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经国怀疑贾亦斌“投共”,蒋介石电邀赴溪口,贾作了哪些准备

前言

1946年春,从陆军大学毕业后的贾亦斌,进入系统后,他对国民党官场的黑暗越来越感到嗤之以鼻。与之有同样想法的是,贾的好友段伯宇,经商讨,两人都认为“要有实力,要掌握武装!”

这为后续贾亦斌率部队起义埋下了伏笔……

贾亦斌与共产党联络密切,引起了蒋经国的注意

1948年秋,贾亦斌受蒋经国的邀请,去上海协助“打老虎”。

在上海待了一段日子后,贾亦斌去了一趟镇江。镇江是当时江苏省政府所在地,曾在那边做过第一绥靖区主任的贾亦斌故地重游,为“掌握武装”作准备。

期间,他还在中山陵约见了段伯宇,两人对时局做了看法交换。

贾亦斌说,一,蒋经国“打虎”彻底失败;二、镇江之行,发现了不少与他想法契合的老战友。

为了取得自己建立武装的机会,段伯宇叮嘱他,要和往常一样,与蒋经国继续保持联络。

蒋经国回到南京后,立马就变得萎靡不振,经常喝得酩酊大醉,贾亦斌去看望他时,只觉得一派凄惨景象。

接着,贾亦斌与段伯宇商量,认为当下最重要的事情,就是和共产党接上联系。1948年底,在段伯宇的表弟联络下,终于和中共中央上海局接上了关系。

至此,在党的领导下,贾亦斌等人开始了起义之路。

与此同时,蒋介石妄图凭着长江天险,调重兵扼守,以此阻挡解放军的进攻。在蒋的谋士圈中,“国防部参谋次长”林蔚出点子不少。

之后,蒋介石授意林蔚组建30个新军。由于贾亦斌的工作,与培养、训练干部相关,正巧林蔚就需要大量下级干部。于是,林蔚主动找到贾亦斌寻求帮助。

贾亦斌一听,觉得是组建自己武装的好机会。他便投其所好,向林蔚保证至少能召集到1万人。

为了更好地参与进去,贾亦斌还主动要求负责动员和组织训练。林蔚简直是感激涕零,连忙表示,“要什么,给什么。”

不久,这支部队组建成立了,名称简称为“预干总队”。贾亦斌被任命为兼总队长。

为了把这支部队牢牢地抓在自己的手里,贾亦斌在干部配备(选用跟随贾亦斌多年的老部下)、编制、思想训练、装备(配有美式步枪、冲锋枪等轻型武器)等都作了周密的安排,以使其成为一支调得动、拉得走、打得响的战斗部队。

蒋经国对于这支部队的建立是极为重视的。当时,身在杭州家中的他,还特意给贾亦斌发电祝贺。

然而,令蒋经国想不到的是,正是这支部队,后来竟成为反蒋起义的发动者。

随着国民党节节败退,贾亦斌听说政府将要很快地从南京迁到广州。这是一个关键的节点,贾亦斌马上召集段伯宇等人到南京商讨。

在这次秘密的小会上,贾亦斌提出在南京发动一次“西安事变”式的突然袭击,将蒋介石和在南京的国民党主要军政人员都抓起来,送到解放区,使内战早日结束。

这个想法虽然是好的,但实行起来困难重重。段伯宇说了三点,一,搞革命不能感情用事;二、反蒋要有准备,有计划地去干;三、要积蓄力量,等待时机行动。

经反复谈论,最终贾亦斌等人同意了段的意见。

1949年1月21日,国民党政府迁往广州。此时,虽说蒋介石已“引退”,但实际是“隐”而不退。他以国民党总裁的身份,在老家溪口继续遥控、操纵着国民党政府的军政大权。

在蒋介石的受命下,预干总队奉命调驻浙江嘉兴。为了加速组建30个新军的步伐,尽快满足提供1万名军事干部的需要,蒋介石下令立即扩大预干总队。

2月,预干总队改名后,简称为“预干团”,由贾亦斌兼任团长。

与此同时,中共中央上海局策反委员会书记张执一主动找段伯宇谈话,商定将“预干团”交由他们掌握和直接领导。为了顺利开展起义的准备工作,段伯宇选定了他弟弟段仲宇的公馆作为联络机关。

