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1日:中方收复台湾,美国只有1个选择?拜登没料到盟友划清界限

消息一:中方收复台湾时,美国只有1个选择?拜登没料到,盟友先划清界限

文章首先提出一个问题:当中国大陆收复台湾,实现两岸统一之时,美国将如何应对?分析认为,尽管美国可能会倾向于军事介入,但这并不是其唯一的选择。出乎美国意料的是,亚太核心盟友日本已经明确表态,在台湾问题上与美国划清了界限。这意味着日本政府有可能与美国分道扬镳。

为什么美国一直在台湾问题上大张旗鼓?

1. 2024年美国大选即将来临,民主党目前并无明显优势,所以希望通过对华强硬来获取保守派支持,从而提升竞选实力。

2. 美军在近期两次环台军演中选择不战自退,这让亚太盟友开始质疑美国的权威。所以美国希望通过在台湾问题上的强势表态来挽回面子。

3. 美国希望利用台湾问题遏制中国发展壮大,阻止中国挑战其世界霸主地位。

但是,美国内部专家一致认为,美国不太可能真的军事介入台海。因为这无异于给全球经济和安全带来毁灭性打击。所以美国的唯一选择应该是不参与其中。日本在最近的表态中也没有给美国明确的介入承诺。日本首相明确表示,是否允许美军使用日本境内基地,由日本自己决定。这意味着日本可能不会跟随美国介入台海,也不会无条件开放基地。因为日本首相的首要责任是保护本国免受战火影响。

日本的这一表态过早地与美国划清了界限,这对美国来说肯定是个坏消息。它也表明,在台湾问题上,日本将会与美国分道扬镳。因为任何负责任的政府,都不会让自己的国家成为别人争端中的炮灰。台湾问题上日本的立场让美国大跌眼镜。它表明即使是美国在亚太的核心盟友,也已经对其霸权主义心生怀疑。美国要维持霸权,路还很长。

消息二:俄罗斯开始猛烈报复了

克里米亚大桥遭到炸毁后,俄罗斯开始了猛烈的报复行动。俄方至少采取了以下三大举措:

1、宣布不再延续将于7月到期的俄乌黑海粮食出口协议。尽管此前土耳其总统宣布已经与普京达成延期共识,但俄罗斯在大桥被炸后立即翻脸。

2、连续两晚对乌克兰黑海重要港口城市敖德萨进行空袭。造成敖德萨州港口设施严重损坏。俄方声称袭击目标是乌克兰军事基础设施,所有目标均已打击。

3、警告所有通过黑海前往乌克兰港口的船只,它们将成为俄罗斯的军事打击目标。实际上等于威胁切断乌克兰海运生命线。

原因有以下几个:

1、发泄对大桥被炸的愤怒情绪,试图安抚国内舆论。

2、向西方施加压力,要求为俄粮食出口提供便利,否则不会重返粮食协议。

3、给乌克兰和西方三个月时间回应。如果期限内没有进展,后果自负。

当然,乌克兰也进行了反击,继续空袭克里米亚俄军基地。可以预见,俄乌间以牙还牙的残酷报复还将持续。短时间内很难看到和平曙光,仇恨已经根深蒂固。

俄罗斯这番猛烈报复表示:地缘政治竞争如火如荼进行着,任何一方都不会干等着挨打。俄罗斯不会善罢甘休,后续报复还会持续。希望乌克兰危机能早日解决,避免更大灾难。

消息三:马克龙终于对冯德莱恩开炮了!

法国总统马克龙最近公开抨击欧盟主席冯德莱恩,原因是一起欧盟内部人事任命纠纷。这标志着马克龙与冯德莱恩之间矛盾升级。鉴于冯德莱恩长期“亲美反欧”的态度,主张欧洲独立自主路线的马克龙与其决裂也是迟早的事。

导因是一起纠纷的人事安排,欧盟委员会任命一名美国人担任“竞争总署”首席经济学家。这一职位关系到欧盟的反垄断执法权,对象主要是美国科技巨头。然而被任命者不仅是美国公民,还曾为这些美企提供咨询服务。因此法国坚决反对这一人选,但冯德莱恩不为所动。为此,马克龙不得不亲自出马干预。

马克龙公开抗议说,就算欧盟内部真没有合适人选,也不能由外国公民来担任如此关键职位。这说明欧盟存在严重问题。他要求欧盟提供合理解释,并坚持此事违反了欧盟法规。在马克龙的严词抗议下,这名美国人被迫主动辞去了欧盟职位。这标志着马克龙在这场博弈中取得胜利。

事实上,冯德莱恩上任以来就明显在执行美国路线,不断出卖欧洲利益。以往马克龙对她的所作所为默许甚至支持,但这次人事任命过于荒谬,马克龙终于忍无可忍开骂。冯德莱恩如果以为自己在欧盟主导一切,那么她低估了马克龙的实力。

这场公开冲突表明,马克龙已经认清冯德莱恩的真面目。如果欧洲不想沦为美国的傀儡,就必须摆脱美国控制,重新夺回自主权。马克龙这番抨击为实现这一目标铺平了道路。让我们拭目以待,马克龙接下来将如何行动。

