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史 9 赵

赵秦两国的国君,出自同一个祖先,帝颛顼的孙子大费,辅佐大禹治水有功,被舜赐姓为嬴。大费的后代之一叫蜚廉,有两个儿子,一个叫恶来,商纣王的大臣,周灭商时,恶来被杀,其后代就是秦国国君的祖先。恶来的弟弟季胜就是赵国国君的祖先。

季胜的后人造父是周穆王的车夫,因战功被封于赵城(山西临汾市洪洞县),遂以赵为姓。周幽王荒淫无道,造父的后人叔带离开周天子,去了晋国,赵氏从此在晋国立下根基。

晋国骊姬之乱时,赵衰(cuī)跟随公子姬重耳逃到翟(dí,狄)国。翟攻打廧咎如(qiáng gāo,少数民族,居于今山西长治东、河南安阳西的太行山地区),俘获两名女子,小的嫁给了姬重耳,大的嫁给了赵衰,并生下了赵盾。

姬重耳逃亡十九年,期间很多重要决策都是赵衰的主意。最终,重耳当上了晋国国君,是为春秋五霸之一的晋文公。赵衰任原邑(河南济源市)大夫。晋文公将女儿嫁给了赵衰,生了赵同、赵括(区别于赵国末期的赵括)、赵婴齐。赵衰死后,庶长子赵盾接任,成为赵氏家族的首领。

晋灵公(公元前620~前697年在位)时,赵盾专权,民众亲附他,灵公奢侈无度,不得民心。为了夺回权力,灵公派人伏击赵盾,未遂。赵盾的堂弟赵穿弑杀灵公,姬黑臀(晋文公之子,襄公之弟,灵公之叔)继位,是为晋成公(前606年~前600年在位),晋成公死后,其子姬据即位,是为晋景公(前599年~前581年在位)

赵盾去世后,其子赵朔接任。赵朔娶了晋景公的姐姐为夫人。

公元前597年,晋景公三年,大夫屠岸贾率兵攻打下宫(赵氏家族的宫室),杀赵朔、赵同、赵括、赵婴齐,赵氏遭灭族,程婴、公孙杵臼、韩厥联手,才保住了赵朔的儿子赵武。但《左传》和《史记·晋世家》都没有出现屠岸贾其人,「下宫之难」发生时,赵朔已去世,赵庄姬和赵朔的叔叔赵婴齐斯通,赵同、赵括将弟弟赵婴齐赶到国外,赵庄姬内心怨恨,向景公说赵同、赵括的坏话,晋公发兵攻打下宫,诛杀赵同兄弟。所以《赵氏孤儿》的故事是演义,并非史实。

赵武后来成为晋国正卿(执政大臣兼军事统帅),死后谥号文子,其子赵景叔(赵成子)继任。

赵景叔死后,儿子赵鞅(赵简子)接任,赵简子有一个家臣叫周舍,喜欢直言劝谏,周舍死后,简子每次临朝听政都闷闷不乐,大夫们问:我们有什么过错,让您这样不高兴?简子说:我听说一千件羊皮也抵不上一件狐裘。诸位在朝廷上只有赞同之声,从来听不到像周舍那种争辩的声音,我很担忧啊「吾闻千羊之皮不如一狐之腋。诸大夫朝,徒闻唯唯,不闻周舍之鄂鄂」。赵简子因为能听取谏言,赢得了人心,得到了晋国人民的拥护。

赵简子选继承人的时候,犹豫选长子赵伯鲁还是幼子赵毋卹,于是,将训诫之辞写在竹简上交给两个儿子,三年后,赵简子向两个儿子问竹简的内容,伯鲁答不出来,连竹简都不知去向,毋卹则对答如流,并从袖子里取出竹简献上,于是,毋卹(赵襄子)被选为继承人。

赵简子派尹铎镇守晋阳(山西太原),尹铎请示:我是去搜刮财富呢?还是将晋阳发展为保障之地。赵简子说:保障之地。尹铎治理晋阳,少算居民户数,减轻赋税以笼络人心。赵简子对赵毋卹说:「晋国有难,而无以尹铎为少,无以晋阳为远,必以为归」