以后,贾亦斌与段伯宇等人就在这里碰头,开会。多次会上,起义方案想了很多,也被否定了很多。

张执一强调,贾亦斌所领导的“预干团”是蒋经国的嫡系部队,若是这支部队在蒋统区的心脏——宁沪杭地区起义,可以达到动摇蒋的总后方基地的作用,其政治影响极大。

即便起义不能取得军事上的胜利,就是拖垮这支嫡系部队,也可以打破蒋介石建立30个新军的计划。那样对解放军渡江作战,可以说是起到了“配合策应”的作用。

这个想法得到了在场的人一致肯定。

“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贾亦斌的频繁活动,引起了国民党情报部门的注意。蒋经国已经起疑,会怎样对待这个昔日倚重的“弟兄”呢?

贾亦斌溪口之行,九死一生

1949年3月初,蒋经国突然从溪口打电话给贾亦斌让他立即去见蒋介石,随后又连续发来几封电报催促。

贾亦斌想到,让他去溪口就是赴“鸿门宴”,结局难以预料。他知道,肯定是蒋经国已经盯上他,对他的言行加深了怀疑,才有了这样的特殊安排。

此时,贾亦斌很是纠结,去或是不去?毕竟他作为起义的领导者,直接关系到起义的成败。在与张执一、段伯宇等人商量、分析,大家都认为蒋经国不可能掌握贾亦斌和地下党联系的真凭实据。

直白地说,就是贾亦斌并未暴露身份,蒋经国对他只是怀疑。

在这种情况下,如果贾亦斌不去,倒反而会使蒋氏父子增加对他的怀疑,并可能先采取行动,将起义扼杀在摇篮中。

由此,贾亦斌决定还是去为好。

于是,贾亦斌十分坦然地随同“国防部监察局局长”彭位仁一起乘船去了宁波,然后转乘汽车去溪口。

到了地方后,已经傍晚了,他二人就住进了武陵学校的一个房间。当晚,蒋经国没有露面。

贾亦斌躺在床上,辗转反侧难以入睡。他反复想着临行前党组织的有关指示,诸如,见到蒋氏父子后的态度,要表现得与其他将领一样自然。

次日清晨,“预干团”上校主任秘书楼锡源趁着彭位仁不在,走到房间悄悄地与贾亦斌说,有人和蒋先生告密说你思想有问题,准备带着队伍投共。

到了8点,蒋先生会找你谈话,谈得好没得事,谈得不好就别想着回去了。

说完,楼锡源匆匆离开了。

果然,这与贾亦斌想得是一样的。接下来的每一个决策,都会影响他的生死,以及起义是否能成功。

在这生死存亡之际,贾亦斌的头脑反而格外的冷静。他开始为之后的事情,做些准备。

他首先想到彭位仁是他的老上级,两人的感情一直都很好。当年贾亦斌进陆军大学时,都是彭位仁推荐的。贾亦斌想争取彭位仁的同情,让他向蒋经国进言。

过了一会儿,彭位仁散步回来了。贾亦斌就一副满怀委屈的神态,向他哭诉说蒋听信告密而对他产生怀疑的事。彭位仁听后,说贾亦斌是得罪人了。怪他爱发牢骚。

从彭位仁的语气中,可以听出他对贾亦斌是很同情的。

8点多,蒋经国果然约他在一个会议室碰面了。此时,蒋经国早已没了“打虎”失败的颓废,一副严肃的态度。

贾亦斌后来回忆说:

“此次见面没有了以往朋友之间的温情,他态度严肃,话语不多,两只明亮的眼睛始终在打量我,透出一股肃杀之气。”

蒋经国先开口问,贾亦斌部队怎么样?贾亦斌很淡然地说,官兵们都想念领袖,希望领袖去训训话,以安抚军心。

蒋经国很干脆地说,不可能。

贾亦斌又问,领袖没空,你能不能去?

