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边界感”的社交行为有多崩溃?面对这种现象我们该如何克服

“没有边界感”的社交行为究竟有多崩溃?面对这种现象我们该如何克服?

就在前段时间,有个关于“微信显示已读”的话题登上了热搜,微信官方也迅速对这个问题做出了回应。

但即使这样,还是在网上引发了争议。甚至有网民将自己带入其中。

也有些网民对“已读”的提醒发出了质疑:

觉得显示“已读”也是一种变相的回复“我回了,只是我回的是沉默”

从上述的讨论我们可以看出,其实大部分的人的对于显示“已读”功能,是非常抵抗的,“已读”功其实已经出现在许多社交软件里,但大多都是以企业有关的,虽然是出于工作考虑,可这样一来,还是会给人带来一种无形的压力,即便没有面对面社交,也会产生一种被人监视的压迫感。

要是这双“眼睛”指向了微信等私人软件,岂不是会给人带来许多的不安全感。

其实“已读不回”的含义更多的是偏向“不懂”, 不懂如何回复,想要整理下语言,就发现“已读”的显示,以至于许多当事人一看到这个提示,就选择性地下定论,觉得是对方故意不回自己的消息。最终造成不必要的社交压力。 造成了那些没有边界感的社交方式。

那有哪些属于没有边界感的行为呢?

把别人的事当自己的事

追问别人的隐私

尝试控制想法、行为的人

故意开始揣摩他人的心思

随意评价和说教别人


综上所述,边界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心理概念,它涉及到个人内在世界和与他人的关系。拥有健康的边界感可以帮助我们处理人际关系和情感问题,也更有利于个人的事业发展。

如今随着社会的发展, 边界感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现在很多人不仅开始抵制没有边界感的玩笑,还很厌恶在不互联网上的不实报道。

所以不论在哪里,我们都要守住属于自己的边界感。

但现在还有个问题:究竟“已读不回”是属于社交默契还是冷暴力?

譬如:

有话只说不问“在吗”;

回复单个字的“哦”“嗯”“收到”

这种方式究竟是对还是错?

其实这并不能一概而论。它可能是因为忙碌、分心或是不知道如何回应。这并不一定意味着对方故意忽视或冷落你。因此,我们不能简单地将“已读不回”标签为冷暴力。

然而,如果一个人是故意“已读不回”, 明知到这种行为会伤害到他人,那么这很有可能是对方在冷暴力你。对于这种现象,“已读不回”是一种控制和惩罚的方式,是对他人的无视和蔑视。这种行为可能会造成情感上的伤害,我们需要警惕并适当地处理。


其次,关于社交软件“已读”的功能,其实这是一把双刃剑。好处是能够让对方知道我们已经知道了消息,产生一种被注意被回应的感觉。坏处是可能会带给一部分压力,产生一种“必须要回”的念头,否则就会让对方觉得被忽视被拒绝。

这种功能,可能会使人们认为必须每时每刻都要关注社交媒体,否则就会错过一些重要的信息和机会。这种压力和期待也许会导致我们出现疲劳和焦虑。所以,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必须要找到平衡,一种既能保持联系又能保护我们时间和精力的平衡。

总的来说,面对“已读不回”的现象,我们要秉持乐观理解的态度,不要轻易下定论给人贴上标签。与此同时,我们也要懂得学会正确的聊天方式,以防伤害到彼此的友谊。要是你认为自己被“已读不回”受到了伤害,那可以尝试去跟对方进行沟通,说出你的想法,共同找到一个适合的解决办法。

其实说到底,社交软件只是我们社交生活的一部分,不能作为判断一个人的依据,只有给彼此充足的个人空间,主动交流才能守住边界。记住真诚是人与人交流最大的必杀技,有边界感才是成年人最好的修养。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31

标签:边界   社交   现象   可能会   定论   守住   压力   方式   功能   软件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