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觉命数不可改,劝君读读袁了凡

命里有时终须有,命里无时莫强求。我们大多数人都觉得,自一出生,命运就被安排好了,再怎么努力也无济于事,于是就得过且过了。

于是从那日起,他就改自己的号叫做了凡:因为他明白立命的道理,不愿意和凡夫俗子一样。决心把凡夫俗子的见解,扫除光却,故叫做了凡。

从前种种,譬如昨日死;从后种种,譬如今日生。命自我立,福自己求。

从那以后,了凡就整天谨慎行事,他自己也觉得和先前大不一样了。之前尽是糊糊涂涂,无所拘束;而现在,却有一种谨慎小心,战战兢兢、如履薄冰、恭敬戒慎的景象了。虽然是在没人的地方,也常常怕得罪天地鬼神。遇到讨厌自己的,毁谤自己的,了凡也能安然接受了,不再去和他人计较了。

1、公元1533年,嘉善县魏塘镇一个小孩呱呱坠地,夫妻二人给他起名叫袁表,后改名袁黄,后来他自己改名为袁了凡。了凡年幼的时候,就天资聪颖,很爱学习,被邻里称赞。童年的时候,父亲去世了,家道中落,母子相依为命。了凡在母亲的要求下,放弃学业,不去求功名,转而去学习医学。因为他的母亲告诉他:“学医一来可以赚钱养家糊口,二来也可以济世救人。如果医术水平学的精湛的话,还可以成为一名好大夫,你父亲也希望你成为一名大夫,这也是你父亲的愿望。

千人千般命!命命不相同。了凡也自安天命,开启了自己的人生航向。在母亲的要求下,立志学医,去追逐那属于自己的梦想。

2、偶遇孔老先生,算定一生命运

后来了凡在慈云寺,因为机缘巧合,遇到了一位老人。这位孔老先生相貌非凡,一脸长须,看起来就有一种仙风道骨的感觉,了凡对他很恭敬。这位孔老先生问了凡:你是当官的命,明年去参加考试吧,为啥不读书求取功名呢?了凡就把母亲让她学医,也是父亲的愿望的原因告诉老人。了凡也很有礼貌的询问老者的信息:比如老人的姓名,家是哪里的。老人回答说:他姓孔,是云南那的人,他得到了皇极数的真传。照注定的命数来讲,他需要把皇极数传给了凡。

因此,了凡就领这位孔老先生来到自己家中,并将事情的经过告诉母亲。母亲要了凡好好招待孔老先生,并且说:既然这位先生精通命数,那不如让他给你算算,试试看灵不?结果孔老先生算了凡的命数,即便是很小的事,也都算的很准都非常的灵验。于是在表哥的安排下,了凡开始跟着郁海谷先生读书。孔老先生推算了凡的官运:比如,做童生时,考试的名次是十四名,府考是七十一名,提学考是第九名。都一一应验。孔老先生又推算了凡的一生的官运,及去世年龄:比如什么时候补廪生,什么时候为贡生,什么时候为县长之类的官职,什么时候辞官;什么时候寿终正寝等等。了凡把这些话都记录了下来起来,并且信以为准了。

既然命运一定,那我就要看看他是否一直如此灵验,了凡就抱着这样心态,度过自己的平生。

3、也曾对孔老先生的推算起怀疑,不相信已定的命数。几经波折,了凡确信命数一定,在努力也是徒劳无功。

虽说自此之后,但凡了凡遇到考试,都如孔老先生的推算,只是算了凡做廪生所得俸禄——米的数量却不是太准,因为孔老先生说:了凡会领到九十一石五斗米的时候才能够补贡生。哪里知道,了凡领到七十一石米时,当时的学台屠宗师,就准许了凡补了贡生。此时了凡就有些怀疑孔老先生所推算的命数,似乎有些不灵验了。

不巧的是,后来果然被当时的学台杨宗师驳回已有的批准,不许了凡补贡生。直到丁卯那一年,了凡的文章被殷秋溟宗师发现,说:“像了凡这样有大学问的人,怎么能让他埋没终老呢?”于是准许了了凡补贡生。经过这一番的波折,了凡又领了一些廪米,前前后后算起来,刚好是九十一石五斗。经历了这一番波折,了凡就更加相信:一个人进退功名与浮沉,皆是命中注定。只是运或迟或早而已,最终都是要来的。既然命数被孔老先生算定,顿时觉得人生如此,早已定格,再努力也无功了,于是了凡便不再去追求了。

4、参拜云谷禅师,开启俢改命数新动力。

(1)云谷禅师了解了凡命数推算的由来

参破命理之后,了凡一天到晚,静坐不动,不说话,也不转念头,倒有一种超凡入圣的感觉。有一天,了凡到栖霞山遇见帮助他修改命数的人——云谷禅师,是一位得道高僧。

了凡同禅师面对面,在一间禅房里静坐三天三夜,眼睛都没闭一下。禅师很好奇:凡为人者,之所以不能够为圣人,是因为有妄念,在心里缠来缠去;不过看你静坐三天,没有发现你起任何妄念,这是什么原因呢?

