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对汤恩伯恩重如山,临死前却怒称:汤恩伯最多活不过五年

#暑期创作大赛#国民党陆军二级上将汤恩伯是蒋介石的嫡系将领之一。1938至1944年间,他曾任第三十一集团军总司令、第一战区副司令长官、豫鲁苏皖边区总司令兼党政分会主任等职,集党政军大权于一身,拥兵自重,坐控中原,以至于自封为“中原王”。

在汤恩伯的早期军事生涯中,同为国民党陆军二级上将的陈仪是个关键性的人物。他对汤恩伯慷慨解囊,一手培养,大力提携,可以说是恩重如山了。另外,二人既有多年的袍泽之谊,更有一层亲戚关系。

汤恩伯对陈仪也以恩师、长辈之礼相待,往来函电中自称“晚”或“生”,以示敬重,后来更是自称对陈仪“以父事之”,也就是相当于视其为义父。

然而,汤恩伯名字中虽然有个“恩”字,却是一个极其忘恩负义的人,对他恩重如山的陈仪,可以说就是被汤恩伯害死的。

1949年淮海战役结束后,国民党一面假意呼吁和平,一面企图凭长江天堑阻挡人民解放军渡江,妄想作最后挣扎。

时任国民党浙江省主席的陈仪冷静地分析了形势。他不愿与蒋介石一道同归于尽,准备通电起义、弃暗投明,但苦于手中没有足够的武装力量,起义安全无保障,因而总想串连一些军队和他同时举事。

此时,汤恩伯任京沪杭警备总司令和衢州绥靖公署主任,国民党在浙江、上海等地的军队均归他指挥。

陈仪满以为汤恩伯与他亲如子侄,是最可托心腹之人,便对其进行策动。

谁知汤恩伯非但不听,反而发电报给蒋介石,请求免除陈仪浙江省主席的职务,并派特务对他进行严密的监视。

陈仪被免职后,闲居上海,却不知个中原由,也不知自己已被特务暗中监视,因而毫无警惕。到了这时,他想投向共产党的念头,依然很强烈。

4月中旬,国民党政府拒绝在和谈协定上签字,人民解放军即将大举渡江。

陈仪出于爱护汤恩伯的一片好心,再次忠告他,应为自己的前途着想,放弃扼守长江的打算,及早率部起义。

汤恩伯又密报蒋介石,请求将陈仪立即扣押起来。蒋介石电令保密局局长毛人凤和汤恩伯共同执行。

上海警察局局长毛森根据毛人凤的指示,亲率特务逮捕了陈仪,随后由汤恩伯派了一架飞机,将陈仪押解至浙江衢州秘密监禁起夹。

1950年6月18日,陈仪被判处死刑,在台北马场町刑场就义

汤恩伯还无耻地对部下说:“我汤恩伯脑袋最顽固,是块化石。谁要来策动我,谁就要遭到最不好的下场。”

浙江解放前夕,陈仪被转移到台湾,囚禁于基隆,1950年6月18日被枪决于台北马场町刑场,时年69岁。

平时逢人便说“我对公侠(陈仪的别号)先生以父事之”的汤恩伯,到了关键时刻,连对他恩重如山的义父也是可以出卖的。

人们痛斥汤恩伯是个忘恩负义的杀师屠夫,也叹惜陈仪太没有眼力。

有意思的是,陈仪临死前却非常愤怒地说:“那个忘恩负义的家伙,我看他最多活不过五年!”

他所说的“那个忘恩负义的家伙”,毫无疑问就是伤他最深、害他最苦的汤恩伯。至于“最多活不过五年”的论断,与其说是陈仪的预言,不如说是他对汤恩伯其人其事无比愤恨的一种情绪宣泄。

然而令以置信的是,汤恩伯居然真的不到五年就死了。

1954年4月,汤恩伯觉得身体非常不适,去医院一检查,才发现得了直肠癌,随即前往日本求医。但仅仅两个多月后,他就死在东京一家医院的手术台上,当时才55岁。

参考资料:《陈仪全传》(人民出版社)、《汤恩伯传》(人民日报出版社)、《中国国民党二百上将传》(兰州大学出版社)、百度百科等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8

标签:伯恩   人民解放军   衢州   恩重如山   义父   中原   刑场   忘恩负义   台北   总司令   特务   浙江   上将   蒋介石   国民党   上海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