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世凯死后北洋军迅速分裂成了各大军阀没有人接替他的位置吗?


不论是袁世凯,还是北洋军其他实力派人物,都不希望北洋分裂。

可是,北洋的分裂,是时代的必然,非人力所能逆转。

袁世凯在时,北洋就已有分裂之像。

袁世凯的去世,只是加快了分裂的速度而已。

派系之源

北洋派系的根源,甚至可以追溯到北洋新军成军之前。


袁世凯新军的班底,除了像徐世昌这样早年就结识的故交外,主要有两个来源:1、原淮军将领;2、北洋武备学堂。

淮军是当年李鸿章的基本,北洋武备学堂也是李鸿章所创建。

因此,袁世凯的新建陆军,与当年李鸿章可谓一脉相承。

李鸿章,早年以淮军起家,后又长期掌管直隶,因此,直隶人、安徽人的比重非常大。

这个特点,自然也就延续到了袁世凯的新建陆军中。

所以,新建陆军中,以同乡、门生为纽带,很早就结成了不同的派系。

冯国璋所用者,不是直隶人,就是山东人,以此结成自己的派系。

段祺瑞除了连结自己的同乡外,又利用陆军行营军官学堂学堂督办的身份(与后来的老蒋类似),拉拢了大量的学生、故吏。

因此,北洋军中的派系,很早就已经存在了。

裂痕扩大

尽管派系早已产生,但毕竟早期北洋系的主要竞争对手是满清权贵和南方革命派,因此,所以派系之争,还属于“内部矛盾”,在袁世凯的驾驭下,大家还能以“袍泽之谊”,和衷共济。

随着袁世凯建立统治,情况变了。


满清末年,地方权力就已经扩大,武昌起义后,各省更是纷纷独立。

北洋为了维系统治,必须派冯国璋等统兵将领攻占、控制地方。

如此,各统兵将领,摇身一变,变成了有钱、有地盘、有枪的军阀。

曾经简单的军中同僚,如今已然变成了各个地方的实力派。

现在,众将之间,众将与袁世凯之间的矛盾,参杂了各个经济利益集团、政治集团,甚至不同外国势力,已经极为复杂,不再可能通过简单的协调来消除矛盾了。

袁世凯嘎然而止的调整

袁世凯自然不愿北洋军分裂,他企图通过制度化调整,来保持对军队的绝对控制。

1、启用威望高、能力强,但军权已弱的人物,加强中枢领导。

自宋以来,通过“枢密院”、“军机处”等中央机构统一军权,是历代制约跋扈武将的重要方法。

在袁世凯夺权后,一段时间内,段祺瑞长期担任陆军总长。

这位皖系领袖安插了自己的亲信担任要职,引发了袁世凯的不安。

袁世凯企图以德高望重,但兵权已弱的徐世昌、王士珍等北洋大佬来协助重建中枢。


徐世昌,袁世凯旧交,参与了整个北洋军建军过程,德高望重;王士珍,“北洋三杰之首”,资望、资源、能力,都被认为在段祺瑞、冯国璋之上。

不过,由于二人名望太高,当年满清打压袁世凯时,他们就已交出兵权,辛亥革命后,他们更是辞职隐居。

“二次革命”后,袁世凯搬出徐世昌来作国务卿,搬出王士珍来建立“陆海军大元帅统率办事处”,架空、排挤段祺瑞。

段祺瑞被迫辞职。

2、通过制度调整,限制冯国璋等地方军阀军权。

袁世凯提出废省改道、裁撤都督、设立将军府等方案,企图限制地方将领军权。

尽管冯国璋等人不情不愿,但毕竟不敢公开违抗袁世凯,只能相互联络,暗中抵制。

袁世凯的调整,其目的是重建古代封建王朝的军权体系。

由德高望重、能力突出,但不统兵的元老为辅政,通过制度规范、限制地方将领权力。

如此,不但袁世凯能继续控制一切,即使是其子袁克定,也能如古代太子一般接班。


可是:袁世凯误判形势,居然称帝!

这下好了,袁世凯成了天下公敌,不光是革命党人,就是段祺瑞、冯国璋等人,也公开反对!

