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孩子开始“杞人忧天”,成长已经来临

每个孩子都可能会突然担心起一些“大问题”:“天会不会塌?”“太阳能照常升起吗?”“新的一天要是永不来到该怎么办?”这并非仅是孩子的胡思乱想,更是他们成长的必经之路——他们已经足够成熟,可以意识到“世界并不是围绕着自己转,在自己安全的小世界之外,有很多无法掌控的未知性。”

《太阳起晚了》内页。

这样的担心虽然在大人看来可能有些幼稚可笑,但当过小孩的人可能都记得,那一种怎样急迫又真挚的心情。这样的心情必然会成为强烈的动机,让孩子探索之前未曾涉足的世界。

《阿莫的生病日》作者菲利普·C. 斯蒂德和埃琳·E. 斯蒂德夫妇就创作了一个讲述这样的担忧的故事,并讲述了随之而来的冒险与成长故事。

《太阳起晚了》,[美] 菲利普·C.斯蒂德 文,[美] 埃琳·E.斯蒂德 图,马爱农 译,洛克博克出品,福建少年儿童出版社,2023年4月。

在宁静的密歇根乡间,伫立着一座醒目的红色谷仓。菲利普·C. 斯蒂德和埃琳·E. 斯蒂德隐居其中。这对夫妇远离尘嚣,他们创作的童书却举世闻名。某一天,他们为自己的新书想出了一个故事:在遥远的地方,太阳不再升起,勇敢者踏上唤回太阳、拯救世界的旅程,他们必须跨越巨人驻守的疆域,抵达世界的边缘……

这不算一个新奇的故事,老练的读者也许已经预见到一个荷马史诗式的远征传奇正在拉开序幕——故事里将充斥着磨难、挑战,主人公挑战命运,突破自我,谱写可歌可泣的诗篇……

但这不是斯蒂德夫妇要讲的故事。

《阿莫的生病日》,[美]菲利普·斯蒂德 文,[美]埃琳·斯蒂德 图,阿甲 译,麦克米伦世纪童书出品,二十一世纪出版社,2012年5月。

如果你看过他们获得凯迪克金奖的图画书《阿莫的生病日》,或许会对他们作品中展现出的那种独一无二的格调难以忘怀。任何题材交到他们手里,都会被赋予强烈的个人风格,《大熊有个故事要说》《为月亮先生演奏》《伦尼和露西》等作品都是如此。它们的宁静、澄澈和隽永令人久久沉浸其中,那动人的孤独和温柔的治愈总能恰好拨动读者的心弦。

斯蒂德夫妇要如何以自己的方式讲述这个名叫《太阳起晚了》的新故事呢?

儿童之眼:幻与真、梦与醒

《太阳起晚了》是斯蒂德夫妇在2021年推出的全新图画书作品,它延续了之前作品的风格,同时也展现了斯蒂德夫妇用文字和图画交互搭建叙事空间的高超技巧。斯蒂德夫妇以戏仿的方式,重构了经典的远征故事,消解了其中的沉重和悲剧性,用梦幻、绚丽、不确定的象征意味取而代之。

在《太阳起晚了》的第一页上,远征故事的三位主角齐刷刷地亮相了,他们不是古希腊半神,不是被拣选的英雄,甚至不是人类;他们是三只长相写实又可爱的动物:一只骡子、一头奶牛、一匹小马。

《太阳起晚了》的三位主角。

三个小家伙忧心忡忡地聚在一起,因为太阳并没有按时升起。根据我们以往的阅读经验,异常的天象通常意味一场毁天灭地的危机。然而,在小牛、骡子和小马懵懂的眼中,这仅仅意味着太阳还在偷懒睡觉。

当然,如果不把太阳叫醒,他们还是会面临威胁——假如农场主一直不起床,它们也吃不到早饭了。吃早饭是动物们想到的最现实、最具象的问题,但是,作者着力描绘的深邃夜空背景中,我们能捕捉到一种情绪在蔓延。那是骡子、奶牛和小马因未知和不确定而产生的焦虑不安。对于习惯了按部就班的他们来说,这种情绪是难以名状的。

于是,三只动物去请教睿智的猫头鹰,询问如何叫醒太阳,化解危机。猫头鹰如同神话传说中常出现的智者或巫师,它三言两语就为小分队勾勒出一幅奇幻而神秘的前景:他们必须鼓足勇气,带上公鸡,翻过把他们和外界隔开的篱笆,走向茫茫大地,穿越巨人守护的领地,前往世界的尽头,以鸡鸣唤醒沉睡的太阳。

