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3年,开国上将探望战友,发现他看病都没钱,县委:怀疑他是特务

“你终于来了。”这个骨瘦如柴、形容枯槁的老人,颤颤巍巍地伸出手,一脸小心握住杨得志的手。

杨得志简直不敢相信,眼前的老人竟然就是自己曾经的老战友李祥。他紧紧回握住老战友的手,一时间有些哽咽。

“这到底怎么回事?”杨得志回头问陪同他来的县委。

县委看了看两人,露出一副恍然的表情,紧接着就是发现自己做错了事的忐忑不安:“这个人,我们一直怀疑他是特务。”

开国上将杨得志的这位老战友,究竟是个什么样的人?为什么县委会认为他是特务?这件事最后又是怎样收场的呢?

投身革命

1912年,侯礼祥出生在湖北省一户富裕人家。父母十分重视对他的教育,所以侯礼祥从小就被送进私塾读书,学会了认字。

只可惜,侯礼祥12岁那年,他的父母就相继离世,原本的幸福生活一瞬变得孤寂且清苦。

失去了收入来源,侯礼祥想要继续读书是不可能的了。那时的他,就连填饱肚子都很困难,尚且年幼的侯礼祥只得出去做工挣钱。

为了尽可能多挣到些钱补贴家用,侯礼祥来到了荆州城,想找份稳定的长期工。但那时的社会正处于一片混乱之中,成年人都不好找工作,就更别提侯礼祥这个小孩子了。

最后,侯礼祥只找到了一份临时工的活计,用微薄的薪水勉强养活自己。

就这样干了几年,身上依然没有多少积蓄的侯礼祥开始想要改变现状。现在的他已经长大了几岁,身体也强壮了些,可以做些以前做不到的事了。

1929年的一天,侯礼祥遇上了几个他的江陵老乡。老乡见老乡,他们一见如故,说了不少话。老乡告诉他,红军正在各地扩编,在湖北也有招人。

侯礼祥顿时来了兴趣。这些年来,他虽然没亲眼见过红军,但也从往来的人们口中听过不少关于红军的光辉事迹。他知道,红军是一支从百姓中出来的队伍,致力于将百姓从长久以来的压迫中解放出来。

他当即决定要加入红军。

四处打听一番之后,侯礼祥来到报名点,向工作人员表示自己要参军。工作人员为他登记的时候出了点差错,把他的名字写成了“李祥”不过侯礼祥没有太在意,觉得不过是个名字而已,周围人平时也都用“礼祥”来称呼他。

此时的侯礼祥怎么也想不到的是,就是这个“小错误”在后来给他带来了大麻烦。不过这也是后话了。

英勇奋战

他以“李祥”的名字进入了红五军,从此开始积极参加革命。面对敌人的枪弹,侯礼祥毫不畏惧,他同战友们一同英勇奋战,为革命事业立下了不少功劳。

凭借出色的表现,侯礼祥在军中晋升得十分迅速。到了1935年,他已经成为红一军的一名营长。而当时他的上级团长,正是杨得志。

杨得志对自己这个下属的表现一直看在眼里,他深知这是位优秀的战士,所以对侯礼祥十分欣赏。

红一军经历过许多艰难且危险的战斗,其中最出名的,如飞夺泸定桥等,其中都有侯礼祥的参与。随着与侯礼祥并肩作战的次数越来越多,杨得志对他也越来越信任,常常把最重要的那些任务交给他去办。

被上级寄予厚望的侯礼祥也从未辜负过这份信任,每次任务都完成得十分出色,让杨得志等上级大加赞赏。

在后来的腊子口战役中,杨得志在战斗中身受重伤,侯礼祥当机立断地为他进行掩护,这才安全从战场上撤离。

在那之后,杨得志就对侯礼祥更加器重,两人之间有了深厚的战友情谊。没过多久,杨得志晋升为师长,他很快就将侯礼祥提拔为团长。

可惜的是,两人能够并肩作战的时间不多了。在后来的一场战役中,侯礼祥不幸受了难以治愈的重伤:他的右腿被一枚地雷炸伤,给他留下了严重的后遗症;他的颈部也被一枚子弹击中,这一枪几乎是致命的,侯礼祥差点就没了性命。