了凡将自己的命数被孔老先生算定的情况,比如:什么时候生,什么时候死,什么时候得意,什么时候失意,皆有定数,没办法改变了。就是想要胡思乱想得到好处,也是瞎想;所以就干脆不想,心中也就没有妄念了。

其实生活中又何尝不是这个样子,比如有个考试,发现再怎么努力也是白费,顿时都不想再去参加这个考试了。因为凡事如果提前知道结果并不是自己想要的,那种做事情的劲头就会大打折扣。

(2)云谷禅师提点了凡命数的束缚与不束缚

云谷禅师笑着说:“这三天来,以我的观察,本以为你是一个很了不得的人,谁知,你也是一个庸碌的凡夫啊。”了凡不解,便其中缘由?云谷禅师说:平常人,有胡思乱想的一颗心;既然有这颗不停跳动的妄心在,那么他就要被这阴阳的气数束缚住了;一旦被这阴阳的气数束缚住,怎么能说没有定数呢?虽说定数确实有,可只有平常的人,才会被这个数所束缚。

如果是一个极其善良的人,那么命数就束缚他不住了啊。这是因为极善之人,虽然他的命数里被注定是要吃苦的;可他做了很大的善事,这些大善事所蕴集的力量,就可以改变他的命数,使得他由苦转为乐,哪怕是贫贱或短命,也会因此变得富贵且长寿。

相反,如果是极恶之人,命数也束缚他不住啊。因为穷凶极恶之人,虽然他的命数里被注定是要享福的,可他做了很大的恶事,这些大恶事所蕴集的负能量,就可以改变他的命数,使得他由福转为祸,哪怕是富贵且长寿,也会因此贫贱而短命。

既然你这二十年来的命数都被孔老先生算定了,你也不曾努力把数转动它一毫,结果反而被命数给束缚住了。一个人如果会被命数束缚住,那他就是凡夫,以此看来,你是也不是?

曾经也听过这样一个小故事:有两个孩童是邻居,被算命先生算得其中一个孩童将来会大富大贵,而另外一个孩童将来会很贫穷。结果大富大贵的那个孩童自此便不务正业,结果长大后一贫如洗;而那个被算定命数贫穷的孩童,并不把此话放在心上,而是不停的去努力,最终却是大富大贵的命,其命数有定哉?无定哉?

了凡有些疑惑,继续问道:难道这个数,是可以绕得过去?禅师说:命数,是我自己创造的,祸福,我自己造就的;我若造恶,那么福气就自然折损;我若为善,那么福气就自然加增。从前的各种史书所说,也确实如此。佛曰:一个人若求富贵,就会得富贵,若求有儿女,就会得儿女,求长寿,就会得长寿。前提是只要他去做善事,那么命数就束缚不住他了。岂不闻打诳语,是佛家大戒,哪有佛、菩萨乱说假话来欺骗人呢?

了凡继续发问:孟子云,凡是若求的来,可以得到的话,这是说在我心中努力就可以做到的事。如果原是不在我心中的事,那怎么可能一求便得呢?譬如说仁义礼智信,全在我心里,我立志要做一个仁义礼智信的人,自自然然我就成为那样的一个人,这些都是我可以努力去求取的。而功名与富贵,那原不是我心里的,是在我心外的,需要别人给予我,我才能得到。如若旁人不愿给我,我就没办法求取,那么我要怎么做,才可以求取到呢?

云谷禅师道:孟夫子的话语不错,只是你解释有错罢了。

六祖慧能禅师曾说:所有的福田,都在每个人的心中。福田离不开自己的内心,心外也没有多余的福田可以去寻找,所以说,种祸种福,全在于自己的心田。只要从心田里去求取,是没有感知不到的!所以能向自己心田里去求取得,那就不仅仅是心内的仁义礼智信,可以求取;即便是身外的功名与富贵,也是可以求得的,这就叫内外双得。

只是不能不切合实际,胡乱求取,那样不仅求取不到没有的,即便是已拥有的,也可能因此而失去。

(3)云谷禅师解疑答惑,授予了凡功过格

了凡遵从云谷禅师的话,并拜谢,接受他的点拨;同时将之前所做的错事,到佛前全说了出来;并记录了下来,先求功名,发誓从今以后要做三千件善事,来报答天地父辈的恩德。云谷禅师听了凡说要要做三千件好事,就赠给了凡,并交代了使用方法。

