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家关闭“城市店”,进入市中心梦终

记者 | 邓依云、徐弢

编辑 | 吴洋洋


营业不足两年,宜家在中国内地的唯一一家城市店——上海静安城市店就要关店了。


7月13日,宜家中国宣布结束静安城市店的试点,并于今年年底停止该店运营。“在为宜家全渠道布局打下重要基础的同时,宜家静安城市店作为实验店,已经基本完成了现阶段任务。”宜家中国在公告中称。


宜家静安城市店于2020年7月23日开始营业,其位于上海市中心最为繁华的地段之一——静安寺商圈。该店500米范围内,有芮欧百货、静安嘉里中心、晶品购物广场等多家购物中心。该店营业区域共3层,总面积约3000平方米,仅为宜家的标准商场“蓝盒子”面积的约1/10。



宜家上海静安城市店2020年7月开业。

静安城市店是宜家“全渠道转型”中的一次尝试,开设之初就被定义为“实验店”。2020年接受《第一财经》YiMagazine旗下“未来预想图”的采访时,时任宜家中国区副总裁弗朗索瓦·勃朗特(Francois Brenti)曾表示,城市店离消费者更近,可以让顾客在15分钟内抵达,是“新型门店模式在中国的落地和本土化”。


不过,过去3年,宜家为接近消费者所尝试的店型——从PUP(Pick-up and order point,宜家订货中心)到购物中心店,此前都已关闭。此次静安城市店宣布停止运营,意味着宜家进入市中心的尝试都失败了。


01


跨出郊区、进入市中心的3次尝试


自电商崛起,消费者越来越少开车到郊区宜家逛上一天,带走那些能激发他们家庭生活热情的大小物件,宜家首要应对方式不是变身为一家电商公司,而是把自己缩小,跻身租金昂贵的市中心——最起码离宅家一族们更近一点儿,或者干脆直接存在于他们的日常生活动线上。


宜家为此在市中心尝试过多种类型的小型门店。


早在2016年,宜家就在温州开设了一家总面积仅有2000平方米的PUP。这家PUP店铺位于温州的一家购物中心底层,仅陈列2000余件商品,远少于一般标准商场的9000余件。


并且,该PUP店以小件商品为主。消费者可以在线下购物时直接带走这些小型商品,但如果要购买其他商品,尤其大件家具,消费者就要在店内店宜家订货系统下单。货品由就近的宜家商场或分拨中心配送,消费者可以几天后到店自提,也可以邮寄到家。一年后,宜家在北京五棵松也开设了同样的PUP店。


通过PUP模式,宜家试图将线上和线下体验相结合,既迎合那些不怎么愿意走出家门、热衷网购的年轻消费者,又延续其坚持了70多年的线下销售模式。


但对追求网购体验的消费者来说,这种模式意味着消费者无论如何都需要到店一趟,与在家直接通过网络下单并等待送货上门的便捷体验相去甚远。宜家显然也意识到了这个问题,2018年,宜家将两家PUP店都改为了“体验中心”:原来的仓储面积被压缩,销售面积增加,不仅增添了更多可直接购买的商品,还增设了全屋家居设计中心、休闲区等,不再仅强调自提和送货服务。

“城市店”是宜家在电商时代不愿放弃线下销售模式的另一尝试。


早在2018年年初,宜家便透露了开设市中心门店的计划。2019年,宜家全球第一家城市中心店铺在纽约曼哈顿开业。这家店实际上是“宜家设计工作室”(IKEA planning studio),空间主要由样板间组成,专注于厨房、浴室、卧室提供一对一家居设计服务,而提货区面积较小,消费者可以选择直接送货到家。简单来说,设计工作室更多是一个展示的场景和提供设计服务的地方,让消费者在网上下单之前能够看到实物。


位于纽约曼哈顿的设计工作室开业时,宜家曾宣称要在3年内在全球主要城市开设30家类似的设计工作室,此后也先后在伦敦、柏林、东京等城市开店。此外,宜家还有其他开设在市中心的小型商场,进驻纽约、东京、巴黎等城市。位于上海静安的城市店便是其中之一。


静安城市店的选址并不在周边消费者的日常动线上。它位于一个交通繁忙的十字路口,其中面向静安寺那一面还没有可以直接过街的地面人行道。而且,店铺虽然临街,但走入店内还要迈上几节台阶。除非刻意前往,很少有人会像随脚走入一家便利店那样进入这家宜家门店。

不过,由于地段优越,这家店的人流量在午餐时段并不小。
工作日的中午用餐时段,静安城市店3楼的餐厅几乎没有空位。相比宜家上海的其他门店,这家城市店的顾客餐厅提供的套餐组合选择也更加丰富,价格在19.98-44.98元不等。


