邀请“报道负面但真实新闻的媒体朋友”参团?别拿有色眼镜看舆论监督

极目新闻评论员 吴双建

7月20日,云南省旅行社协会发表了一篇《给关注和厚爱云南旅游朋友们的一封公开信》,信中写着:这里我们想再次发出邀请——邀请各行各业的朋友们,特别是报道负面但真实新闻的媒体朋友,我们永远欢迎大家秉持理性的消费观念,来参加云南的旅游团。

这封公开信,应该是有所指的。

新闻从业者的报料

7月17日,上游新闻报道,一位新闻从业者在朋友圈报料称,自己在网上团购预订一家云南旅行社时,因为持有记者证,被客服建议不要跟团。上游新闻记者咨询了多家旅行社,几乎是“谈记者色变”:“我们没办法接待记者,也没有旅行社愿意接待记者”“导游都不敢收这种,万一他过来就是为了搞点新闻”“不收这种敏感行业的(游客)”。报道还称,如果是纯玩团,记者参团没有问题,如果有购物的行程,记者参团就可能遭拒。

此事引起了舆论的高度关注,不少媒体评论称,越是“心虚”越让人警惕。媒体的观点并非没有道理,近期的“导游向游客宣扬倒卖毒品”“导游暗讽游客不消费”“导游不让游客车上睡觉”等,都是发生在云南的热点事件。

然而,读了这封公开信,还是让人添堵。公开信中说,“邀请报道负面但真实新闻的媒体朋友参团”,这里的“邀请”当然是“欢迎”的意思,欢迎记者参团就行了,为什么要加上“报道负面但真实新闻的媒体朋友”呢?

媒体报道真不真实,是有部门来管的。再说,千万不要认为记者参团,就是来报道负面新闻的,这样预设立场,搞得好像记者心里都挺阴暗,是专门来云南揭短似的。

云南省旅行社协会的公开信

而且,公开信中还说,“欢迎大家秉持理性的消费观念”“欢迎您通过正规渠道参加云南的旅游团队”,这是在提醒不要参加那些低价团吗?可如果记者参加了这些低价团,揭露负面案例,同样有利于正规旅行社发展,有利于重振当地的旅游形象啊。

说穿了,还是要正面看待舆论监督。舆论监督和正面宣传是统一的,只要舆论监督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为了推动问题解决,回应群众关切,维护社会稳定,那么这样的舆论监督是正面宣传。

媒体应该成为当地开展工作的重要抓手,同媒体建立良好的互动关系,把媒体当朋友、当助手,欢迎提意见和建议,这对当地来说是一件好事,不必谈负面新闻色变。

记者有休假的时候,出门旅行就是一名游客,报名参加什么团,是一件私人的事情,与身份无关。虽然可能因为职业敏感的原因,维权意识比较强,但是他参团了,就有权利通过正规途径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任何一名记者,报团参加云南游,他都应该受到欢迎,不管是私人行程还是因为工作来暗访的。

云南省旅行社协会大可以把格局打开,把胸怀打开,旗帜鲜明欢迎舆论监督,欢迎记者朋友来云南游玩就是。

2017年,某平台上部分云南游产品,对游客的职业及地域进行了限制

早在2017年,就有媒体曝光部分云南旅行社明确规定不接受律师、记者或导游等职业人员参团,随后相关平台进行了整改。律师表示,这类行为已经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

值得注意的是,近期云南一些负面热点事件,都不是记者暗访报道的,而是游客利益受损后主动拍摄发上网的。在负面事件发生后,媒体纷纷介入报道,当地迅速处理,这就形成了闭环,客观来说,媒体是在帮忙。现在,人人都有麦克风、人人都能直播,防记者的套路已经不再管用了。

如果出现负面信息总是怪记者,怪舆论监督报道,不去下大力气解决问题,反而“解决”报道问题的人,那解决问题的方式和思路就有问题。就算是把记者防住了,但防得住网友的众多摄像头吗?

(来源:极目新闻)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极目新闻”客户端,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欢迎提供新闻线索,一经采纳即付报酬。24小时报料热线027-86777777。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7

标签:负面   舆论监督   云南省   媒体   有色眼镜   公开信   新闻   云南   旅行社   游客   记者   真实   朋友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