齐国的晏子出使晋国时,和晋国大夫叔向(羊舌肸xī)聊天,晏子说:齐国的政权最终会归于田氏。叔向说:晋国国政将归于六卿。

六卿指智氏、韩氏、赵氏、魏氏、范氏、中行氏六大家族,六家皆占地广、财富多、势力大。后来,智韩赵魏联合灭掉了范氏、中行氏。

智伯挟持魏桓子、韩康子攻打不听话的赵襄子(赵毋卹),襄子退保晋阳,智伯以水灌城,魏桓子、韩康子心想,以后智伯会用同样的手段对付我们,正好赵襄子暗中派人策反二人。于是,魏、韩倒戈,夜袭堤坝,反向放水淹智伯的军队,智伯被杀,韩赵魏三家分了智氏的土地。赵襄子将智伯的头颅涂上漆当成酒杯(另一说是当成尿壶)

豫让曾为范氏、中行氏效力,不被重用,后转投智伯,被礼待重用。豫让说「士为知己者死,女为说己者容」,发誓要杀掉赵襄子,为智伯报仇。于是,暗藏匕首,扮作犯人,到赵襄子家中给厕所抹墙,伺机行刺,未遂,被抓。赵襄子感其忠毅,释放了他。

豫让「漆身为厉,吞炭为哑,使形状不可知,行乞于市,其妻不识也」。在赵襄子途经处埋伏行刺,再次失败被抓。豫让请求砍襄子的衣服几刀,当是报了仇,这样才死而无怨。襄子满足了他的要求,豫让自刎而死。

赵襄子要将爵位传给哥哥赵伯鲁的儿子,但伯鲁之子已去世,于是立伯鲁之孙赵浣为太子。

公元前425年,赵襄子去世,赵浣继位,是为赵献侯。献侯将都城从晋阳迁到中牟(在今河南鹤壁市西边),赵襄子的弟弟赵桓子驱逐献侯,自立于代(河北张家口市蔚县),赵国人联合起来杀桓子,又将献侯迎了回来。

公元前409年,献侯去世,其子赵籍继位,是为赵烈侯。

公元前403年,赵烈侯六年,东周天子威烈王正式封韩虔(韩景侯)、赵籍、魏斯(魏文侯)为诸侯。

公元前387年,烈侯去世,其子赵章继位,是为赵敬侯。敬候迁都于邯郸(河北邯郸市)

公元前375年,敬侯去世,其子赵种继位,是为赵成侯。

公元前354年,赵成侯二十一年,魏国兵围邯郸,次年,邯郸被魏国攻陷。齐国以田忌为帅,孙膑为军师,率兵奔袭魏国都城大梁(河南开封),魏军回师自救。齐军以逸待劳,途中伏击。双方战于桂陵(河南新乡市代管的长垣市),魏军大败。

公元前350年,成侯去世,公子赵緤和太子赵语争位,失败后逃亡韩国,赵语继位,是为赵肃侯。

公元前326年,肃侯去世,其子赵雍继位,是为赵武灵王。

赵武灵王为了建立强大的军队,决定让士兵改穿胡人的服饰(短衣长裤,便于骑马作战),心知肯定会遭遇世俗的反对,于是跟大臣们说「夫有高世之功者,负遗俗之累;有独智之虑者,任骜民之怨。今吾将胡服骑射以教百姓」,大臣肥义说:崇尚品行者不可能与世俗看法一致;创立宏伟事业者不必与平庸之辈商量,愚蠢者对已成功的事尚且看不懂, 而智者在事情未成之前就早已预见到了结果「至德者不和于俗,成大功者不谋于众;愚者暗成事,智者睹未形」,大王还有什么可疑虑的呢?

赵武灵王首先说服叔叔赵成穿上胡服上朝,遭到大夫们反对,武灵王说:夏商末世倒是遵循古礼,结果却亡了国。如果说服饰奇特的人思想就一定坏,那么遵守礼法的鲁国就不应该出坏人;如果说风俗不正之地的人一定不好, 那么吴国、越国就不可能出好人。穿在身上舒适的就是好衣服,便于行事的礼节就是好礼节「利身谓之服,便事谓之礼」,于是,下令全国人民改穿胡服,招募善于骑马射箭之士。