几只胆小而勇敢的动物遵从猫头鹰的预言出发了,开始了想象中险象环生的旅程。他们小心翼翼地探索陌生而新奇的世界,发现一切似乎都如猫头鹰所言,一切似乎又不同于猫头鹰所言……当然,故事的最后,动物小分队完成了它们的使命,雄鸡啼叫,太阳跃出地平线,农场主从梦中醒来。有趣的是,随着故事的徐徐展开,那铺满背景的幽蓝也在逐渐变幻,之前那种弥漫在空气中的焦虑不安缓缓消散,最终在灿烂的阳光下化为无形。于是我们心照不宣,斯蒂德笔下的角色们又一次以自己的方式,找寻到了安慰和治愈。从现实层面来看,这场旅途中似乎什么也没有发生。直至金色光芒铺满大地的画面呈现在我们眼前,这场旅途的象征性才清晰地显现出来,动物小分队真正寻找的不是失落的太阳,而是能够驱散内心阴翳的希望和安全感。

《太阳起晚了》内页。

斯蒂德夫妇巧妙地挪用了史诗和神话的故事外壳,对其进行了颇具现代性的改造。故事将奇幻世界和真实世界这两个分裂的世界同时囊括。当猫头鹰做出远征预言时,一个恢弘的魔幻国度从其讲述中缓缓浮现,它充满奇遇,神怪出没,与我们对奇幻故事的期待视野完全吻合。但真实的旅途却一再背离那种期盼,我们跟随动物小分队的脚步,亲眼目睹的只有平淡无奇的事物。整个旅程都是反高潮的,辽阔无垠的大地退化为狭小的农场,神秘的巨人其实是停在田里的小拖拉机,遥不可及的世界边缘,也不过是农场被铁丝网划分的地界。然而,专注于完成使命的动物小分队似乎自始至终没有意识到,他们正行走在幻想和现实世界断裂的边缘。他们心怀兑现预言的虔诚,为所见的一切惊叹。就如初次探索世界的孩子,他们面对平凡的事物,也由衷地惊奇、赞美。因为,这是他们生命中无比重要的一刻,这是他们与世界初遇的瞬间。无意中,他们登上大地的舞台,加入了世间最辉煌、最不可思议的表演——日出。在动物小分队凝视朝霞的画面中,流动着难以言表的感动和幸福。此时,世界慷慨地向他们揭开了自己壮丽幕布的一角,允许终日活在围栏中的他们,探看自己的真容……真实和奇幻,平凡和伟大,在此交融,凝聚成一个崭新的日子。

除了奇幻世界和现实世界,《太阳起晚了》当中还存在着第三重世界,也是对这个故事来说最重要的一重世界:梦的世界。无论是菲利普写出的那些如梦中呢喃般一再重复的话语,还是埃琳画出的散发着梦幻柔光的插图,都在暗暗烘托着梦境的氛围。故事中,小动物们在静谧的凌晨时分想象着绵羊、“巨人”、太阳以及农场主分别梦见了什么,而他们的蹄声也踏过了农场主的清梦,将梦里的世界和当下的世界悄悄连缀在了一起……也许,这场叫醒太阳的旅程本来也是一场梦,农场主梦见小动物们寻找太阳,叫醒自己,她也被梦中的小动物们叫醒。于是我们来到全书的结尾那一幕,醒来的农场主走入醒来的太阳投下的金色辉光,顺手牵住踏梦而来的动物。这看似平平淡淡的相聚,其实已经跨越了好几重世界。

至此,我们已难于分辨真与幻的交界。

画家的匠心:夜与昼、光与色

通过现实世界、奇幻世界、梦境这三个世界的重重叠加,斯蒂德夫妇在《太阳起晚了》当中制造出强烈的不确定性,使得故事的意指更为复杂。他们有意留下问题,挑动我们的好奇心,也为我们的解读备好了充分的留白——小动物们真的叫醒了贪睡的太阳,还是太阳在他们的“杞人忧天”中照常升起?太阳为什么会起晚了呢?

《太阳起晚了》内页。

对于一本优秀的图画书来说,言不尽意至关重要。叙述往往是确凿的,而画面却为读者保留了更多探索、解读的可能性。《太阳起晚了》的叙事文字非常简单,只够支持读者了解故事的梗概;而与简约文字相映成趣的,是层次丰富的画面。即便是最粗心的读者,也能从画面中分辨出至少两个层次。其一是“角色层”,角色往往处于画面的中心和前端,吸引了读者大部分注意力,他们的动作、表情推动故事进展,引导我们走入故事。其二是“背景层”,背景往往不如角色那么引人注目,因此特别适合作者隐藏信息和线索。在《太阳起晚了》中,背景层参与了整个故事的推进。一方面,正如我们上一节谈到的,背景中天色的变化对应了角色情绪的微妙转变:与铺满大半本书的蓝色相对应的,是一种介于迷茫、忧虑之间的情绪;而日出后洒满书页的金色、橘色,则对应着明快、喜悦的心绪。另外,心细的读者可能发现了,书中有一部分内容缺失了背景色——它出现在猫头鹰的预言里。预言勾勒的场景没有色彩,如同漂浮于虚空中一样。因为这段描述是虚构的,没有与之相对的情绪色彩。

