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8日凌晨新消息,峰会结束,德国首个出手,让中国重新下定义

7月17日,北约峰会在立陶宛首都维尔纽斯落下帷幕。这是自2020年以来,北约成员国首次面对面会晤,也是德国总理肖尔茨上任后的首次出席。峰会的主要议题是如何应对俄罗斯和中国的挑战,以及如何加强北约内部的团结和协调。

峰会期间,肖尔茨与美国总统拜登、法国总统马克龙、英国首相约翰逊等多位领导人进行了双边会谈,就一系列重要问题交换了意见。其中,最引人关注的是肖尔茨与拜登的会晤,这是两人自今年1月拜登就职后的首次面对面交流。

据悉,肖尔茨与拜登的会谈持续了近一个小时,双方就气候变化、新冠疫情、中东局势、伊朗核问题、乌克兰危机等问题达成了一致。肖尔茨表示,德国和美国是最亲密的盟友和伙伴,将继续加强合作,共同维护西方价值观和利益。拜登则赞扬了肖尔茨的领导力和远见,表示美国将支持德国在欧洲和世界舞台上发挥更大的作用。

然而,在对华问题上,肖尔茨与拜登并没有完全看齐。拜登在峰会上呼吁北约成员国共同应对中国的崛起和挑衅,将中国视为“系统性挑战”,并敦促欧洲加强在印太地区的军事存在和合作。肖尔茨则表示,德国认为中国是一个重要的合作伙伴和竞争对手,并不认同将中国视为敌人或威胁的说法。他还强调,德国不会参与美国在印太地区的任何军事行动或同盟。

这一表态引发了外界的广泛关注和讨论。有分析认为,肖尔茨在对华问题上表现出了一种“平衡”或“中立”的姿态,既不想得罪美国,也不想失去中国。这与他上任后推出的首部“中国战略”文件有关。该文件在政治方面强调与中国竞争和对抗,在经济方面则表现出对中国市场的依赖和利益。这反映了德国政府在对华政策上的纠结心态和妥协结果。

有分析认为,肖尔茨在对华问题上表现出了一种“平衡”或“中立”的姿态

但也有观点认为,肖尔茨在对华问题上并非完全“软弱”或“退让”。事实上,在峰会结束后不久,德国就率先对华发难。据报道,德国外交部长马斯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德国将推动欧盟制定新的对华战略,并将中国视为一个“系统性竞争者”。他还表示,德国将与其他民主国家加强合作,以维护国际秩序和规则,对抗中国的“霸权主义”和“单边主义”。马斯的言论被认为是对中国的一种“重新定义”,也是对美国的一种“示好”。

德国外交部长马斯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德国将推动欧盟制定新的对华战略

此外,德国还在经济和军事方面对华采取了一些措施。据报道,德国政府近日通过了一项新的外资审查法,旨在防止中国等国对德国的关键技术和基础设施进行收购或投资。同时,德国还派遣了一艘护卫舰前往印太地区,与日本、澳大利亚、印度等国进行联合演习,展示了德国在该地区的军事存在和影响力。

综上所述,德国在峰会结束后的一系列动作,显示了其在对华问题上的复杂和多变的态度。一方面,德国不愿意与美国完全对立或隔绝中国,而是希望与中国保持合作和对话的渠道。另一方面,德国也不想被中国牵着鼻子走,而是要维护自己的利益和价值观,以及与美国和其他盟友的关系。这种“平衡”或“中立”的姿态,可能会给德国带来一些机会和空间,但也可能会让德国陷入一种两难或被动的境地。

这种“平衡”或“中立”的姿态,可能会给德国带来一些机会和空间对于中国来说,德国的这种态度也是一个挑战和机遇。中国应该清醒地认识到,德国并不是一个可以完全信任或依赖的伙伴,而是一个有着自己利益和目标的竞争者。中国应该坚持自己的原则和立场,不受外界的干扰和压力,同时也要积极地与德国进行沟通和协商,寻求共同利益和合作点。中国应该展现出自己的信心和实力,让德国重新认识到中国的重要性和价值。

总之,德国在峰会结束后首个出手,让中国重新下定义,这是一个值得关注和思考的事件。它反映了当前世界格局的变化和复杂性,也预示了未来中德关系的发展趋势和挑战。我们期待看到中德两国能够在相互尊重和理解的基础上,开展更多的交流和合作,为世界和平与发展做出贡献。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5

标签:德国   马斯   峰会   北约   中国   外交部长   成员国   盟友   竞争者   美国   出手   姿态   利益   战略   结束   地区   军事   凌晨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