蒋经国又简短地说,我没有空。

随后,蒋经国突然转变话题,“预干团”开往福建建阳。贾亦斌快速反应,知晓这是在试探他,便说这就回去把部队带去建阳。

为了早点脱离“虎口”,贾亦斌提出,可否让他早点回去做准备?蒋经国直接拒绝了,让他住几天,之后蒋介石还要找他谈话。

说到这里,蒋经国宣布谈话结束。

随后的几天,蒋经国每天派他的秘书萧涛英陪着贾亦斌游山玩水,其实是在监视考察他。另外,蒋经国还派人到嘉兴的“预干团”进一步调查贾亦斌的情况。

这些日子,贾亦斌是心急如焚,度日如年。他曾想着逃跑,但由于监视太严,根本抽不出身。

这天,蒋经国突然叫贾亦斌过去,说是领袖要在武岭学校看戏,是上海京剧团的。要贾亦斌作陪。

贾亦斌很奇怪,但同时也警惕了起来。他想到可能是“戏中戏”。

等贾亦斌按时到了武岭学校后,感觉气氛有些出乎他的意料。蒋介石和家人都在认真地看戏,没有其他反应。期间,贾亦斌说,他曾有过效仿荆轲刺秦的想法,但他又想到地下党领导告诉他的“我们无产阶级革命不主张暗杀”的话。遂止。

戏后,蒋氏父子对贾亦斌的考察告一段落,显然是没有找到她“投共”的证据。但是,蒋经国仍然没有放他回去的意思。

贾亦斌担心日久生变,便一直在寻找机会脱身。

不久一天,贾亦斌照例又被人陪着“游山玩水”。在下山途中,正巧碰到了蒋经国陪同阎锡山上山。那天,蒋经国的心情特别好。贾亦斌就趁机说,溪口的景色已经领略完了,想着赶紧回嘉兴为部队开往福建做准备。

蒋经国点点头,竟同意了。

贾亦斌见状,可谓是一刻不敢耽误,当天就离开了溪口。

贾亦斌的危险结束了吗

贾亦斌回去后,就与张执一、段伯宇等说了这次的溪口之行的情况。鉴于他已受到蒋经国的严重怀疑,提出必须加紧起义的准备工作。

为了防止国民党迫害,贾亦斌必须把他的母亲,妻儿安置妥当,以解后顾之忧。

当时,为了保密,贾亦斌无法向家人透露行动内容。当他为了起义忙得不可开交之时,他的妻子是理解的。

他的妻子曾对来看望的段伯宇说:“我了解亦斌是个很正直的人。我相信他做的都是好事,绝不会做坏事。所以,请你放心,我绝不会妨碍他,影响他。”

段伯宇将此话带给贾亦斌后,他非常的感动。之后的日子里,贾亦斌做事的劲头更足了。

1949年3月,当起义工作秘密进行时,预干团对外联络组组长向他报告了一个紧急情况,说“国防部”已经下令,将他所任的三个职务全部撤掉,调为“国防部部员”,派往南京卫戍总司令部服务。

其实,贾亦斌对国民党的官职已经不在乎了。可此举是一个重要信号,说明蒋经国对他的怀疑已经到了顶峰。这么做,就是为了将贾亦斌和预干团的联系一刀切断,预防这支部队出现“异动”!

事态发展不利,当贾亦斌的撤职命令下达后,预干团的官佐、学员就哄闹起来。有的扬言要上南京请愿,还有的甚至表示要上山打游击。这就不得不说,贾亦斌的心思了。

他在培养这支部队的初期,就与他们建立了十分深厚的感情。

不过,“胳膊扭不过大腿!”贾亦斌还是要离开。3月底,贾亦斌从嘉兴到了上海后,入住了吴宫饭店,随即发现有特务跟踪。这让他觉得情况十分危急,在地下党的帮助下,贾亦斌摆脱了特务的盯梢,去了中共的一处联络站。

与此同时,国民党政府拒不接受共产党提出的和平谈判条件,准备负隅反抗。在这种情况下,上海地下党向贾亦斌发出指示,决定预干团在嘉兴起义。

贾亦斌非常激动,他庄严表示,一定不辜负党的信任,坚决完成党所交给的光荣任务!

嘉兴起义的成功,贾亦斌的贡献是巨大的。他的思想是有高度的,正如起义前他向党组织说的那句话:“万一我牺牲了,请求党组织批准我成为一名光荣的中国共产党员!”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08

标签:建阳   蒋介石   国防部   蒋经国   镇江   嘉兴   新军   总队   南京   党组织   国民党   上海   领袖   部队   想法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