另一方面,色彩的叙事作用不仅体现在冷暖色调的变化中,也体现在同一色系色彩微妙的过度和变化当中。如前所述,伴随旅程的深入,空中的蓝色不仅变浅,也混入了淡淡的暖色,这象征着不安情绪的舒缓和消解。同时,天色变化也暗示了时间的流逝,夜色渐逝,黎明正在缓缓降临。就此,我们也可以回答故事留给我们的第一个问题:是动物小分队的一系列行动唤醒了太阳吗?很遗憾,答案是“不”。正如画面所展现的,在小分队前往边界叫醒太阳的同时,天色已经开始变化,这暗示了太阳正在冉冉升起。

太阳冉冉上升是《太阳起晚了》的隐藏线索,我们可以在画面中捕捉到天色的变化过程。

还有另一个问题:为什么动物们会产生太阳起晚了的错觉呢?为了解答这个问题,我们可以借尤里·舒利瓦茨的经典绘本《黎明》来进行一个小小的对比。

《黎明》,[美]尤里·舒利瓦茨 著,彭懿 杨玲玲 译,麦克米伦世纪童书出品,二十一世纪出版社,2013年8月

《黎明》这部绘本几乎没有故事情节,它所展现的是一次色彩斑斓的日出的全过程:日月交替的时刻,世界仿佛是静止的;接着雾气上升,水汽折射出彩虹光晕;动物纷纷从睡梦中醒来,万物被涂抹上丰富而微妙的色彩;光线渐强,整个世界都如初生一般被披上了鲜妍的色泽;太阳从青山后跃出,将天空、山峰和水面晕染得斑斓……这场日出灿烂辉煌,是人人都希望亲眼目睹的完美日出。为什么它如此完美?我们可以从湖水里的天空倒影找到答案——在其中我们看不到一丝云彩,可以推测这是一个非常晴朗的日子,适合观测日出。

《黎明》内文。

反观《太阳起晚了》所描绘的黎明:夜色只是慢慢变淡,仿佛被阳光一点点沁润,自始至终,我们都没有看到太阳,只看到了金色逐渐取代幽蓝占据了天空。由此我们可以推断,《太阳起晚了》发生在一个多云的日子,太阳被厚厚的云层遮住,动物们无法察觉它的上升,为此忧心忡忡……整个故事由此铺陈开来。让我们来看看下面这个跨页,起床的农场主和动物一起望向日出的方向(这也解释了为什么动物小分队横穿农场,因为他们要前往东方),埃琳在农场主身侧的天幕上绘出层云密布的肌理。这也印证了我们的推断。

《太阳起晚了》看起来是一个似幻似真、充满不确定性的故事,但作者利用画面中光与色的微妙变换,建立了足以支撑起整个故事的逻辑。它经得起反复推敲,又低调地隐身于整个故事背后,静静等待读者发现。

艺术人生:在世界尽头创作

在探讨了斯蒂德夫妇如何利用天空中光与色的变幻来推动故事之后,有一点我们必须承认:只有长时间观察天空的人,才能在创作中还原如此微妙的变化。或许也只有隐居在世界尽头的谷仓里的艺术家,才有这样的耐心去凝望天空。

斯蒂德夫妇是我们这个时代的异类,他们离群索居,远离人寰,把几乎全部精力花在观察田野、森林、动物、天空,以及最重要的,童书创作上。他们的人生就像是他们作品中的故事,他们的作品也是他们的人生。

菲利普和埃琳在创作中(作者提供)。

斯蒂德夫妇不止一次在采访中表示,他们如今的人生和创作,都萌芽于他们的早年生活。埃琳·E. 斯蒂德的母亲酷爱艺术,她不会画画,但很会挑选图画书,因此幼年的埃琳总是被美丽的图画书环绕。等到了别的孩子都不再看图画书的年纪,埃琳发现自己依然爱着图画书,于是,创作图画书成为了她的梦想。在高中艺术课堂上,她遇到了一个和自己有相同志向的男孩,菲利普·C. 斯蒂德。在菲利普的童年记忆里,他并没有那么多图画书相伴,直到高中时,他被桑达克的《野兽国》深深震撼,才明确了自己的志向。埃琳和菲利普很快就成了亲密的伙伴,尽管羞涩的爱琳甚至都不好意思注视菲利普。在往后的人生中,他们一直保持亲密。在各自从艺术学院毕业后,他们走入了婚姻殿堂,一起前往纽约寻找机遇。

