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没钱,最重要的是停止无效基建、过度基建

现在,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出口、消费持续萎靡,很多地方倾向于通过政府投资为主导的大基建,来刺激经济发展。

尤其是在很多中小城市,非常喜欢搞这样一些华而不实的基建项目。因为除此之外,他们没有能快速拉动经济增长的路子。因此,想要发展经济,就只能去搞无效基建或过度基建。

具体案例有很多,相信大家都有所耳闻。

这里举几个例子,比如,在国家级贫困县,贵州独山县。这个财政年收入不超过10亿元的小县城,当前地方财政负债规模却超过400亿元,他们上一次闻名全国,是因为耗巨资2-3亿元投资建设了号称世界最大的水司楼,最后这座楼还烂尾了。

再比如,在海南儋州,因为海花岛和恒大违建项目而知名全国的地方。

这里花费4000多万建设了一个高铁站,最后因为日均客流量不足百人,运营需要靠地方财政每年拿出500万元补贴,所以导致建成后的高铁站弃之不用。

从媒体报道看,这个高铁站选址周边几乎全部都是待开发郊区地带,儋州人口数量本就不足,想要坐一个高铁,还需要长途奔袭,不符合实际需要,最终导致了4000多万投资打了水漂,造成巨大的浪费。

中西部地区,近几年开始盲目地追求县县通高铁、市市通机场。很多中小城市,过度的建设体育场等项目。

以上种种,都不是个例,而是普遍存在的一种现象。正是因为这些低效甚至无效的基建投资大量存在,才导致了很多地区的财政被透支,债务规模高企的问题存在。

望着超高的地方债务,很多人都觉得不可思议,过去十年多年,受益于房地产行业快速发展,很多地方财政依靠卖地赚得盆满钵满,所以,应该会很有钱才对,但现在地方财政普遍没钱,不仅没钱还欠债。

这是十分不可思议的!

很多人都想知道,他们把钱花哪里去了?

大部分老百姓是没有感受到钱是怎么花出去的,因为很多地方债务风险较高的地方,经济普遍发展的不咋样。

现在看,绝大多数的钱就投入到了这些无效基建、过度基建中。

提起基建,很多人一直有这么一种观念,用来为大规模基建投资进行辩护。

那就是,基础设施建设,不能只考虑经济效益,还要考虑社会效益。

看看吧,全国高铁运营只有北京到上海线路赚钱,其它地区都在亏损运营,那其他城市难道就不需要建设高铁了吗?

因为高铁通车,带来的社会效益,不比实际经济效益要高吗?

这是一种很常见的观念!

不能说有错,但应该要有度,基建投资确实不能只考虑经济效益,还需要兼顾社会效益,但是,这绝对不意味着可以把钱仍在水里,连个响动都听不到。

类似儋州荒废高铁站、独山县烂尾水司楼等问题出现,正是因为度没有掌握好。

现在,地方财政高度紧张,不要说机场、高铁站、地铁等高大上的基建投资,有的地区,甚至已经连公交车站都运营不起了,真的已经没有钱在水里面扔了。

事实上,国家层面也有意给“铁公基”降温,建设审批条件越来越高。

高铁也好,地铁也罢,都对客流标注进行了明确,而且这个标准很高,几乎彻底堵上了三四线城市“铁公基”大跃进的门路,但是,不能只靠国家,地方财政自己也要过好紧日子,类似什么最大水司楼、区区体育场这种项目,真的不建也罢。

无效基建、过度基建,不是正确的拉动经济发展的方式,哪怕是建设过程中堆砌起来的GDP,也是没有活力、不可持续的。

有这个钱可以用来支持地区民营企业发展,因为只有民营经济发展好了,地方财政才会有着真正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金矿,这才是把钱真正地花在刀刃上。

早如此做的地区,现在普遍日子都很好过,那些投资了大量基建而不重视扶持企业发展的地区,只留下无人使用的基建设施,满满的折旧,直至彻底失去价值,最终成为大型建筑垃圾。

欢迎关注!

原创不易,感谢有你!

转发出去,让更多人看到,谢谢!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6

标签:基建   儋州   大跃进   独山县   中小城市   体育场   债务   经济效益   社会效益   地方财政   财政   规模   地区   地方   项目   全国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