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湖潋滟中水变

来源:【宁夏日报】

7月18日傍晚,宁夏日报报业集团“美丽新宁夏 黄河千里行”采访小分队向石嘴山市区驶去。

驶下高速公路时虽已是暮色四合,却能隐约看到道路两旁的水面在隐隐闪亮,这就是石嘴山市地标——星海湖。穿湖而过的就是山水大道。

7月19日早晨,记者到星海湖采访。沐浴在晨光下,湖水的清晰模样展现出来:碧波荡漾水绕城,与西面的贺兰山、东面的黄河遥相呼应,交织出一座浪漫的山水之城。

石嘴山市水务局二级调研员李艳敏说,星海湖的水来源于大武口区第一污水处理厂生成的中水,在星海湖湿地中经过多次净化后才补充进来,实现了湖水内外双循环。

记者采访得知,星海湖虽距黄河只有五六公里,却愣是没“挪用”一滴黄河水来补充浩渺湖面,也未将一滴湖水排向近在咫尺的母亲河。就这样,星海湖既做足了黄河流域生态保护的文章,又给这座昔日煤城贡献了潋滟湖光。

这样“化腐朽为神奇”的实践,在星海湖还能找到不少。就说湖中那座“奇石山”,就是煤矸石堆积而成的,其煤矸石来自大武口洗煤厂。在这座因煤而生的城市中,煤矸石是无法处理的,终于在星海湖中找到了好“归宿”。通过覆土绿化,奇石山上已是一派草木葳蕤,成了群众休闲、健身的好去处。

“前世今生”

星海湖不是一天建成的。

这里原为古沙湖遗址,1980年被建成大武口拦洪库。李艳敏介绍,石嘴山市区被大武口沟、归德沟等6条山沟穿城而过,流域面积达1104平方公里。早些年,贺兰山植被还不丰茂,洪水常常倾泻而出,席卷到六七十公里开外的煤城市区,威胁着广大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另外,包兰铁路、京藏高速公路等交通要道也从这里穿过,那些不期而至的洪水会截断这些国计民生的命脉。有了这座大武口拦洪库,石嘴山的防洪标准提至十年一遇。

可见,那时候的石嘴山也是座“山水之城”,却让人心惊胆战,和如今“秀色可餐”的“山水之城”相比,完全是两个概念。

2003年,石嘴山市在大武口拦洪库的基础上启动了湿地恢复整治工程建设,这才有了真正意义上的星海湖。此举不仅将沼泽变为湖泊,还将防洪标准提至百年一遇。

2021年,石嘴山市整合资金3.84亿元,开展星海湖生态环境整治,实施补水水质提升工程、南域湿地生态修复工程、星海湖内循环工程,成效斐然:水面面积从18.08平方公里减少至10.55平方公里,蓄水量从2000万立方米减少到现在的1400万立方米,中域水质由劣Ⅴ类逐步提升至Ⅳ类,增强了水动力,扩大了防洪库容……

潜流净化

沿着一股从污水处理厂排放的中水,记者进入星海湖北域潜流湿地。

这里的水看不见,只在地下“暗流涌动”,能够看到的是192个单元格:下面由火山岩、砾石等填料组成,上面种着菖蒲、芦苇等水生植物,“上下携手”,大幅度消减氮、磷等污染物,借助的是物理吸附、微生物净化等多种手段。

在这里,记者碰见一位老人在单元格里收割芦苇,摞在电动三轮车上。一打听,老人叫徐汉生,是一位煤矿退休工人,今年64岁。闲着没事,他养了几十只羊,贴补家用。他来这儿收割芦苇,给羊只提供饲草,“还不花钱。”

原来,星海湖北域潜流湿地里的芦苇长势迅猛,雇人割了一茬又长一茬,成了负担。后来,湿地管理方允许养殖户无偿收割芦苇,实现“双赢”。徐汉生说,他一趟就能往回拉500公斤芦苇,这种新鲜饲草富含蛋白质,羊很爱吃,还节省了一大笔饲料费用。“现在饲料可不便宜,一公斤麦麸就要3块钱。”

记者走到北域潜流湿地出水口,终于看到了从地表下奔涌而出的汩汩流水。蹲下身子仔细打量,来水清澈透亮,不光有水草游荡,更有小鱼聚散其中。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这汪水是活的不假,却是石嘴山市处理过的中水,经过潜流湿地净化后才得以“清如许”。另外,星海湖还兴建了多处泵站,增加水动力,让活水更活,进一步提升自净能力。

湖光山色

作为国家湿地公园,星海湖周边既长有参天的树木,也栽植着八宝景天等娇艳花草,更兼蜿蜒小径和潺潺流水……能欣赏的美景很多,是当地群众休闲娱乐的一方宝地。

在公园里,记者碰见一位叫胡胜林的退休老人,他坐在马扎上,欣喜地瞧着4岁半的孙女在跟前嬉戏。爷孙俩依偎在一起,尽享天伦之乐。老人自驾过来,可以径直开到湖边,来回方便。

记者越过夏日里繁盛的花木,继续前行,阵阵乐声飘来。

循声而去,记者看到一位老人站在湖边忘情演奏一管弦乐器,一打听,才知道这叫“电吹管”。演奏者叫谭登云,今年69岁,是原大武口洗煤厂退休职工。

谭登云年轻时就是个文艺青年,可那时他忙于工作,没有多少工夫发展个人爱好。现在好了,他有了便利条件:不光退休后有了时间,他家就住在星海湖北面,能就近来湖边排练。这里风景好,令人心旷神怡,演奏状态很好。特别是夏天,湖面拂过的风凉爽宜人。

“我年轻时,这块就是荒滩,常刮大风,沙子甩到脸上生疼。”谭登云说,现在这里能看见不少景,人气旺。他常来这里排练,一次就要花一两个小时,常常舍不得走。

伴随着星海湖生态环境整治,贺兰山生态保护修复也在有序推进,成效同样显著。

瞅得见近在眼前的星海湖水,望得见西面的巍巍贺兰山。一派湖光山色,市民们当然喜欢。(宁夏日报报业集团全媒体记者 苏 峰 杜晓星 何耐江 杨玉瑛 王沛瑶 何婉蓉)

本文来自【宁夏日报】,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4

标签:石嘴山市   石嘴山   煤矸石   潜流   黄河   宁夏   湿地   芦苇   湖水   记者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