袁世凯为了稳定局面,被迫暂停了调整,重新拉出段祺瑞、拉拢冯国璋。

袁世凯的调整嘎然而止。

金匮石屋:避免公开分裂的接班系统

调整失败,不仅意味着袁世凯的帝王梦成泡影,也意味着:北洋的权力传承计划一切归零。

袁世凯的迅速离世,也意味着:北洋已不可能来得及培养接班人了,只能通过相互制衡、协商体制的“大佬共治”来继续维系统一了。

1916年6月5日,袁世凯病重,他急召徐世昌、段祺瑞、王士珍、袁克定等人前来交代后事。

谈到总统继承人时,袁世凯只说了“约法”二字。

所谓约法,就是:现任总统先提名三人,写于金简,由人从中选出。当然,这个“袁记约法”,是袁世凯当初为了称帝而作的安排,是受坚决反对的。

袁克定欣喜问到:金匮石屋?

这位仍然心存幻想“太子爷”至今仍不清楚:随着袁世凯称帝的失败,他已经不可能接班了。

袁世凯提名的三人是:徐世昌、段祺瑞、黎元洪。


最终,北洋系的徐世昌、段祺瑞退让,由非北洋出身的黎元洪接任总统。

如此,北洋系对“后袁世凯时代”的想法基本成型。

1、北洋系做出让步,以稳定北洋统治。

总统之位,袁世凯不让自己的儿子接;段祺瑞、徐世昌也不接。

这个虚名,让副总统黎元洪来。

由副总统黎元洪接班,符合南京临时政府当年所作约法,而黎本人又与当年革命党各派渊源颇深,拿他出来作傀儡,显然利于北洋继续掌握实权。

2、以北洋“兄弟”掌握要职,“共同”掌握实权。

段祺瑞为总理,冯国璋为副总统,王士珍为陆军总长,“北洋三杰”,共掌实权。

再次隐退的徐世昌,则为调停人。

另一方面,冯国璋仍在南京,以维系直系地盘。

如此,直皖一方面各占地盘,一方面协商控制政府的奇怪机制,开始了。

不可调和


此后,北洋三杰们确实为维系团结,做出了许多努力。

冯国璋多次表示:不管什么总统、总理、总长,有事情,兄弟们商量着来。

北洋三杰,也一度成为时人景仰的对象。

可是,此时,彼此的主张、利益分歧,已不可能通过袍泽之间的协商来化解了。

其中,最不可调和的矛盾,是对于武力统一的看法。

常年坐镇中央的段祺瑞,企图依靠日本的支持扩充武力,实现统一。

早在袁世凯统治后期,冯国璋就已经成为地方军阀“盟主”,他既要维系盟主之尊,又担心皖系实力膨胀,打破实力平衡,威胁直系利益,主张通过和平协商来统一。

中央与地方之间的矛盾,岂是你袍泽协商就能化解的呢?

同时,这其间,又参杂了复杂的列强矛盾、利益集团矛盾。

冯国璋活跃的江苏,是英美势力范围。英美担心日本在华利益膨胀影响自身,也支持冯国璋反对武力统一。

曹锟、吴佩孚、张作霖等人,实力雄厚,“中原鹿正肥”,他们也在其间纵横捭阖,以求机会!

一群拿枪的武人,磕磕绊绊地搞来搞去数年,没有大动干戈,大家已经很“讲究”了!


但是,北洋的分裂,终究不可能避免。

1920年,直皖战争爆发,北洋,彻底分裂了!

北洋的分裂,是时代的必然。

那是一个迷茫的年代。

几千年皇权系统已经崩溃,共和之制尚未成型。

古老的忠君思想、宗法观念与西方三权分立、约法思想相互组合,光怪陆离。

觉醒的民族意识与“公理战胜强权”的幻想同时发展。

袁世凯试图延续皇权系统,通过类似古代枢密院、军机处的方式来统一军权,维系北洋统一,实现权力传承,这注定失败。

“金匮石屋”,北洋诸将企图以袍泽之谊,义气观念,来驾驭三权分立的政治制度,来处理不可调和的中央与地方,地方与地方,甚至列强之间的矛盾,怎么可能持久呢?

北洋的分裂,只是那个迷茫时代的必然。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3

标签:北洋军   石屋   北洋   袍泽   约法   军权   实权   德高望重   派系   总长   军阀   学堂   总统   当年   矛盾   位置   地方   袁世凯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