公元前300年,赵武灵王二十六年,推行「胡服骑射」政策已经二十来年,赵国的战斗力空前强盛,国土面积大为拓展。

公元前299年,赵武灵王传位给儿子赵何(赵惠文王),自称「主父」

赵武灵王封长子赵章为安阳君,驻守代地(山西北部、河北西北部一带),并让田不礼辅佐赵章。大臣李兑跟相国肥义说「公子章强壮而志骄,党众而欲大, 田不礼之为人也,忍杀而骄」,这两个人在一起,必定会图谋叛乱。

赵武灵王和儿子赵惠文王到沙丘(原为商纣王的离宫,在今河北邢台市平乡县)游玩,各住一所宫殿。赵章和田不礼起兵叛乱,假传主父旨令召唤赵惠文王,肥义先行,被乱兵所杀,双方混战。赵成和李兑率兵从国都赶来,赵章兵败,跑到父亲所住的宫殿躲避,赵武灵王本就愧对赵章,于是掩护他。赵成和李兑商议,觉得如果撤军,可能会被满门抄斩,于是将赵武灵王的宫室彻底围起来。围了三个月,赵武灵王饿到去掏鸟窝里的雏鸟来吃,最后还是被饿死在沙丘宫,史称「沙丘之乱」

赵武灵王可谓一代明君,因为宠爱吴娃,于是废掉了太子赵章,改立和吴娃生的孩子赵何为王,吴娃去世后,又同情赵章,想立两个王,犹豫未决,终致祸起。

赵惠文王得到楚国的和氏璧,秦昭王听说后,派人跟赵王说:愿意用十五座城交换和氏璧。赵王召大将军廉颇等人商议:给吧,怕受骗,不给吧,怕挨打。犹豫未决,打算先派人出使秦国。太监总管缪贤推荐自家门客蔺相如当使者。

蔺相如到秦国,献上和氏璧,秦王却没有割城给赵国的意思,蔺相如上前说「璧有瑕,请指示王」。拿到璧后,蔺相如持璧倚柱,怒发冲冠,说「布衣之交尚不相欺,况大国乎!臣观大王无意偿赵王城邑,故臣复取璧。大王必欲急臣,臣头今与璧俱碎于柱矣」。说完举起璧,作势要砸。秦昭王赶紧表示歉意,并让人拿出地图,指着其中一片区域说划这十五座城给赵国。蔺相如心知秦王只是做做样子。于是说:赵王让我奉璧来秦时,曾斋戒五天,我也请大王斋戒五天。秦王看硬抢不行,就答应了。回到住处后,蔺相如让随从穿上破衣服,带着和氏璧,抄小路回到了赵国。五天后,秦王没得到和氏璧,想想杀掉蔺相如也无济于事,只会绝秦赵之交,于是,蔺相如回到赵国,被封为上大夫。

秦昭王和赵惠文王会于渑池(在今河南三门峡市渑池县),秦王让赵王鼓瑟。并让史官记下来:某年某月,秦王令赵王鼓瑟。蔺相如也让秦王击缶,秦王不答应,蔺相如说「五步之内,相如请得以颈血溅大王矣」,言下之意是不答应的话,我就和你同归于尽。秦王不高兴,但还是击了一下缶。蔺相如也叫史官书写:某年某月,秦王为赵王击缶。

蔺相如被封为上卿,官阶比廉颇还高。廉颇不服气,说「我为赵将,有攻城野战之大功,而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而位居我上,且相如素贱人,吾羞,不忍为之下」,并称见了蔺相如,要羞辱他。

蔺相如躲着廉颇,其舍人说:廉将军恶言对您,您却怕他,我们都为您感到难为情。蔺相如说「夫以秦王之威,而相如廷叱之,辱其群臣,相如虽驽,独畏廉将军哉?顾吾念之, 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今两虎共斗,其势不俱生。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廉颇得知后,肉袒负荆,上门请罪。将相和,终成刎颈之交。

秦军伐赵,驻军阏与(yū yǔ,山西晋中市和顺县),赵王问廉颇等人,能否救援?廉颇说路远道狭,难于救援。田部吏(负责征收田赋的官)赵奢说「其道远险狭,譬之犹两鼠斗于穴中, 将勇者胜」,于是,赵奢率兵前往救援。