遭受如此严重的创伤,侯礼祥已经难以继续在前线作战,组织便将他调往后方,作为地下党员活动。

潜入国党

侯礼祥回到了自己的家乡,准备着手进行地下工作。当时这里还是国民党控制的地区,所以侯礼祥没有向任何人提起过自己的参军经历。党组织发给他的荣誉证书,也不能让别人看到。

他也不再使用身在红军时的“李祥”之名,而是恢复了自己的本名“侯礼祥”,作为一个看似与两党都毫无关系的普通人生活下去。

侯礼祥的生活逐渐走上正轨,他在家乡与一个姑娘相爱,两人很快结为夫妻,一起开了家棋牌室。

但也许过得好就是容易招人惦记,某天一早,侯礼祥醒来时,发现自家的房子几乎被搬空了,就连那些我党的荣誉证书也不翼而飞。

这下,就没有什么东西能够证明曾经有“李祥”这个人在红军中英勇作战了。

侯礼祥立刻找到当地的组织联络员,向他说了这件事,想重新办理一份身份证明。但当时正好有一项极其重要的任务需要侯礼祥完成,联络员希望他先去执行任务,完成后再办。

这项任务是让侯礼祥潜入国民党内部,好获得更多国民党情报,并协助其他地下工作者。

于是,侯礼祥开始四处打听当地国民党组织的情况。经过一番努力,他成功进入了国民党,成为一名“联保主任”。

就这样,曾经的红军李祥消失了,国民党中则多了一个联保队长侯礼祥。

侯礼祥在任期间,为我党提供了许多重要情报,立下了不少功劳。

但没过多久,国民党就发现了当地的地下组织,将其全部消灭。侯礼祥一时间成了断线的风筝,只能继续潜伏在国民党内,等待与党组织恢复联系。

这一等就是好几年。侯礼祥最终意识到,自己很可能已经无法再联系上党组织了。这样一来,继续在国民党任职也就没了意义。

恢复名誉

新中国成立之后,因为曾在国民党任职的经历,侯礼祥很快就作为“特务”被抓了起来。侯礼祥想要辩解,但他也拿不出证据,实在是束手无策。好在他在国民党时也没做过什么坏事,最后只得到一个回家乡劳作的处置。

因为他曾经受过伤,干农活时动作很不利索,所以常常遭人白眼,受尽冷落。

侯礼祥想要改变这种情况,便给曾经的老上级杨得志写了信,在信中说了自己的情况,希望他能为自己作证。

收到信的杨得志简直惊呆了。当初“李祥”离队之后,两人就失去了联系,他还以为“李祥”已经牺牲了!

经过一番调查,杨得志确认信中所说内容属实,便为侯礼祥写下一封证明信,寄了过来。

侯礼祥满以为这样自己就能恢复名誉了,可当他激动地拿着证明信前往当地政府时,工作人员给出的反应却给了他当头一棒:

“这也只能证明你当过红军,可谁知道你后来进了国民党是怎么回事?”

侯礼祥傻了眼,但这件事他没办法证明,因为当初指派他的上级和与他接头的地下党都已经不知所踪。

于是,他只能回到家中,继续日复一日地干着农活,遭人冷眼相待。但即便如此,他也没有放弃,他相信党不会忘记他,自己一定能够恢复清白。

这样的生活一直持续到1973年,杨得志将军被调往武汉军区作为司令员。他想起了自己那身在湖北的老战友“李祥”——不过现在应该叫“侯礼祥”了,就想去看看他。

然后,就发生了开头那一幕。

杨得志将军愤怒地让县委对此事进行彻查。很快,侯礼祥就得以恢复身份和名誉,国家也为他发来补助,改善了他艰难困苦的生活。

1991年,侯礼祥离开了人世,享年八十岁。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02

标签:特务   县委   证明信   党组织   上将   英勇   红军   国民党   战友   老乡   上级   地下   发现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