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一年产生3500吨核废料,需要213万年长江水净化,该如何解决

【阅读此文之前,麻烦您点击下“关注”,方便与您讨论分享,也能及时观看下一篇精彩文章。非常感谢您的关注!】

图文|观山道纪

编辑|观山道纪

前言

核废水中的辐射对人体和环境会造成何种危害?

作为能源和核技术大国,中国每年产生的核废料达3500吨,我们又是如何处理的呢?

核废水问题一直是全球关注的焦点,日本福岛第一核电站的污染水排放计划再次引发国际争议。

那么,我们该如何看待这个问题?

在核废料处理技术上中国是否处于领先地位?国内外有哪些主流的处理方案?

福岛核泄漏再起波澜

话说近日,日本政府又把“核废水”这个烫手山芋拿了出来扔锅。

这回它们打算把福岛第一核电站泄露的含辐射污水排放到大海里,结果立马就惹来一片唾弃。

日本简直是把全世界当陪葬了!

拜托,大海又不是日本一个国家的,污水排放出去,四面八方的鱼儿虾儿不就全吃了辐射?

到时候你关东煮,我泡面,全变核食品了。日本人自己吃就吃吧,干嘛害我们?

而且这福岛的辐射污水也不是一般的脏,里面含铯、铀、钚等多种放射性物质,每个都能“点石成金”。

比如铯,它释放出伽马射线,这个射线穿透力非常强,能轻松穿过人的皮肤组织,对细胞DNA造成破坏。

如果人长期接触铯,很可能会引发癌症。

而水生生物吸收了铯更是百害而无一利,它会在鱼体内不断积累,危害鱼类的身体机能。

再如钚,它释放的中子能轻易撕裂人体细胞内的DNA双链,造成细胞死亡和基因突变。照这射线一曝光,你想长个三头六臂,指不定就成真了。

而且辐射的危害可不会因为“稀释”就消失。排放到大海里,这些放射性物质会进入食物链,不断富集和放大。

从藻类、浮游生物到小鱼、大鱼,辐射都会在体内积累。

最后我们吃了这些海产品,就相当于直接吸收了核辐射,简直九死一生。

长期下去,辐射会损伤人体各个系统。它会破坏造血功能,导致白细胞减少,人就得上各种稀奇古怪的病;它还会使免疫系统失调,一不小心你就得了艾滋。

最可怕的是,它能诱发癌变,骨癌、白血病都可能找上门来。真是祸害无穷啊!

更严重的是,辐射同样对人体生殖系统具有杀伤力。

它会导致男性精子数量减少、畸形率增加,女性更可能出现不孕不育。

如果辐射量足够大,我们人类的基因库都有可能被污染,那就真是祸害无穷啊!

而且,海洋生物遭殃,我们也不能独善其身。浮游生物这些微型生物吸收辐射后,其为小鱼所食,小鱼喂养大鱼,大鱼喂饱鲸鱼。

整个食物链被破坏,海洋生态必然趋向失衡。长此以往,海洋“森林”难以为继,我们的渔业资源也将面临枯竭。

日本这番举动简直是以邻为壑、不共戴天!各国纷纷表达强烈不满,要求日本收回这个伤天害理的计划。

我国现行处理尚存隐忧

中国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能源消耗自然也数一数二。而且咱们国家积极发展核电,现在核电站越建越多,核废料处理也成了个大问题。

