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保委评瑞幸咖啡三分之二都是冰:冷饮加冰要有度

三伏天到了,

各类饮品销量激增,

成为不少人的每日刚需。

冰饮固然消暑,

有位消费者下单咖啡

买回一杯冰块,更让他透心凉。

图/微博

很快这条信息得到了大家的共鸣。

饮料过度加冰现象,

引发消费者普遍不满。

细心的消费者挑出冰块后,

饮品只剩下一半,

有的只剩下几口。

在茶饮行业,这不是个例。

少冰、去冰选项是

网友们的普遍呼声。

然而,许多消费者都有需要

“去冰”饮品,

却遭到拒绝的经历。

打开手机点单页面,

部分茶饮的温度可选项只有“冰”,

甚至没有“少冰”。

但是其他个性化选项,

如糖分的选择普遍已经细化到

无糖、3分糖、5分糖、7分糖

等多个选项。

茶底、奶盖、小料

也可以按需自由定制。

瑞幸咖啡对此次舆情的回复如下:

所有饮品是严格按照流程制作的,可备注去冰,冰块多和无去冰选项的问题会记录反馈给相关部门。

网友对此感到疑惑,

既然如此,

为什么不在点单页面中

加入“去冰、少冰”的选项呢?

即使是线下柜台点单,

消费者提出去冰需要时,

许多咖啡、奶茶店的店员都会回绝:

“这款不能做去冰的。”

当问及原因时,

他们只是简单的重复“公司要求”

“店员不可以更改配方”。

商家通过大量加入冰块维持的,

仅仅是口感么?

江苏省消保委认为:

面对“去冰”的制作请求,商家多以“影响口感”“固定配方”作为回绝消费者的托词,理所当然的拒绝换位思考,保持着独家研发的品牌姿态。“一杯饮品三分之二杯都是冰”的现象,不禁让消费者生疑,大量加冰是否成为商家减少成本的伎俩。

除冰沙、冰淇淋类饮品,冰块本就是由制作者另外添加到饮品中,何来无法“去冰”的说辞?点单页面没有单独选项,商家解释可以通过备注的形式“去冰”。这是人为增加消费者的交易沟通成本,有意限缩消费者自由选择的空间。

商家应当尊重消费者的自主选择权。即使夏日,也有消费者因为身体原因不能吃冰,需要去冰或常温饮品。此时,维持口味已不再是主要矛盾。所谓“口感”亦是千人千面,口味的话语权不单单掌握在商家手里。为了顺应健康瘦身的消费理念,商家相继推出无糖、半塘、0卡糖的选项吸引消费者购买。既然商家在饮品糖度上可以做到迎合顾客的个人品味,那么温度也应该一样。

商家应当尊重消费者的公平交易权。冷饮加冰要有度,动辄20元、30元的价格,更应当真材实料、物有所值,不可使高价饮品沦为“水货”。消费者乐于为品质买单,企业也要厚道做生意,把差异化经营的赛道铺在质量上,实实在在让消费者感到获得感、满足感。

(江苏省消保委微信公号)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8

标签:咖啡   江苏省   冰块   冷饮   店员   口感   饮品   选项   消费者   商家   页面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