赵奢为将,每日亲自给人家端饭送汤、恭敬对待的有几十人,友好平等地像朋友一样对待的有上百人,收到国君和贵族赏賜给的财物,他都拿出来分给手下的将士,由此甚得人心。

赵奢的部队在离邯郸三十里地之处即停止进军。秦军列好阵势,齐声呐喊,屋顶上的瓦片都随之震动。赵奢下令修筑工事,二十八天没有进军一步。故意示弱让秦军放松警惕。秦国的探子混进赵奢的军营,赵奢故作不知,待探子回去报告后,马上命令将士脱下盔甲,急行军赶往阏与,并迅速占据山头,等秦军冲锋时,迎头痛击,大败秦军。赵惠文王封赵奢为马服君。

公元前266年,赵惠文王去世,太子赵丹继位,是为赵孝成王。

公元前261年,秦伐赵,两军相拒于长平(山西晋城市代管的高平市),此时,赵奢已经去世,廉颇病重,固守不战。秦军故意传出谣言:我们最害怕的是赵国派马服君赵奢的儿子赵括为统帅。赵王听信谣言,让赵括为将,代替廉颇。蔺相如说:赵括只会读兵书,却不懂得随机应变。

赵括从小学兵法,自以为天下无敌,经常跟父亲赵奢谈论战略。赵奢说不过他,但却不认为儿子有真本领。赵括之母问为何?赵奢说:战争是生死攸关的大事,而赵括却随便对待。赵国如果让他带兵,必然吃败仗「兵, 死地也,而括易言之。使赵不将括即已,若必将之,破赵军者必括也」。成语「纸上谈兵」即源于此。

赵括之母劝赵王不要让自己儿子为将。并说:自己的丈夫善待将士,儿子赵括当了将军,却傲慢地接待部下,军官们都不敢仰视他。收到赏赐就带回家,整天观察哪里有良田美宅,一旦发现就去买下来。这样的人怎么能统帅部队呢?赵孝成王终究还是让赵括统兵抗秦。

公元前260年,秦赵两军决战,秦军将领白起假装败逃,引诱赵军追击,再另外派部队切断赵军的粮道。赵军被截成两段分别包围。相持四十多天后,赵军粮尽,赵括率军突围,中箭而死。赵军大败,几十万人被俘虏,白起认为「赵卒反复,非尽杀之,恐为乱」,最终,只有两百四十多个年小者被释放,其余全部被活埋。

公元前257年,秦再伐赵,兵围邯郸。赵王派平原君赵胜向楚国求救。

赵胜是赵武灵王的儿子,赵惠文王的弟弟,因最初封地在平原(山东德州市平原县),故称为平原君。有个瘸子从其家高楼下经过,被平原君家的一个美人嘲笑,瘸子请求平原君杀了美人。平原君答应后却没有实施。一年多的时间,其门客陆续出走,平原君奇怪,问人:我有失礼的地方吗?门客答「以君之不杀笑躄者,以君为爱色而贱士, 士即去耳」,平原君赶紧杀了取笑瘸子的美人,并提着人头到瘸子家道歉。门客这才逐渐回来。

赵胜打算从数千门客中选二十名文武兼备的人前往楚国,但选来选去只选到了十九人。这时,毛遂上前跟平原君自我推荐。平原君问:先生您来我这几年了?毛遂说:三年。平原君说「夫贤士之处世也,譬若锥之处囊中,其末立见。今先生处胜之门下三年于此矣,左右未有所称诵,胜未有所闻,是先生无所有也。先生不能,先生留」,毛遂说「臣乃今日请处囊中耳。使遂蚤得处囊中,乃颖脱而出」,平原君同意了毛遂的请求。成语「毛遂自荐」即源于此。

平原君带着毛遂等人到了楚国,十九人从早上说到中午,还是没有说服楚王。毛遂出马,说:谈了一上午,还不能决定,为什么?楚王呵斥道:滚下去。毛遂说「今楚地方五千里,持戟百万,此霸王之资也。以楚之强,天下弗能当。白起,小竖子耳,率数万之众, 兴师以与楚战,一战而举鄢(在今湖北襄阳市代管的宜城市)郢(楚国都城,湖北荆州市江陵区纪南故城),再战而烧夷陵(在今湖北宜昌市东南边),三战而辱王之先人。此百世之怨而赵之所羞,而王弗知恶焉。合从者为楚,非为赵也」。楚王被说服,答应和赵国结盟。平原君说「毛先生以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

