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侯尚干庵塔

全景

塔身

庵塔又名安塔、雁塔,位于闽侯县尚干镇的塔林山顶上。由梁克家撰写、成书于南宋淳熙九年(1182年)的《三山志》中提到:“方山在州南重江(今淘江)之外,九鼻东向,正北远望,突兀端方,直下数千尺,故名。”“塔林寺,在方山下,太建年置。”

有观点据此认为庵塔也建于陈朝太建年间,距今已有1400余年。然而《三山志》中仅说“(方山)上有阿育王塔,因而建寺”,却未提到方山下塔林寺里的庵塔。鉴于《三山志》中对寺庙中的戒坛、塔幢、亭榭、碑铭等重要建筑往往有所记载,以庵塔之突出却在书中只字未提,这显然不合理。其实从形制、装饰等方面的特点来看,庵塔当为宋塔,而且可以进一步地推测其修建应是淳熙九年后的事。

庵塔为仿木构楼阁式实心石塔,采用灰白色粗砂岩石材建造,七层八面,塔高约8米,自上而下由塔刹、塔身和塔座三部分组成,其中塔身和塔座布满了工艺精细、题材丰富的浮雕,主要采用宋代《营造法式》中的“剔地隐起”“剔地起突”“素平线刻”,即浅浮雕、深浮雕和线雕三种工艺。

塔刹因早年受雷击,连同第七层的部分塔檐都遭到较大损坏。如今刹杆、刹座基本完整,刹身仅存四层相轮,刹顶的宝珠等构件已不见。此外不知何年修缮时竟又误将刹座置于四层相轮之上,深以为憾。

塔身共七层,第一层的八个面均浮雕佛教西方三圣像,三者结跏趺坐于莲台,面容端庄祥和;居中者为佛陀,肉髻高耸,褒衣博带,手结与愿印,或说法印,或禅定印;左右的胁侍菩萨头戴华丽的宝冠或简朴的毗卢帽,手结禅定印或合十印。其余六层各面皆线刻一壶门,门内浮雕佛像一身,造型与第一层塔身雕刻的佛陀基本无异。

每层塔身有八根角柱,无铺作层,一檐一平座。角柱为瓜棱柱造型,无柱础,柱顶置栌斗承梁。“檐”指八角形的塔檐,以混肚石叠涩的形式出檐,每面塔檐的屋面有七道瓦楞,所雕刻的瓦从形状上看用的是筒瓦,檐口部分瓦当、滴水皆具,细节尽显。

塔檐的所有角梁前端均有一个上下钻透的小孔,原是系风铃之处。遥想昔日每有淘江上的清风拂过,塔上风铃错落作响,清澈空灵之声数里之外可闻。“平坐”也叫阁道,相当于每一层外围的一圈“阳台”,并可供人通行。由于庵塔没有铺作层,所以每层的平座直接置于下层塔檐上,不设栏杆。平座的雕饰较简单,每面仅以立柱间隔,各做一个线刻的壶门开光。

塔座是庵塔雕饰最丰富精美的部分,由两层须弥座构成。第一层须弥座结构略为复杂,自下而上依次是圭脚、两层下枋、下枭、束腰、上枭。八只圭脚外翻,为如意头造型。两层下枋叠涩收进。第一层下枋的各面间隔浮雕一组四朵的飘带如意祥云和一对飞天。飞天面相丰圆,长眉修目,戴宝冠,梳高髻,身披飘带,下着长裙,手捧摩尼宝珠或花篮。

第二层下枋的东南西北四个面分别是代表春夏秋冬四季的花卉,其余四面则各雕一对飘带如意祥云纹饰,寓意四季吉祥如意。下枭和上枭分别作单层的覆莲和仰莲雕饰。束腰是须弥座装饰的核心部分。本层须弥座束腰的八根角柱为高浮雕的力士造型,或蹲,或坐,或单膝跪地,肩扛手举,十分生动。各面则间以双狮戏绣球和牡丹的雕饰。

宋代狮子较之汉唐最显著的变化是向生活化和装饰化发展,不仅造型趋于写实,雕工技艺更加纯熟,装饰意趣也更加浓厚,尤其是身上开始雕有项圈、铃铛、绶带等装饰。牡丹纹在宋代十分流行,构图也更为丰富成熟,时而舒简,时而繁密,充满雍容华贵之气韵。这些特点在庵塔的雕刻上都有鲜明的反映。狮子与牡丹,动静等观,相映成趣。

第二层须弥座结构较简略,其下枋和下枭合而为一,下枋表面满饰如意云纹,下枭为单层覆莲。上枭最为厚重,故采用了三层的仰莲雕饰。束腰的角柱为武士造型,与第一层须弥座角柱一样也采用高浮雕。武士头戴兜鍪、顶缀缨饰、身披铠甲,皆端坐于方墩上,或持宝剑,或持降魔杵,或双手合十,神情安详,不怒自威。

各面间隔浮雕双龙和双凤纹饰。庵塔上龙的形象皆为双角三爪,阔口利齿,须发皆张,身形矫健虬壮,显得跃动而刚猛。宋代开始朝廷规定皇帝用五爪龙,王侯用四爪龙,因此民间的龙也就只能是三爪或两爪。凤的造型线条柔和,羽翼开阔而层次丰富,尾羽悠长飘逸,上下翻飞,呈现出隽秀优雅的气质。相较于第一层须弥座束腰装饰的特点,不难看出第二层须弥座束腰部分表现出的则是刚柔并济、阴阳调和的特点。

三国时期福建为孙吴政权治下,佛教大约在此时传入,尽管较中原晚了200余年,但发展迅速。西晋太康三年(282年)在福州城北创建了最早的佛寺绍因寺。南朝时就已“塔院剧增,浮屠相望”,这里的浮屠指的就是佛塔。五代闽国时期,在王氏大力提倡之下,福州已有“佛国”之称。进入宋代后,佛教在福建达到鼎盛,仅福州一地的寺庙就达1500座以上,“闽中塔刹之盛,甲于天下”。曾在北宋真宗时期任福州知州的谢泌在《福州即景》一诗中也生动地描绘了这一盛景:“城里三山千簇寺,夜间七塔万枝灯。”

历经近千年的沧桑之后,昔日的古寺古塔大多已踪迹难觅。《福州即景》中提到城内七塔,如今仅剩下乌塔和白塔,后者还是明代重修的。据笔者统计,在福州各县区至今尚存的五代至两宋时期古塔不到20座,像庵塔这样保存较为完整的更为稀少。(吴卫 吴爽 文/图)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9

标签:塔林   方山   闽侯   祥云   角柱   塔座   飞天   佛教   束腰   飘带   雕饰   如意   福州   浮雕   宋代   造型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