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中后期最精锐的军队:守卫唐朝,却沦为宦官的工具!

#暑期创作大赛#

神策军,是唐朝中后期禁军的主力。原为西北的戍边军队,后进入京师成为唐王朝的最重要禁军,负责保卫京师和戍卫宫廷以及行征伐事,为唐廷直接控制的主要兵力,是唐朝维持存在的最重要的军事支柱。从天宝十三载(公元754年)哥舒翰在磨环川设立开始计算,到天复三年(公元903年)被正式废除,一共经历了150年的历史。

诚然,神策军多次守卫唐朝皇室,立下了不少战功。不过,神策军后期沦为宦官的工具,自身的战斗力更是日益下滑。所以,从另一个角度来看,神策军反而成为唐朝走向灭亡的推手之一。

具体来说,神策军原为西北的一支戍边军队。在吐蕃崛起后,其成为唐王朝的边境大患。当然,唐朝一开始和吐蕃的较量中,是长期占据上风的。唐玄宗在位时,哥舒翰击败吐蕃,自天宝十三载(754年)七月十七日,哥舒翰请立浇河、洮阳两郡并建立宁边、威胜、金天、武宁、耀武、天成、振威、神策八军。而这,意味着神策军的正式创立。

神策军设置于临洮以西二百余里的磨环川,位于洮水南岸,与洮阳郡隔水相望。拟洮阳太守成如缪充任首任神策军使。创立之初,神策军承担着护卫唐朝西北边境的重任。因为长期和吐蕃等强敌作战,这促使神策军的将士大多为精锐之人。

安史之乱爆发后,因为安禄山率领的叛军长驱直入,直接威胁到唐朝核心地区的安危。于是,唐玄宗立即下令西北边境的军队驰援内地。神策军由当时的神策军将卫伯玉领千余人赴难中原,参加了乾元二年(759年)攻围安庆绪(安禄山子)的相州之战。九节度兵败邺城后,卫伯玉与宦官观军容使鱼朝恩退守陕州,防备叛军。

这时神策军故地已被吐蕃占领,卫伯玉所统之军仍沿用神策军的名号,伯玉为兵马使。伯玉入朝,此军归陕州节度使郭英乂;英乂入朝,神策军遂属鱼朝恩这位宦官。在这期间,鱼朝恩把陕州节度使所辖军队并入神策军,使其扩大为万人以上的大军。

由此,非常明显的是,在神策军壮大的过程中,宦官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进一步来说,因为节度使等武将频繁造反,唐朝皇帝不敢继续信任他们,这才任由宦官执掌神策军等精锐力量。当然,掌握禁军的宦官不仅祸乱朝政,甚至左右皇帝的废立,这可谓是走向了另一个极端了。

在唐朝中后期,神策军有过两次较大规模的扩编。第一次大规模扩编是在唐代宗大历(766~779年)初年。彼时,神策军主要收编了平卢镇邢君牙部、阳惠元部,安史降将尚可孤部,朔方镇郝廷玉部、侯仲庄部等。这些军队都是久经沙场,极有战斗力的藩镇部队,使得神策军实力大增。

第二次大规模扩编是在德宗贞元(785~805年)年间。主要收编镇国镇骆元光部,朔方镇李朝采部,河东镇浮璘部等。又以“神策行营”的名义,强行把京畿和关内的诸军兼并,如凤翔镇、银夏镇的军队等。另外,神策军还招募了部分新兵。

到了这个时候,神策军的性质不仅仅是都城禁军,也具备征伐不服从朝廷藩镇的功能。比如到了唐宪宗时期,神策军的驻地除京畿地区外,还扩大到关内道。左神策军驻扎在京西北八镇,即普润镇、崇信城、定平镇、归化城、定远城、永安城、颌阳县,右神策军驻扎奉天镇、麟游镇、良原镇、庆州镇、怀远城等5镇。

最后,就神策军的统领来说,唐代宗在位时期,鉴于鱼朝恩这位宦官的势力太强,于是将其除掉,把神策军交给武将管理。可是到了唐德宗时期,因为在“泾原兵变”的过程中,许多文臣武将都见风使舵,这导致唐德宗不愿意相信这些官吏。与此相对应的是,宦官窦文场、霍仙鸣对唐德宗忠心耿耿,于是在796年,唐德宗设置左右神策军中尉,让窦文场、霍仙鸣担任。

此后,神策军就一直由宦官统领,他们成为宦官干预朝政的工具。相对于明朝的宦官,唐朝中后期的宦官因为掌握了神策军,所以他们肆意干涉朝政,甚至敢于废立、囚禁皇帝。并且,自唐穆宗之后,神策军也逐渐腐化,最终在唐朝末年时退出了历史的舞台。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6

标签:宦官   京畿   吐蕃   唐朝   天宝   军队   禁军   节度使   朝政   武将   后期   工具   唐朝中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