魏国的信陵君魏无忌也「窃符救赵」,但楚国、魏国的救兵还没有到,邯郸的形势已非常危急。邯郸传(zhuàn)舍吏(管理招待所的官)的儿子李同跟平原君说「邯郸之民,炊骨易子而食,可谓急矣,而君之后宫以百数,婢妾被绮縠,余粱肉,而民褐衣不完,糟糠 不厌。民困兵尽,或剡木为矛矢,而君器物钟馨自若。使秦破赵,君安得有此?使赵得全,君何患无有?今君诚能令夫人以下编于士卒之间,分功而作,家之所有尽散以飨士,士方 其危苦之时,易德耳」,平原君接受了李同的意见,散尽家财募集了三千人的敢死队,由李同带领,猛烈攻击秦军。楚魏两国的救兵也赶到了,秦军撤兵。李同在战斗中牺牲。

公元前251年,燕国将领栗腹认为赵国青壮年在长平之战中死光了,他们的后代又还没有长大,于是,率兵攻打赵国。廉颇统兵抵御,大破燕军。

公元前245年,赵孝成王去世,其子赵偃继位,是为赵悼襄王。

悼襄王派乐乘代替廉颇为将,廉颇将乐乘打跑后也投奔魏国。后来赵国经常遭遇秦国侵扰,又派人去召唤廉颇。廉颇的死对头、赵悼惠王的宠臣郭开,贿赂使者,让他诋毁廉颇。廉颇当着赵国使者的面,一顿饭吃了一斗米,十斤肉。并被甲上马,表示自己还能打仗。使者回去后却跟赵王说「廉将军虽老,尚善饭,然与臣坐,顷之三遗矢矣」,赵王以为廉颇老了,不中用了,于是就没再请他回来。廉颇后来又去了楚国,没有建立功业,最终死在了寿春(安徽淮南市寿县)

李牧,赵国良将。长年镇守边关,在代郡(山西北部、大同以东,河北省西北部,郡所在代,即今河北张家口市蔚县代王城)、雁门郡(山西部,大同以西,郡所在今山西朔州市右玉县),防备匈奴。

李牧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自己任免部下。市场上收取的税金全部用于部队。每天杀几头牛犒劳士兵,每日训练士兵骑马射箭,时刻注意烽火情况,并派出间谍刺探敌情。对士兵爱护有加。但不与匈奴正面冲突,严防死守,不出战。赵王以为李牧胆怯,于是派人取代了他。

往后一年多的时间,匈奴每次入侵,赵军总是出战,但败多胜少,以致边疆地区无法放牧耕田。赵王无奈,只得再请李牧出山。

李牧守卫边关,还是跟以前一样,坚守不战,数年间,匈奴一无所获。李牧的手下不用打仗,却能得到赏赐,于是,人人都希望能打一仗。李牧见时机成熟,精心挑选战车、骑兵、勇士、弓箭手。集训之后,伺机作战。

李牧让平民带着大批牛羊到城外田野放牧,遭遇一小队匈奴人,就假装逃跑,匈奴的单于一看有利可图,率军进犯。李牧布置各种阵式迷惑敌人,再派主力部队从两翼包抄。大败匈奴,歼敌十几万。接着又灭襜褴 (dān lán,代郡以北的少数民族)、破东胡(辽宁西部,内蒙古东部一带的少数民族),此后十几年间,匈奴再也不敢靠近赵国边境。

公元前236年,赵悼襄王去世,其子赵迁继位。

公元前233年,秦伐赵,在武城(河北邯郸市磁县)打败赵国将领扈辄,赵国死伤十几万士兵。赵王迁封李牧为大将军,抗击秦军,双方战于宜安(河北石家庄市藁城区),秦国将领桓齮阵亡,秦军大败。赵王迁封李牧为武安君。

公元前229年,秦国以为王翦为帅,攻打赵国。李牧率兵抗击秦军。王翦派人贿赂郭开,郭开收了钱财,诬陷李牧想造反,赵王派赵葱代替李牧,李牧抗命,被捕,遭斩杀。王翦乘机猛攻赵军,赵葱阵亡,赵王迁被俘虏,赵国政权亡。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07

标签:和氏璧   晋国   魏国   秦国   秦王   楚国   邯郸   先秦   公元前   平原   儿子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