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工企业-集体+农户,车南峪这张土鏊煎饼越摊越大

“婶子,人家打电话说10点钟过来拿煎饼,咱能弄出来吧!”

“没问题,今天玉霞过来给我帮忙,再有个把钟头就能摊完,误不了事儿。”

7月20日,早上刚八点,济南市莱芜区和庄镇车南峪村党支部书记孙奉孝已在村里转了一大圈,正好来到了村民沈玉琴家。

“昨天有人打电话要煎饼,糊子下午就发下去了,早上我来看看大伙都摊得咋样了。” 孙奉孝说。

车南峪村村子不大,现有村民263户,但红色文化底蕴却很深厚。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村庄涌现出十多位杰出的共产党人,其中还有两位将军。这两年,村里不断挖掘、整合红色资源,成了远近文明的红色文化旅游村。

“去年,各地在我们村召开的主题党日活动就有300多场。” 同行的莱芜区派驻村第一书记张树华笑着说,有人就有商机,村“两委”趁势做起了农旅融合,发展集体经济的文章。依托党支部领办的合作社,村里成立起了农家乐、土鏊煎饼坊、豆腐坊,“线上+线下”销售生产五谷杂粮等特色农产品。

车南峪的手工煎饼都是用的地炉子、铁鏊子,摊出的煎饼焦黄焦黄的,特别香。

“现在村里负责给合作社供货的养鸡户有20多家,豆腐作坊3家。特色煎饼则交由卫生条件好,摊煎饼技术高的农户来摊制。”孙奉孝说。

为了保证煎饼的品质。村里统一提供搅拌好的面糊。一般接到煎饼订单后,都会在头天下午把面糊搅拌好,分发到各户。

“我们的煎饼是玉米面或小米面的。一张煎饼看着简单,要想好吃也不容易。”63岁的沈玉芹老人是摊煎饼的好手,怎样做出好吃的煎饼,她很有发言权。“面粉分成两半,先用开水烫熟其中一半,再把另一半生面粉倒进来,加上凉水搅拌均匀,这道工序我们叫泡糊。”

为了保证新鲜,接到订单,合作社会在交货的头一天下午四五点钟开始泡糊,进行分发。第二天早上五六点钟,各户用自家石磨将泡好的糊磨匀,再进行两到三小时的自然发酵。

“我们管这叫起泡。煎饼好吃不好吃,发酵时间很重要。面糊刚鼓头就得摊,这样摊出的煎饼又香又甜,鼓大了,糊子会发酸,摊出的煎饼不好吃。”沈玉芹说。

煎饼摊好后,还得简单折叠一下,进行打包。

地炉子、铁鏊子,只见沈玉芹挖起一勺发酵好的糊子到热鏊子上,用特制的工具三两下便将面糊摊成薄薄的一层,很快米面的香味便弥漫开来。说话间,一张好吃的煎饼做好了。

“合作社提供搅拌好的糊子,我只负责加工,挺省心的。去年,我统共摊了400多斤,1斤给三块钱加工费,千数块钱够我一年日常开销啦!”说起这份营生,沈玉芹老人挺满意。

“玉米面煎饼每斤10元,小米面的12元。去年,合作社摊了3000多斤煎饼,刨去加工费、原料钱,村集体增收1万多元。”村文书毛玉强说,“今年,随着旅游、研学的人越来越多,煎饼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前几天,我们算了一下,过完年已摊了2600多斤,摊煎饼的户也由之前的10户,增加到现在的15户。”

为了加快速度,孙奉孝(图左)也穿戴起来,帮着打包煎饼。

“前段时间,淄博晋商协会组团来旅游,吃过咱的煎饼后,已连续订了3次煎饼,哪次都要百八十斤。今天,这些也是他们预订的。”孙奉孝告诉我们,今年,他们将在提制增效上下些功夫。村里盘活闲散土地70多亩,种植玉米、小麦,作为手工煎饼、石磨面粉的原料基地。最近,他们准备把山鸡蛋、高山小米、鹅蛋、煎饼等特色农产品进行统一包装,打出自己的品牌。

炉膛内,秸秆噼啪作响,炉火正旺,就像车南峪人的生活。

大众报业·农村大众记者 姬飞燕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2-13

标签:煎饼   鏊子   小米面   莱芜   面糊   玉米面   加工费   焦黄   石磨   大众   炉子   农户   村里   面粉   合作社   好吃   集体   企业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