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终于活成了父母的样子…#育儿经验分享

让我们爆发的不是孩子的错而是童年的伤。

今天晚上的直播我要开始为大家拆这本书,是免费的直播感兴趣,想要学习的父母都可以来参加。今天我就拆一句话。第八页:我们儿时的养育者回应我们的方式,随后会成为我们回应自己的方式。而我们也会将这一方式传递给下一代,于是手心之坏便会轻而易举的在代际间循环。用通俗的话说就是我们为什么最终活成了我们父母的样子?

今天我们群里刚好有个妈妈提问,她说我为什么总是对我的女儿不满?为什么总是对她的行为做出评判?然后就更加生气,这其实就是我今天直播要讲的惹怒我们的并不是孩子的行为,而是我们给孩子的行为贴的那个标签,而贴标签这个动作,之所以如此下意识行云流水是因为它来自我们童年建立起来的脑回路。

这位妈妈回忆说确实在他的童年是被重男轻女的观念毒害的孩子,他和姐姐总是被迫做家务被各种点评。而她也因为渴求父母的认可,拼命的委屈自己,拼命的去匹配父母的要求。所以虽然她现在事业有成,但内心仍然觉得自己是一个又笨又丑的小孩,孩子的内心是怎么一步步认同了父母的点评的?这也是我今天直播上要讲的。

而正因为妈妈在童年形成了某种行为,就代表某种品质的脑回路。这个脑回路来自她当时唯一的依靠就是父母,所以妈妈对这个脑回路深信不疑。孩子12岁了还跟妈妈撒娇要吃奶,这个行为被妈妈一下子贴上了"行为倒退"的羞耻标签。

因为这个标签一直被我们自己背负在身上,童年时期母亲对自己的疏离让那个小小的我们学到了,想跟妈妈亲密的行为是不被容许的。而如果童年的自己曾经因为渴求母爱而被训斥,那么这个脑回路就是想被妈妈拥抱,想和妈妈撒娇的那个感受是危险的,因为它会加速妈妈对我的远离。

而在第56页成长中的孩子,容易把感受转换化为自我认知,也就是当他感觉到不被爱,他不会觉得是父母的问题,他会认为是自己不可爱,不配得到爱。而这个认知一直被这位妈妈带进了成年,而想要跟不配得之间的落差,成了埋在心里深深的羞耻感。

这就是为什么当那个小孩自己做了妈妈,当她看到自己的孩子如同过去的自己一样渴求母爱,他第一个看到的是羞耻感,因为她只看见了过去的自己,也就是我们说的把自己投射在孩子身上。

而眼前的这个孩子,这个真实的孩子,妈妈是完全看不见的。你要知道有这种行为的孩子,她往往不是行为倒退,而是她的成长因为父母的忽视而停留在了某个阶段,她一直留在原地,等她的妈妈回去抱抱她,宠爱她,去告诉她,这样的你值得最好的爱。而如果一直等不到那个求而未得的她,就会变成心底的一块黑洞,她会用各种方式去填补,比如各种方式的求关注,向另一半的各种索取,甚至会对自己的孩子索取。这就是在视频的一开始提到的代际循环。

今天晚上北京时间十点,我们继续深聊代际循环。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10

标签:父母   羞耻感   回路   母爱   认知   童年   样子   妈妈   标签   经验   方式   孩子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