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张颂文的“退货”到王宝强被“拉黑”,娱圈这“怪病”该治治了

最近,有两位被资本“扫地出门”的“经典案例”为吃瓜儿所津津乐道。

一位,是四个月前凭着《狂飙》大爆的张颂文。


这事就是这么寸,在《狂飙》开播不久之前,张颂文刚经历一场被电影圈“退货”的“甜蜜暴击”。


那边厢的张颂文还在为自己接到一部自己看对眼的电影项目而欣喜若狂,他为此深耕剧本、做形象建设、还走完了定妆、宣传照的拍摄流程。

结果这边厢临到头要过合同了,几个有着绝对话语权的资方给了当头一棒,它们当场反水。

“不好意思,你没票房,还是另谋高就吧”

他只能打道回府,继续回剧圈这一亩三分地“折腾”。

同样在资方那里吃瘪的还有最近靠着《八角笼中》逆袭打脸的王宝强。

跟张颂文不一样,王宝强在影圈是个有票房成绩打底,大家都不敢小觑的风云人物。

可惜,他的不可小觑在资方眼里是有条件的。

当导演,那是不知自己几斤几两。

深耕非喜剧、不卖“傻”的现实题材那更是不懂天高地厚。


所以投资方面对为了《八角笼中》前来“化缘”的王宝强只有一个想法:是钱烧的慌吗?鬼才跟你那没有自知之明的导演梦一起共沉沦一起跳火坑。

所以上门求财的王宝强转了一圈不仅被各大投资方扫地出门,更被纷纷“拉黑”。

现下,张颂文大爆成娱圈头号,王宝强的《八角笼中》更是朝着20亿、30亿的票房一路高歌猛进。

谁说糊咖张颂文没有未来?谁说王宝强导现实题材没有前途?

大家眼里,这只是资本们有眼无珠的个例罢了。

然而在我看来,这是当下影视圈“自下而上”创作导向的“怪病”体现和缩影。

汪海林曾经发过感慨,他很怀念影视圈的“煤老板”时代,他们除了对女演员有要求,从不干预创作。

所谓的“煤老板”时代,本质是自上而下的“编剧导演中心制”时代,创作者享有绝对的创作自由,他们创作出什么,观众看什么。

在那个时期(大约15年以前以及更早以前),创作者们在八仙过海,再加上彼时的审核相对宽松,创作天马行空,具备主观能动性,各种题材百花齐放,处处都能看到突破创新。



就说古装吧,大家可以看到《雍正王朝》这样严肃厚重的历史剧,也有看到《神医喜来乐》《铁齿铜牙纪晓岚》这样的调侃戏说;

能看到琼瑶式地玛丽苏爱情,也能欣赏古龙金庸那光怪陆离的武侠世界;


能有《济公游记》《封神榜》《宝莲灯》这样的古老神话,还有《上错花轿嫁对郎》《名扬花鼓》这样的落地古偶。




哪怕就是一个古装探案悬疑,也有《少年包青天》《神探狄仁杰》《大宋提刑官》三种风格迥异、侧重点完全不同的玩法。



那个时候的作品从服化道到创作类型、创作创作思路内容主打“个性鲜明”,“你是你,我是我”,观众追剧那是“应接不暇,眼花缭乱”。



而且,彼时的创作者是不拘一格用人才,比如《大宋提刑官》的导演能心血来潮启用跑龙套当配角的何冰来担当男一,也能脑门一热,为了让观众大吃一惊就把郭达、郭冬临、范伟、严顺开这些小品相声演员拉来出演重要角色。


比如《潜伏》的男主余则成,资方本来计划找个像辛柏青、李光洁那样帅气的“斯文败类”,结果导演酒桌喝酒上头,定下了长的贼眉鼠眼、莽里莽起的大个子孙红雷。


还比如《新白娘子传奇》用了女演员演许仙,周星驰《长江七号》用徐娇一个小女孩儿来演周小狄……

这个时期的观众追剧就像抽盲盒,随时随地都能感受不一样的化学反应和别具一格的惊喜。

然而来到“流量为王”时代,一切都变了。

大概是2012年左右,互联网资本席卷影视圈,占据绝对话语权的互联网资本,使影视圈由“煤老板”时代(即“导演编剧中心制”时代)进入了“流量为王”的时代。

“流量为王”,本质是一种以用户为导向、迎合用户喜好、自下而上的创作思维,即观众喜欢什么,我们就生产什么。

而所谓的“用户喜好”,是互联影视公司用客观大数据来衡量用户的观赏惯性。

喜欢什么样的题材,什么样的情节桥段,喜欢什么样的演员来参演什么样的剧,通通可以用可视化的数据来量化,即“流量”来体现,然后再通过数据体现的结果来指导创作。



比如《爸爸去哪儿》《奔跑吧兄弟》收视火热、何老师的《栀子花开》郭敬明的《小时代》这些IP数据爆表,所以投资方就会想方设法色把这些热门综艺、歌曲、小说网文变成电影电视剧;


比如十年前《甄嬛传》《宫》这些宫斗剧火爆一时,大家扎堆拍宫斗,《花千骨》《三生三世十里桃花》这些仙侠火了,后来每一年的暑期大家都会享用清一色的同质仙侠;

还比如《欢乐颂》中樊胜美身上重男轻女的情节有话题度,接下来《都挺好》《安家》《相逢时节》一系列都市剧都会被要求在创作阶段植入“重男轻女”的狗血戏码来提升收视。

再比如孙俪、赵丽颖、胡歌、靳东、雷佳音演的再垮那都是主角的命,王骁、公磊、陈创、刘琳等演的再好也只能安心做“配角万金油”,想跨越主角和配角之间的鸿沟那就哪儿凉快哪儿待着去。


吴京凭着《战狼》系列的主旋律动作大片干翻一片电影,那么等着他的是各种主旋律大片的邀约被排到五六年后了;

王宝强沈腾在喜剧领域是断层顶流,那等待他们的永远都是喜剧舒适区的原地打转……


看见了吧,一切的一切通通都变成了一个大数据指导下迎合所谓观众喜好的“政治正确”。

久而久之,在这种“政治正确”指导下的作品,已经不像是源于灵光乍现、源于对美好的发掘或者对现实弊端的揭露、具有主观能动性的作品,反而变成了固定流水线生产下千篇一律的“商品”。

这种“商品”用人不大胆,创作没有个性,没有生命力,没有创新,自然经不起长久的竞争。

没看见观众这些年对主旋律大片叫苦连天,没看见古偶仙侠这些暑假灵药越来越不灵。

反而是没有经过大数据考验的王宝强的《八角笼中》、完全没有套路《狂飙》带来了意想不到的成绩和惊喜。

总而言之,这种从下至上以大数据来主导创作的“怪病”真是得改改了,要不然,王宝强张颂文的例子还会接二连三的发生,他们还是幸运的,历经千辛万苦最终被观众看到,然而很多有才华没数据支持的导演、编剧、甚至演员等创作者会只能在等待中被埋没,而影视圈呢也不会拥有像十几年前甚至二十年前八九十年代那样影视创作繁荣盛世……

#头条创作挑战赛#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3

标签:资方   创作者   狂飙   题材   怪病   流量   影视圈   观众   导演   时代   数据   王宝强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