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东坡死于“热射病”?华山专家:酷夏外出谨防中暑

大热曝万物,万物不可逃。

燥者欲出火,液者欲流膏。

——【宋】梅尧臣《和蔡仲谋苦热》节选

每到夏天,吐槽“热死了”是古往今来永恒的话题。开首的诗文正是苏东坡作为“小萌新”参加进士考试时的考官梅尧臣的吐槽之作。然而他未曾料到,自己最欣赏的考生日后真的“热”死了。公元1101年7月,苏东坡结束贬谪生涯,应召从海南返京。时值盛夏,一路跋山涉水车马劳顿,年老体弱的他不幸中暑,没过多久一代文豪就此陨落,享年64岁。

中暑真会夺人性命吗?回答是肯定的,会!中暑分为先兆中暑、轻症中暑和重症中暑,重症中暑即是一种致死性疾病,医学上称为热射病。国际影响力最高的医学期刊《新英格兰医学杂志》和权威期刊《自然评论-疾病导论》分别于2019年和2022年刊登了关于热射病研究进展的论文。因此,又是一年夏至时,我们就来聊一聊热射病,以期有助大家安然度夏。

问题1:哪些人易得热射病?

热射病分为经典型热射病和劳力型热射病,二者危险人群不同。

经典型热射病:

主要由被动暴露于热环境引起,常见于老年人、儿童、慢性病患者和生活不能自理者。老人舍不得开空调、孩子被遗忘在车里等引发的悲剧都属于经典型热射病。苏轼之死亦源于此病。

劳力型热射病:

主要由高强度体力活动引起,常见于“生活不易,唯有努力”的健康青壮年,比如高温作业劳动者、夏季参训运动员、赈灾抢险子弟兵等。尽管在高温、高湿环境中更易发病,但环境条件并非必需,例如参加音乐派对或节日狂欢、酒精或药物滥用都会加剧对动感音乐的代谢反应,此时这类人员也容易发生热射病。

问题2:大家一样热,我们没事,他咋就得了热射病?

热射病的本质是人体产热与散热失衡。产热-散热平衡与体温调节功能相关。儿童体温调节功能发育不完善,老年人和慢性病患者体温调节功能下降,对热射病普遍易感,因而经典型热射病往往以流行病的形式发生。

劳力型热射病的易感性差异较大。即使暴露于相同热环境、从事相同体力活动,有的个体发病,而其他人则安然无恙。睡眠不足、情绪不稳定、饮酒、存在急性炎症反应(如感冒、腹泻等)、服用药物、未进行充分热适应,以及既往发生过劳力型热射病,均可增加劳力型热射病的易感性。

问题3:怎样判断得的是热射病,而不是普通中暑?

体温超过40℃和脑损伤是热射病的两大特征,也是与轻症中暑及先兆中暑相鉴别的要点。此处体温是指体核体温,即人体深部,包括心、肺、脑和腹部脏器的温度,直肠测量的温度接近体核体温,口腔、腋下、耳窝等体表测量的温度低于体核体温。热射病发病时,体核体温升高至40℃以上,甚至可达42℃。但在实际情况中,往往不能第一时间测量直肠温度,或者测量前已经实施降温治疗,所以体温≥40℃是诊断热射病的充分不必要条件。

脑损伤在大约三分之二的患者当中是突然发作,没有明显预警征兆,表现为意识和精神状态紊乱,包括判断力下降、胡言乱语、行为怪异、嗜睡、躁动、抽搐、昏迷等。少数患者可有持续数分钟、数小时至数天的前驱症状,如头晕、头痛、烦躁等。暴露于热环境或进行高强度运动者,如果出现脑损伤症状,应考虑热射病。值得注意的是,热射病引起的脑损伤没有局灶性体征,比如脑梗死常见的口角歪斜、一侧肢体偏瘫等。倘若出现局灶性体征应考虑其他疾病。

问题4:热射病会有多凶险?

热射病由人体产热与散热严重失衡所致。何谓产热与散热严重失衡?这就好比高压锅冒气时堵住气孔不让出气,必然引发爆炸,所以热射病是一种危及生命的疾病。除了中枢神经系统,它还影响全身,心脏、肺、胃肠道、肝脏、肾脏、血液、肌肉都会损伤,导致休克、呼吸衰竭、消化道出血、腹膜炎、肝功能衰竭、肾功能衰竭、颅内出血、横纹肌溶解等。每一项单独发生都可能致命,更何况叠加发生。

经典型热射病的死亡率较高,老年患者死亡率超50%。劳力型热射病的死亡率低很多,不到5%,这是因为劳力型热射病最常影响的是年轻力壮者,身体基础好,发现和救治通常很及时。但如果病情严重到进入重症监护室治疗,劳力型热射病的死亡率也超过30%。

问题5:发觉身边人有热射病迹象怎么办?

此处敲黑板记重点:迅速降温排第一,退烧药物是禁忌!

除非心跳骤停需要胸外按压,第一时间降温最重要。热射病发病后,脑损伤会进行性恶化,但如果体温降至40.5℃的临界水平以下,意识和精神紊乱通常会好转。所以现场救治的“头等”大事是降温,优先级高于立即送医院。

降温包括降低环境温度和降低体温,两方面必须同时进行,一边转移到阴凉通风处,一边持续不断地帮患者散热。散热包括解除衣物,在前额、左右两侧颈部、腋下、腹股沟(大腿和躯干交界处)冷敷,青壮年还可以全身泼冷水或冷水浸浴,同时给患者扇风。

降体温为什么不能吃退烧药?因为热射病引起体温过高的机制不同于普通发烧,布洛芬、对乙酰氨基酚等解热镇痛药物非但无效,还会加重肝损伤和凝血功能紊乱,使病情恶化。

问题6:热射病咱惹不起,那能躲得起吗?

预防热射病比治疗更有效,当然也更容易。对于经典型热射病,预防措施包括穿着宽松透气的衣物,待在有空调的场所,使用风扇,减少劳累;建议家庭成员、邻居和社会工作者经常关心或探视老年人,及时了解他们的健康状况。对于劳力型热射病,用人单位提供劳防保障,平时安排热习服训练,以提高耐热能力;个人需注意补水,因为出汗会丢失盐分,建议每小时补充一升普通饮用水,同时食用榨菜补充盐分;如果开始作业前已有身体不适、情绪不佳、睡眠不足等情况,建议减少作业强度或休息。

总之,如果不是职业要求,没必要在高温环境中充当“拼命三郎”,工作时注意劳逸结合张弛有度。为了多赚点工钱,或节省点空调电费,抑或一时疏忽大意,结果却因“热”致病花费更多的医药费,甚至付出生命的代价,得不偿失。

信息来源:华山医院重症医学科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5

标签:华山   酷夏   死亡率   体温   重症   测量   药物   患者   温度   环境   脑损伤   专家   经典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