但现实并没有预想的那么顺利。这或许和他们的创作理念有关,埃琳曾经说过,在这个图书产业高度商品化的时代,他们从来不会考虑作品的销量:“我觉得我俩在创作的时候根本不关心作品的销量……一旦你动了这个念头,你就只能创作出一本徒有其表的书。书里不该有致富经。”

2008年,事业没有起色的他们逐渐感到负担不起纽约高昂的生活成本。他们向往起乡间生活,辗转了两年,终于寻觅到了属于他们的家园,一座位于密歇根向下的谷仓!谷仓建于1907年,曾被当作马厩,又被废弃了几十年。经历了一百年的沧桑之后,它大概也很高兴能被这对艺术家夫妇买下。他们将这里改建成了工作室,还把外墙刷成了漂亮的红色。此后,这座房子便承载起他们的生活和梦想。

被粉刷为红色的谷仓(作者提供)。

与此同时,他们也找到了合适的创作机会。直至今日,著名童书出版人尼尔·波特仍喜欢和别人谈起他与斯蒂德夫妇的初次见面,菲利普希望他可以考虑出版埃琳的作品。他们相约在一家餐厅,埃琳小心翼翼地展开她的画作,她是那么不自信,以至于有好奇的服务员凑过来张望,她立即把画合上了。尽管如此尼尔·波特还是被这幅画吸引,画上有一棵树,树下有一只大象和一位老人。当时他们三个还不知道,《阿莫的生病日》这部经典图画书即将从这幅画作生发出来。它为斯蒂德夫妇赢得了凯迪克金奖,还让埃琳成为了最年轻的凯迪克金奖得主。

《阿莫的生病日》内文。

埃琳和菲利普是这样创作《阿莫的生病日》的:菲利普从埃琳的画作中得到灵感,很快就写出故事,埃琳则为故事配上插图。她选择了一种极其独特的方式进行创作:先画出草稿,翻刻成版画后再印刷,之后,她再用水彩为画面中她想突出的部分上色。由于手法独特,《阿莫的生病日》呈现出一种极为风格化的柔和质感。

《阿莫的生病日》是斯蒂德夫妇创作的源头,它的主题、氛围、画面质感都在他们后来的创作中被延续下来。就连阿莫先生的条纹袜也是——请打开《太阳起晚了》,翻到猫头鹰讲述巨人的那一页;你会发现,巨人穿着阿莫先生的同款条纹袜!

《太阳起晚了》内页。

不过,斯蒂德夫妇并没有止步不前。在埃琳后来的创作中,她坚持根据每本书里的故事风格,选择适合的风格、配色和上色方式来创作。每部作品对她来说都是新的尝试。不过埃琳从未想过自己写故事,不过每次拿到一个新故事,她都会放任自己在故事的世界里流连。在别人眼里,她无所事事,其实她正在穿越故事的迷宫,去探索它的布局,将它一点一点地具像化。这个过程完成后,她才会动笔。

不同于埃琳对绘画的专注,菲利普更“全能”,除了为埃琳编织故事,他也撰写自己的书,并为它们绘制插图(他还创作了一本记录他们谷仓田园生活的书《乡间、家和动物们》)。灵感降临的时候,他会随手记录在餐巾纸或信封上。他还喜欢在描图纸上画草图,这样他就可以不断描摹喜欢的部分,替换掉不甚满意的部分,直至完成一幅完美的作品。有时候,在创作一本书的过程中,他会描画几百张草稿。

据这对夫妇说,他们通常一天有二十三个小时都待在一起(余下的一小时各自健身),大多数时候,他们分别坐在自己的工作桌前,在爱犬星期三的注视中写写画画……在他们那个不大的工作室里,存在着无数个看不见的宇宙,宇宙中上演着许多故事,故事中游荡着一个个渴望陪伴和安慰的角色。斯蒂德夫妇有时携手前往共同的目的地,有时又各自停留于孤立的星球上。身处这世界尽头的一隅,他们拥抱着万千世界,从不孤独。

爱犬“星期三”(作者提供)。

无论是在斯蒂德夫妇的作品中,还是在他们本人身上,我们总能看到一种失落的田园牧歌的理想——一生之做一件事,只执着于一种理想,之投身于一种生活。如此纯粹,如此幸福——他们生活在童年的梦想之中。

在《太阳起晚了》之后,他们又开始了新的创作。那会是一个怎样的故事呢?

作者/刘丹亭

编辑/王铭博

校对/柳宝庆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0

标签:菲利普   图画书   农场主   小分队   杞人忧天   猫头鹰   夫妇   动物   太阳   孩子   故事   世界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