消息四:中美是战是和?基辛格访华得到答案,美不退反进,演练打败解放军

最近,在中国防长多次拒绝美国防长请求通话后,美国派出基辛格访华,试图与中方接触。李书福防长还是会见了基辛格。李书福指出,美方个别人士让两军关系陷入建交以来最低谷,希望美方与中方一起推进两军关系稳定发展。基辛格表示,中美应该消除误解,不应让冲突爆发。

可以看出,中方给出了很明确的原因分析,指出美国个别鹰派人士导致了当前两军关系紧张。基辛格也表示了缓和关系的期望。但是除此之外,美国最近还展开了一系列针对中国的行动:

1、再次炒作病毒溯源话题,以抹黑武汉病毒研究所。

2、炒作限制对华投资方案,声称8月前会出台。

3、在亚太海域举行涉及军演人数众多的大规模军演,明确表示目的是测试打败中国的能力。

可以看出,美国现在陷入了进退维谷的尴尬处境。一方面希望缓和关系,一方面又在各个领域对华施压。它既不敢真正与中国翻脸撕破,又不肯真心求和。这种猫捉老鼠的态度充分暴露了美国的虚伪与无能。

事实已经证明,美国想维持全球霸权的梦想破灭。它手上的牌全都打光了,中国早已超越。美国现在除了拼命秀肌肉,已经没有任何突破口了。基辛格之行也印证了这一点。

所以结论很清晰,中美之间不太可能爆发全面冲突。因为美国根本打不赢。但美国也不会真心求和,它会继续使阴招,试图遏制中国。我们必须做好长期斗争的准备。中国拥有战略定力,最终美国必然会认清大势所趋。

消息五:美日要独立自主?拜登不干了!乌克兰危机,让美国陷入两难

最近,乌克兰危机中的一些细节引发关注,似乎预示着美日关系出现裂痕。

首先,在北约峰会上,法国总统马克龙否决了在日本东京设立北约联络处的提案。尽管最后声明中仅将这一内容推迟,但马克龙的举动明显针对美国,因为美国一直在推动北约东扩。这给予日本的立场是一个当头一棒。

其次,美国宣布布林肯将在东盟会议期间与中国外交部部长王毅会面。频繁的中美高层会晤反映出双方在乌克兰问题上仍有分歧,需要继续磋商。这也让日本感到美国在外交上没有向其充分磋商。再者,日本政府明确表示,是否允许美军使用日本基地由日本自己说了算。这与美国期待的立场明显不一致。

日本在乌克兰问题上的立场让美国大跌眼镜。日本不会无条件拥护美国,而会根据本国利益行事。这些举动表明,日本也在谋求某种独立自主的地位,不再是美国的从属国。

那么,美国又该如何应对日本的变化呢?其实美国陷入了两难。

一方面,如果过于强硬,可能适得其反,推动日本进一步远离美国,对美国在亚太地区的布局产生不利影响。另一方面,如果对日本过于软弱,又可能被视为美国霸权的衰落,影响其对其他亚太盟友的控制力。

此外,日本的变化还可能触发“多米诺骨牌效应”,鼓励其他亚太国家都摆脱美国控制,对美国构成挑战。因此,美国处在进退维谷的两难局面。它想方设法维持全球霸权,但盟友的变化让这一目标变得愈发困难。未来美日关系还将面临更多变数。我们拭目以待,美国将如何应对这一新的局面。无论如何,美国主导国际秩序的地位已经不再稳固,这是大势所趋。中国超越美国,成为世界第一经济强国只是时间问题。

IMF最新数据显示,以美元计价,2021年中国GDP达到17.7万亿美元,仅次于美国的23万亿美元,已经接近四分之三。这表明中国很可能在不久的将来超过美国,成为世界最大经济体。

这一趋势背后的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中国经济持续高速增长。2021年,中国经济增速达8.1%,远高于美国的5.7%。中长期来看,中国经济增速保持在4-6%是可以预期的,而美国经济难以长期维持如此高增长。

第二,人口红利带来的活力。中国仍然是世界人口最多的国家,大量劳动力转为生产力,推动经济持续扩张。与之相比,美国人口增长乏力。

第三,中国正在强力推进高科技产业发展,未来将在科技创新上取得更多突破,提升整体经济质量。美国在这方面的优势正在减退。

第四,新冠疫情对两国经济影响不同。中国采取果断应对,经济受到的冲击较小。美国反应较慢,经济遭受更大打击。

最后,中美贸易战让中国转变经济结构,增强自立自强能力。美国在全球价值链重构中处于被动。当然,中国要真正超过美国,还需要付出长期努力。但大势已经明朗,中国经济总量赶超美国只是时间问题。这将对世界经济格局和国际权力结构产生深远影响。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2-21

标签:克里米亚   盟友   基辛格   美国   黑海   美日   乌克兰   中美   俄罗斯   霸权   日本   中方   中国   界限   欧盟   亚太   关系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