出于真心,黎元洪体恤下属官兵的行为无疑让其收获了众多民心,这使得后来的辛亥革命中,明明不是革命党的他却在第一时间被推举为了起义军的领袖。

袁世凯深知这一点,所以才将黎元洪视为可能接替自己权势地位的人选之一。

但袁世凯终究错看了黎元洪,其虽然拥有众多称雄乱世的品质和能力,但其并未抓住根本,那就是乱世之中枪杆子才是立身之本。

黎元洪始终未能建立起属于自己的军事力量,使得其虽多次成为总统、副总统,却不过是各路实权军阀手中玩弄操控的傀儡,最终成了民国最大的吉祥物。

二、文武双全的徐世昌

袁世凯预言中的第二位人物,则是与他义结金兰的头号心腹徐世昌。

与北洋系众多泥腿子出身的军阀不同,徐世昌是中过前清进士的读书人,曾被朝廷授予翰林院庶吉士,担任编撰多年。

袁世凯在年轻之时就与徐世昌相识,当时袁见徐世昌虽衣衫褴褛、不修边幅,却神采奕奕与众不同。

经过数次交谈,袁世凯发觉徐世昌虽谈吐谦逊,但气宇之间却藏不住吞吐天下的豪情。

这让袁世凯敏锐的发现此人日后必是人中龙凤,于是拿出百两白银作为川资,资助其前往应天府参加乡试。

图|徐世昌

徐世昌也同样富有眼光,在袁世凯受命进行小站练兵后,徐世昌果断放弃了翰林院的差事前往投奔袁世凯,并由此成为了袁的左膀右臂。

在小站练兵的过程中,徐世昌逐渐显露出其过人的才华。相比于北洋系其他草莽出身而靠着江湖义气,与金钱收买治军的军官不同。

徐世昌为北洋军制定了一整套的考阅文卷、兵目操法,系统性的为其设计了训练、奖惩和升降等规章法则。

这对于北洋军摆脱落后的封建军制,向近现代新军过渡产生了巨大的帮助和影响。除了精于练兵,徐世昌在人情世故方面也十分擅长。

在摄政王载丰上台后,受到清廷勋贵的袁世凯被迫辞职回家,在其离开的这段时间,全靠徐世昌替其奔走联络,保证了他在北洋军中的威望不受损伤。

图|北洋新军

后来袁世凯出山,也是徐世昌利用其人脉上下打点游说,成功帮助袁再掌权柄。

可以说,相对于北洋系其他草莽,徐世昌有着更高层次和水准的治理建设能力,也拥有者作为政治人物应有的高情商与手腕。

这也是袁世凯一直对其十分器重,并在临终前认为他可能成为中国新的掌权人的理由所在。但袁世凯同样错判了形式,高估了徐世昌对于最高权柄的掌控能力。

徐世昌的问题与黎元洪差不多,虽然他们作为上过正经军事学堂或是中过进士、进过翰林院的科班出身,有着高超的技术官僚水准,但他们都始终未能独镇一方建立只忠诚于自己的军事集团和文官幕府。

图|《觉醒年代》中的徐世昌

这就导致他们始终要依赖于其他实权军阀,仰人鼻息。在徐世昌就任大总统期间,政府的实权始终被手握重兵的总理段祺瑞所掌握。

直皖战争后,虽然掣肘他的段祺瑞倒台,但新上来的直奉军阀仍然不买他的账,最终在1922年,徐世昌再次被军阀曹锟逼宫而仓皇出逃,彻底结束了他数十年的从政生涯。

三、北洋之虎段祺瑞

袁世凯预言中的最后一位便是有着“北洋之虎”之称的段祺瑞。

与前两位不同,段祺瑞出身优渥,其父是淮军中的高级将领,由于这层关系,20岁的段祺瑞便进入李鸿章创办的北洋武备学堂深造。

由于备受李鸿章的信任与器重,1888年其以第一名的成绩被送往德国留学,回国后又在荫昌的推荐下加入袁世凯麾下,成了其手下的一镇统带。

客观地讲,段祺瑞的个人能力是三人中最强的,同时也是野心最大、最擅于操作权术的一个人,因此他被袁世凯相中也就在情理之中。

段祺瑞一生最大的功绩便是“三造共和”。

图|段祺瑞

第一次是在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后,早已看穿清廷大限将至的北洋系军阀决定放弃这条行将沉没的破船。

于是袁世凯与段祺瑞相互配合唱起了红白脸,由段祺瑞暗中串联四十余位北洋军高级将领,联名发起了逼迫清帝退位的倡议书,最终成功迫使溥仪退位,中国进入共和国时代。

第二次则是在1916年袁世凯称帝时,段祺瑞先后五次劝谏,未果后毅然辞职以示绝不与其同流合污。

第三次则是在1917年,身为总理的段祺瑞因为是否对德宣战问题,与总统黎元洪爆发分歧,产生了“府院之争”,相持之下只好请张勋入京调停。

图|张勋复辟

可张勋入京后却倒行逆施的拥护清帝复位,段祺瑞果断联络组织讨逆军将其击退,再次维护了共和的国体。

凭借“三造共和”的威望,段祺瑞曾一度成为了中国的实际最高统治者。但究其原因,段祺瑞之所以能掌握实权,还是因为其背后有皖系军阀的支持。

始终控制一定力量的军队,是段祺瑞与黎元洪、徐世昌最大的区别,但“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1920年的直皖战争后,皖系军阀受到毁灭性打击,从此退出历史舞台,失去了军队支持的段祺瑞也随之倒台,被迫辞职下野。

图|直皖战争

总的来讲,袁世凯受制于历史的局限性,其所看重的未来主宰中国命运的三人都未能完成他的预言。

黎元洪与徐世昌虽都成为过大总统,但都不过是傀儡而已,段祺瑞一度掌握实权,但也不过维持四年而已。

结语

从表面上看,袁世凯预言中的三人都是因为未能彻底掌控军权,而未能实现统治中国的美梦,但从根本上讲,他们之所以全部失败、无一成功的原因是因为他们代表的是腐朽的落后势力。

历史大势浩浩汤汤,顺之则昌,逆之则亡,大约就是这个意思。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03

标签:翰林院   辛亥革命   北洋   中国   北洋军   大佬   水师   实权   新军   共和   军阀   军中   军官   乱世   出身   袁世凯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