云谷禅师出功过格示余,令所行之事,逐日登记;善则记数,恶则退除,且教持准提咒,以期必验。

(4)了凡按照与谷禅师的点拨,日行善事,命数有改

于是从那日起,他就改自己的号叫做了凡:因为他明白立命的道理,不愿意和凡夫俗子一样。决心把凡夫俗子的见解,扫除光却,故叫做了凡。

从前种种,譬如昨日死;从后种种,譬如今日生。命自我立,福自己求。

从那以后,了凡就整天谨慎行事,他自己也觉得和先前大不一样了。之前尽是糊糊涂涂,无所拘束;而现在,却有一种谨慎小心,战战兢兢、如履薄冰、恭敬戒慎的景象了。虽然是在没人的地方,也常常怕得罪天地鬼神。遇到讨厌自己的,毁谤自己的,了凡也能安然接受了,不再去和他人计较了。

公元1570年,也就是自从见了云谷禅师之后的第二年,了凡到礼部参加科举。依孔老先生算的命数,该考第三,谁知竟考了第一,自此孔老先生的推算开始不灵了。因为孔老先生没有算了凡他会考举人,哪知到了秋天乡试,了凡他竟然考中了举人,这都不是了凡命里注定的,云谷禅师所说的:命数是可以改造的话,让了凡愈加信服了。

5、了凡今许一万件善事,而衙门中没有善事可以做,什么时候才能做够一万件善事呢?夜间偶梦见一神人,了凡言善事很难做完的原因。天神说:就拿减粮这一件善事,就可以当万件善事了。

了凡的母亲见做的善事不多,每天都很苦恼,说:前些在家,我帮着你做善事,而衙门中没有善事可以做,什么时候才能做够一万件善事呢?了凡听了母亲说的话后,晚上睡觉做了一个梦,梦到一位天神。了凡就将一万件善事不是很容易做完的缘由告诉天神。天神说:“只是你当县长减钱减粮这件事,你许的一万件善事,已经抵充圆满了啊。”

原来宝坻县的田地,每亩要收取银:两分三厘七毫,了凡觉得百姓出的钱太多了,于是就把全县的田地清理一遍,使得每亩田地应缴的钱粮,从两分三厘七毫减到了一分四厘六毫。这件事情确实有,但了凡也觉奇怪,天神怎么知道,而且还很疑惑,怎么这一件善事,就可以抵一万件善事了呢?

恰巧幻余禅师来到宝坻,了凡就把自己的疑惑告诉了禅师。幻余禅师听了,笑着说:做善事其实要存心真诚与恳切,不能虚情假意,企图得到回报。只要心诚,即便一件善事,也可以抵得过一万件。而且你减轻了全县的钱粮,全县农民都受到你减税的恩惠,万千的人民也因此减轻了重税带来的痛苦,因此才获福不少呢。

的确,善事不在于做的多少,而在于心诚与否。倘若做善事就是为了图回报,那这样的善事未必是真善。

6、了凡的命数自此发生改变

孔老先生算了凡的命数,到五十三岁的时候,会有灾难。了凡他虽没有祈天求寿,到五十三岁那一年,竟一点病痛也没有。了凡现在已经69岁了(多活十六年了)。

书上说:天道,是不易相信的,而人的命,是没一定数的。又说:人的命运没有定数,是需要靠自己来创造的。如今看来这些话都不假。了凡由此方知,凡是自己的福与祸,都是自己求取来的,这些真是大圣大贤人的话;如果说福与祸,是上天注定的,那便是世上庸俗的人经常讲的。

由此观之,举头三尺,决有神明;趋吉避凶,断然由我。须使我存心制行,毫不得罪于天地鬼神,而虚心屈己,使天地鬼神,时时怜我,方有受福之基。

古语云:「有志于功名者,必得功名;有志于富贵者,必得富贵。」人之立志,如树之有根,立定此志,须时时谦虚,尘尘方便,自然会感动天地,而造福由我。

7、袁了凡的《了凡四训》

《了凡四训》是了凡的传世名作,全书由《立命之学》、《改过之法》、《积善之方》、《谦德之效》四部分组成。在这本书里,了凡他用自己其毕生的学问,融汇儒释道三家思想,并结合自身的经历,告诫人们不要被"命数"所束缚,要自强不息。《了凡四训》这本书,也蕴涵着我国传统文化的深邃和智慧,自问世以来,深受读者推崇,也被佛教界称为积德行善、可以改造命运的经典而广为流传。袁了凡和他的《了凡四训》也对个人道德修养的提高的产生着一定影响。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8

标签:命数   立命   贡生   富贵   长寿   禅师   善事   凡夫俗子   定数   功名   天神   孩童   老先生   母亲   努力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