宜家上海静安城市店开业之初就设置了轻食集。 | 图片来源:宜家上海静安城市店

不过,人流量并未转化为家居商品的现金流。曾在该门店任职的宜家前工作人员对《第一财经》YiMagazine称,该城市店的生意转化效果并不好,“许多人只逛不买”。


图片来源:《宜家怎么突然想去市中心开店了?》

“宜家的消费者心智仍是购买大件家具,购买小件商品往往是出于冲动性消费,因此小件商品能够带来的销售有限。”上述宜家前员工说。在宜家的标准商场里,小件商品也常常被放置在各处,用来激发消费者的购买欲望。但以小件商品为主的商品结构不足以支撑城市店的运营。


而宜家标准商场中按照住宅实景布置的样板间、精心规划的能够让消费者逛完所有区域的购物动线、附带的餐厅和小食店,这些吸引消费者长时间留在宜家商场消费的购物环境,在面积有限的城市店里消失了。考虑到空间限制,静安城市店开业时仅有3500件陈列商品,虽然比PUP店多出3/4,但远少于标准商场的9000余件。


在上海静安店关闭之前,宜家在纽约曼哈顿的城市店也在营业两年后宣告关闭,原因是市中心租金高,但客流量低于预期。


在市中心的购物中心开店是宜家试图挤进市区的最后一项尝试,不过同样并不顺利。2020年3月,宜家租下上海杨浦国华广场的一楼和二楼,开出一个总面积约8500平方米的门店。这家门店是宜家进驻购物中心的首次尝试,不过,2022年7月,宜家就宣布关闭了这家门店。


02

全渠道转型,最后只剩“蓝盒子”和电商


2019年,宜家中国提出了为期3年的“未来+”本土化发展战略,强调全渠道布局和数字化,升级现有商场;探索不同的门店形式,如小型店、城市店;继续扩大线下和线上渠道的覆盖范围;运用数字化工具打造更优的线下及线上购物体验;推出针对消费者的“全屋设计”服务及升级对公业务等。并且,宜家计划为此投资100亿元。


如今3年已过,宜家答卷上留下的经验比成果多。


“通过在核心商圈的大胆布局,我们希望离消费者更近,将家居产品、解决方案和灵感带给更多不同的消费者群体,同时更深入地了解消费者的需求、喜好和习惯。这些宝贵的经验已经在很多宜家商场得到了推广应用,并将成为宜家迭代顾客触点模式的重要洞察。”宜家中国在给《第一财经》YiMagazine的回复中称。


2021年以来,宜家改造了一些传统大型门店。比如其在中国内地的首店——徐汇宜家,2021年,宜家对这家门店做了升级改造,增加了休息区和用于与消费者互动的共创中心,样板间也更加街区化,把它从一个注重卖货的百货公司,变成了一个更注重体验和线下活动的购物中心。


此外,3年间,宜家也关闭了一些城市的大型门店。2019年,宜家才在贵阳观山湖区开设贵州第一家宜家家居商场,2022年3月,宜家就关掉了这家门店,此后在贵阳地区仅保留线上渠道。


宜家提出“未来+”转型后的3年刚好也是新冠疫情防控的3年,这当然加剧了宜家各种新店型试验的难度。不过,与线下的不断试验、挣扎相反,过去3年宜家在电商方面的进展修饰了它的财报。


2017年,宜家宣布要“进入第三方电商平台”之后迟迟未动,到了2020年3月,宜家中国终于宣布上线天猫旗舰店,早期仅在上海、江苏、浙江和安徽提供服务。2021年5月,这一电商服务拓展到了全国301个城市和地区。2022年3月,宜家进一步上线了微信购物小程序,服务覆盖全国227个城市和地区。自此基本完成网上商城、App、天猫旗舰店和小程序的电商全渠道布局。


截至2022年8月31日的2022财年,宜家全球销售额达到446亿欧元,同比增长6.5%。根据宜家中国副总裁刘锐2022年向《第一财经》YiMagazine提供的数据,2021财年,宜家中国的线上销售增长超过70%,2022财年截至8月,其线上销售增长也超过了20%。


眼下,电商对于宜家的贡献并不高。在2021财年的营收结构中,宜家线下门店的销售额占比仍超过70%,线上销售额占比仅为26%,而其线下门店的客户在继续流失。2021财年,宜家全球门店销售额下降了8%,接待的顾客相比2020财年减少了5000万人次。


保线上还是保线下,宜家需要制定新战略了。


本文版权归第一财经所有,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翻译。





2023年金字招牌大调查已经启动啦,
快点击下图来为你支持的品牌投票吧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31

标签:市中心   静安   城市   小件   购物中心   上海   中国   商场   消费者   商品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