绍兴蕺山上别有洞天!这么多名胜古迹都在这里!

蕺山位于市区的东北隅,据传山上因多生蕺草(即俗称的“鱼腥草”)越王勾践曾采食之而命名。


不过我们民间却因此山南麓曾是书圣王羲之的旧宅而称之为“王家山”。别看此山现在似乎看起来并不见得怎么高大和雄伟,与城内的卧龙山与塔山比起來,似乎也更显低小,但旧时却曾因城垣雉堞蜿蜒于此山之北坡,依然显得气象壮严,别有一番风景!


更兼山上林木苍翠,故当年若能登山四眺,闾阎民居与郭外风光照样能尽收眼底。所以才使得“蕺山晴眺”也成了越中十二景之一,而且此山里面及周围古迹亦有不少,笔者把它整理归纳了一下主要有以下十四处:


(一)蕺山书院


位于蕺山南岗,王羲之故宅戒珠讲寺之后,它起源于南宋乾道年间,是韩琦六世孙韩度从相州(今河南安阳一带)南渡定居越州(今绍兴)后隐居讲学的地方,以后就被称为“相韩旧塾”了。



明朝末年,创建“证人书院”,也称蕺山书院,理学大师刘宗周曾在此讲学创立蕺山学派,故人称其为“蕺山先生”。刘宗周(1578年-1645年),字起东,别号念台,汉族,浙江绍兴府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刘宗周是万历二十九年(1601年)进士,天启元年(1621年)为礼部主事,天启四年(1624)起右通政,参与东林党活动,曾因上疏弹劾魏忠贤而被停俸半年并削籍为民。


崇祯元年(1628年)为顺天府尹、工部侍郎,十四年(1641年)为吏部侍郎,不久升任左都御史,因上疏与朝廷意见不合再遭革职削籍。南明弘光朝复官,又因与马士英、阮大铖不合而辞官归乡。清兵攻陷杭州的消息传到绍兴时,正在进餐的刘宗周即推开食物恸哭绝食。期间,清贝勒博洛以礼来聘,刘宗周“书不启封”。绝食二十三天,于弘光元年(1645)农历闰六月初八日卒。



刘宗周曾在东林、首善等书院与高攀龙、邹元标等讲习,后筑蕺山证人书院讲学其中。学宗王阳明,提倡“诚敬”为主,“慎独”为功,人称“千秋正学”。黄宗羲、陈确、张履祥、陈洪绶、祁彪佳等著名学者与气节之士均出其门下,世称“蕺山学派”。所著辑为《刘子全书》《刘子全书遗编》。




(二)范蠡祠


原来在山之东麓天王寺后,祀春秋战国时的越国大夫范蠡,该寺最初系明代通判马承学所建,以后又附祀了范仲淹及其子纯礼,故此祠亦被称为“三贤祠”。但此祠今已不存。




(三)王右军故宅


蕺山之南麓,书圣王羲之,官至右将军,故被后世称为“王右军”,他曾任会稽内史,在蕺山南麓营建别业,其中有书楼台榭,有鹅池、墨池。后来舍宅为寺(即今戒珠寺),据传最初寺前曾有鹅池、墨池各一,现尚存墨池。




(四)王右军祠


原来在戒珠寺东。王羲之任会稽内史时,恤民赈灾,当时赋役繁重,他上疏争免,加惠地方,同时他书法超绝,后人景仰他,特建祠祀之。明嘉靖十年(1531)知府洪珠,移祠于戒珠寺佛殿之西,惜今已不存。




(五)沈文肃公祠:


原在山之南麓,祀沈绅,绅字公垂,会稽人,宋仁宗宝元元年(1038)进士,官至资政殿大学士、赠少师,死后谥文肃。原来祠的头门在戒珠寺西边,祠的正堂是上世纪上世纪八十年代的蕺山中心小学的校舍。




(六)汤公祠


原來在山之东南麓旧蕺山书院内,祀明太守汤绍恩,汤在任时建造三江闸,造福地方,因立祠祀之,惜今已不存。




(七)刘忠介公祠


(即刘宗周,谥忠介),原来在旧蕺山书院内。刘宗周是具有民族气节的学者,据《嘉靖山阴县志》记载:“刘公理学忠节,彪炳寰区,为前明三百年颓波砥柱”。




(八)刘念台(宗周)故居


刘曾结庐于蕺山之东麓,晚年居家讲学于蕺山书院,其故居在今西街十八号,虽原貌已非,但梁栋尚可窥见,其厅中原悬有“一代完人”匾额一块,“文革”时期才被拆掉。门前旧有明末遗臣刘念台先生故里石碑一块,上世纪八十年代建路时才被拆去。




(九)今是园


在山之东麓,明代大方伯(类似布政使一类的官)邢淇瞻于崇祯十五牟(1642)所建。颇具规模,因地势高下,建有冬青阁、秋水轩、奎璧亭、三益堂、听嘤处、船楼、水池等。邢淇瞻与刘宗周是邻居乖挚友,当时常聚集士绅学子讲学、刘因而为他作记,可惜以上建筑均早已不存,其遗址在原来的蕺山中心小学的体育场一带。




(十)蕺隐斋


据《绍兴县志资料》山阴部之古迹中记载:“儒者王庭吉家于蕺山之阳(南面),名读书之斋曰“蕺隐”。




(十一)包殿


山之西麓即西街旧包殿弄内。供奉宋包拯。是绍兴城中创建较早、规模较大的包殿,民间称为老包殿,解放初尚存,后被绍兴瓷厂扩建为厂房。




(十二)北天竺


山的西南坡、原有的沈文肃公祠的后面,因蕺山处在绍城之北,故名北天竺。有磴道七十余级,上有殿宇五间二进,后进中间塑有观音像,前进塑存多种神像,建筑颇有气势,解放后在上世纪的六十年代曾举办过广播学校,后划入蕺山中心小学统一拆建为校舍。最近正在重新修复,以下便是今年七月一日笔者所摄的正在修复中的北天竺山门。




(十三)兼山亭


原来在山之巅,是明嘉靖十五年(1536)知府汤绍恩、推官陈让所建,后圮。清康熙二十年(1681)知府王之宾重建,明代进士范其铸曾作记并赋诗:“一峰高峙冠东华,此际登山兴转赊,云满千家映雉堞,风吹万户漾桑麻;雕梁新弃承朝日,画栋重开噪晚鸦;越国千岩仍在望,风流刺史迹堪夸。”清代诗人朱彝尊等亦有诗。




(十四)王家塔


在山之巅,始建时间不明,或就兼山亭旧址所建,塔仅一级加顶。民间均称其为王家塔。此塔早在一九三七年冬倒塌,一九四一年日寇侵占绍城时曾在其塔基建碉堡,抗战胜利后平毁,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曾在其上建造绍兴电视台的发射塔。




(十五)摩崖石刻


山之东麓有唐代董昌生祠题记“唐景福元年(892)岁在壬子准敕节度使相国陇西公生祠堂,其年十二月十六日兴工开山建”六行大字。其左上角又有“半闲坡”三字,据《绍兴县志资料》此字可能是明朝所刻。此石刻至今仍留存着,近年又在石刻上面加建了亭子,予以保护,现已成为绍兴市级文保单位。




(十六)元迈里古思墓


在山间,只是方位未详。迈里思古字善卿,宁夏人,元至正进士,授绍兴路录事后又任江南行台,保障绍兴,境内晏然,邑人颇感之,卒后葬在蕺山。只是此处现巳难以寻访。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1

标签:绍兴   山阴   王羲之   崇祯   天竺   县志   知府   别有洞天   名胜古迹   进士   元年   书院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