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期“三下乡”丨追寻总书记足迹,解密鲤鱼溪的人鱼情

2023年7月11日,福建农林大学植物保护学院赴宁德市周宁县乡村振兴实践队追寻习近平总书记的足迹,深入宁德市周宁县鲤鱼溪,了解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的理论如何在当地落地生效。

1988年到1990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宁德担任地委书记工作生活2年,在宁德提出了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的伟大理念。总书记在宁德期间走访过周宁的不少地点,其中就包括鲤鱼溪,“鲤鱼溪有文化、有传统,可以发展旅游产业。”便是总书记留下的寄语,这也成为后来鲤鱼溪发展旅游业,实现乡村振兴的指导思想。

实践队来到鲤鱼溪后,与鲤鱼溪的文化产业负责人取得联系,他带领实践队一同前往鲤鱼溪。在向导的介绍下,我们进一步了解了鲤鱼溪的历史文化,以及当地与鲤鱼的不解之缘。

鲤鱼溪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南宋,闽东北地区的部分村民逃避战乱至此,建立了村落。在一次次战乱、灾荒中,鲤鱼在村民的保护下繁衍至今,因而此地得名鲤鱼溪。时至今日,实践队拜访鲤鱼溪,溪中仍然处处可见畅游的鲤鱼,它们同当地人和谐共生,深刻阐述了“人鱼同乐”的理念。

实践队在走访村落的过程中发现,如今的鲤鱼溪,旅游业繁荣发展,当地的村民积极响应脱贫攻坚政策,在家门口实现了脱贫致富和乡村振兴。村落里的古建筑经修缮后仍然古色古香,在充满历史厚重感的屋檐下,村民们自营着当地风俗文化的产业。

在村落中,向导向实践队员们介绍了当地的根雕艺术文化。我们有幸见到了宁德市的根艺美术协会副会长肖传圣先生,他向我们展示了他的一些根雕艺术作品,并介绍了根雕所蕴含的工艺技术、美学价值以及人文内涵。通过他的介绍,实践队员们更加震撼于这古老村落流露出的历史文化,赞叹这以“人鱼同乐”为理念所发展出的风俗文化。

2017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深情赞许了鲤鱼溪传承八百年爱鱼、护鱼、敬鱼的文明乡风和“人鱼同乐”的神奇故事。如今的鲤鱼溪,“山清、水秀、鱼美、人和、民富”,其乡村振兴之路,展现了鲤鱼溪人民谨记习近平总书记教导,用好用活当地的风俗文化与特色民间艺术,以无穷的魅力吸引全国各地的游客,实现了人民致富、乡村振兴与文化传承并驾齐驱,鲤鱼溪通古融今的旅游业发展堪称乡村振兴的典范。


图文来源:三下乡赴周宁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31

标签:鲤鱼   总书记   宁德市   人鱼   宁德   周宁县   根雕   战乱   村落   旅游业   风俗   暑期   村民   足迹   乡村   理念   文化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