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折腾自己:机构越改越臃肿,领导干部越精简越多

疫情过后,今年太难了。很多地方已经发不下工资,如果再继续这样下去,将会有更多的地方发不下工资。于是,我们想到了精兵简政。

其实,精兵简政并不是什么新鲜事情,只不过在今年这样特殊的大环境下提的格外响亮。

可是,精简机构提了这么多年,机构不仅没有少下来,反而更多了;人员不仅没有少下来,也反而更多了。现在是各个单位都缺人,不仅缺人,更缺少真正干活的人。

到底怎么了?为什么会陷入这样的死循环。

我们先看看基层这几年新增的部门吧:乡村振兴局(原来属于农办的一个科室)、医保局(原来属于人社局的一个科室)、退役军人事务局(原来属于民政局、人社局的科室)、督查局(原来属于县委办、县政府办一个科室);创建文明城市办公室(原来属于宣传部负责)、依法治县办(原来属于司法局一个科室)、融媒体中心(原来属于文广旅局),还有改革办、优化营商环境办公室、服务企业办公室……部门越来越多,具体有多少,这个还真数不清。今天精简一个机构,明天就出现一个新的机构。

著名管理学家德鲁克在《管理——使命、责任、实务》一书中写到:企业机构越简化,越不容易出错,机构往往因为复杂而变得难以沟通。

同样的道理,现在出现这样或者那样的问题,主要原因不是没有人管理,而是机构太多太杂,管理的人太多了。很多机构都是没事找事干,开始的时候找点事情干干,长久下去就成为工作的一部分。比如,创建文明城市,本来是宣传部工作的一部分,后来成立专门的创建文明城市办公室,这个机构的人越来越多,导致现在各个地方,满大街都是穿红马甲的人,这些穿红马甲的同志,不是在做真正的志愿服务,他们只是为了应对创建文明城市办公室的人的检查。

其实,很多单位根本就没有必要存在,只不过上级部门有了,上级为了推动工作,要求下级必须成立。比如,改革办,省一级有就行了,市县执行好上级的改革任务就行了,可是现在县一级都有改革办,天天要求改革创新,真不知道基层能创新成什么样子。

还有很多单位根本不需要那么多人,人多了,导致“九龙治水”多头管理和“三不管”并存。比如,近年来各级督查局的人越来越多,导致督查的人多,干活的人少,一个人干,好几个人监督。

机构多了,并不是好事,我们越想管的多,反而越管不好。我们什么都想管,最终闹心的还是我们,发现我们什么都管不了。比如,农民自己的房前屋后不知道打扫?自己的土地不知道该种植什么?非要成立这机构那机构,才出现让农民考证、鸡鸭鹅赶进圈等闻所未闻的事情。

人员多了,更不是好事。干的干、看的看,干的越多,出错越多,干的越多问责越多,干与不干一个样,干多干少一个样。寒了多少人的心。

我们管的太多了,以至于我们忘记了我们来时的路;我们的人员太多,以至于忘记了我们工作的目的是什么。

机构多、人员多的另一个原因是上级造成的。上级无休无止的检查、督导,导致了基层越来越无所适从。为了应对上级检查农村人居环境,基层干部去老百姓家里打扫卫生,给老百姓刷锅。为了应对上级部门到基层调研,多少基层干部站在路边打扫卫生,站在路口维持秩序…

有多少满怀豪情的人在这样的大环境下没有了工作激情,有多少人被迫躺平,有多少人想干事却干不成,有多少高层次人才被埋没、被浪费。

是时候该刮骨疗毒了,最快、最直接的办法就是把市一级的人员减少80%,这样可以极大减轻基层负担,并且可以极大提高基层效率。


再优柔寡断,再折腾下去,真的完了。总有一天,气球会爆炸,雪球会塌掉。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8

标签:精兵简政   宣传部   机构   臃肿   科室   领导干部   上级   基层   事情   部门   办公室   单位   人员   环境   地方   更多   工作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