据不完全统计,光是核电站一年就能产生3500吨核废料,这还不算军工单位啊科研机构之类的,加起来每年核废料数量绝对吊打日本。

这些核废料对人体危害不小,辐射太强会导致细胞坏死、基因突变。

最可怕的是它还可能诱发癌症,因此必须妥善处理。

目前各国普遍采用的方法是深埋地下法,而中国也不例外。

这法儿听着高端,其实就是挖个大坑,把核废料埋掉。不过坑得挖够深,一般要100多米,否则地表辐射太强,人就活不成了。

地点得也选好,蜿蜒山路十八弯、鸡不生蛋的那种偏僻地方最合适,能最大限度减少对环境和居民的影响。

挖好坑之后,还要用混凝土和钢筋造个大铁桶,把核废料装进去。铁桶得做好封闭措施,防止核辐射外泄。

然后操作机器人把整个大铁桶慢慢放入坑洞,再用混凝土灌满埋好。

填埋完成后,上面还要造个小房子,安装各种探测仪器,实时监测核辐射指数和周围环境。

理论上这样处理之后,核废料基本就无害化了,至少足够安全的放上1000年。

我国选在青海、甘肃、四川等人烟稀少的地方建设了核废料的地下储存库。

里面已经囤积了几十年的核废料,目前并未出现辐射泄露事件,安全性还过得去。

当然,万一哪天地壳变动,坑洞破裂,核污水外泄,后果不堪设想。

所以核电站选址时也要考虑地质构造,绝不能建在地震带附近。

中国很多核电站都是沿海建的,这样核废料处理起来比较方便,直接运到离岸的偏远地方埋置。不过要小心别污染了海洋。

内陆的核电站处理废料就比较麻烦,必须用专用铁路运输数百公里,过程中任何事故都有可能造成辐射泄露。

所以核电站最好还是选在沿海,有利于核废料的运输和处理。

但不能太近,以免发生海啸、飓风等自然灾害,间接的引起辐射泄漏,危害海洋生物和人类生存环境。

中国每年产量这么大,光靠埋地下法处理显然不太够,还需要开发更先进的技术。

这也是核废料处理的必然发展方向。

中国作为核大国,有责任保持这个技术的进步,以确保核废料得到安全地处置。

新技术处理核废料,现阶段难落地

当然,深埋法也不是百分百完美。

虽然选址时进行了各种地质评估,但万一发生山体滑坡、地震等天灾人祸,埋藏的核废料还是可能外泄,届时后果不堪设想。

所以,一些科学家提出了更先进的处理方案。其中最引人瞩目的是“高温氧化法”和“激光熔化法”。

高温氧化法是把核废料投入特制的高温容器中,用强氧化剂进行反应,直到核废料分解。这个过程温度超高,能够将放射性物质融解或气化。

但这需要先进的设备和大量能源作为支撑。容器必须可靠地承受极端高温,同时还要防止放射性气体泄漏。

能源也得足够充沛,才能将反应维持在高温下。

激光熔化法更狠,它用高能激光束照射核废料,瞬间将其熔化成无害的玻璃态物质。

这样不但淘汰了辐射风险,还大幅缩小了核废料的体积。

不过,要将核废料完全熔化,能量消耗非常惊人。

目前世界上还没有国家拥有足以商业化应用的超高功率激光器。这项技术现阶段还停留在理论探索上。

高温氧化法和激光熔化法都可以提供更好的核废料处理效果。但是考虑到目前的技术条件,它们的实际运用还有一定难度。

中国核领域科技领先世界

别看日本弄的这么糟糕,我们中国在核废料处理上其实早就领先全球了!

虽然每年产生好几千吨核废料,但中国科学家脑洞大开,研发出多项世界一流的处理技术。

例如“启明星二号”技术,它能再提炼核废料中的残余铀,大幅提高铀的利用效率。

原来我们不是所有核燃料都能在反应堆里燃烧掉,还剩下一部分没反应的铀。

这些铀虽活性很低,但仍具有放射性,必须妥善处理。

启明星二号技术就能重新提取这些残余铀,精炼成适合再利用的反应性铀。

这样就能充分挖掘核燃料的能量潜力,减少浪费。

而且启明星二号过程很环保,不会产生二次污染。提取后的残渣可以通过玻璃化法固化,大幅降低其辐射危害。

这样一来,中国核电站的燃料利用效率提高了20%以上,可谓一举多得。此外,中国科学家还在改进核聚变技术。

我们都知道,当前商业核反应堆是通过裂变反应释放能量。而核聚变不产生长半衰期的核废料,可以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中国在热核聚变反应堆等方面投入巨资,正在引领世界核聚变技术革新。

一旦研发成功,就能彻底减少核废料的产生。可以说,中国已经站在了核废料处理技术的最前沿。

我们既致力于提升现有核燃料的使用效率,又着眼于未来先进技术的突破。

这种积极进取的精神,必将使中国成为这一领域的领头羊。

相比之下,日本这种马后炮式的苦肉计,实在是自不量力。

各国也看清这种差距,纷纷对中国的科技实力刮目相看。

所以在核废料问题上,我们既有责任,也有能力当仁不让,为全人类的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

中国一定会以科技创新引领核废料处理进入一个崭新时代!

这事您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留言,与大家一起交流您的看法!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1

标签:核废料   中国   水净化   核辐射   核燃料   启明星   核电站   长江   放射性   日本   高温   技术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