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人口数量断崖式下跌?专家提出建议,父母们表示赞同

自古以来,“多子多福”就是我国人民的传统观念。在古代,人们普遍认为子女是父母的依靠,是家族的希望。几天前,一段“暑假22个孙子外孙齐聚外公家”的视频引起大家的关注,很多人都纷纷点赞。很多网友表示,孩子们聚到一起,热热闹闹,确实让老人家高兴。对于孩子们来说,这样的暑假,也太有意义了,大家一起吃喝玩乐,一起感受欢度童年的美好时光。不过,也有人表示,对于孩子们来说的确很幸福,但是对于大人来说做饭就成了体力活。这么多人吃饭,没点实力还真不行。相信这样的情景对于五零后、六零后并不陌生。在过去,有十几口人的家庭是很平常的事,每逢过年过节,类似于这样的几十口人围在一起吃吃喝喝的情景比比皆是。

先看两组数据:

1.据中国人口发展研究中心主任贺丹《建立生育支持政策体系 注重加强一孩生育支持》文章,我国总和生育率从2019年的1.52降到2022年的1.07。分孩次看,一孩生育率从0.7跌至0.5。一胎生育年龄从26.4岁升高至27.4岁。有一半以上的人选择不生育或推迟生育。

2.自2017年以来,我国新生人口数量就出现了断崖式下跌。数据显示,在刚刚放开二孩的2016年,我国新生人口数量曾经达到1786万人,但之后几年一直都在下跌,到2022年我国新生人口数量减少到956万。

3.国家统计局数据,2022年我国人口自然增长率为-0.60%,预示着2022年我国人口正式进入负增长时代。

很多老年人都想不明白,过去条件那么差,人口数量却一直都在增长,现在的条件这么好,年轻人却普遍不愿意结婚,不愿意多生孩子。这是为啥呢?

新生人口数量断崖式下跌!年轻人却越来越不愿意结婚、不愿意生孩子?有人认为,主要原因是:1.经济压力。年轻人不愿意结婚的原因,主要是经济压力太大,主要是男性。比如结婚需要房子、车、彩礼、婚宴等等各项开销,其中住房是大头,现在小城市买房都也需要百万之上。除房价高高在上外,现在就业竞争激烈,很多人收入低还不稳定。婚都结不了,自然不用谈生育的事情。

2.婚姻观念改变。随着女性受教育程度提高,很多女性人生观价值观都发生了根本改变。她们不愿意结婚的原因主要是,不愿意因为婚姻影响到自己的事业,亲眼目睹很多女性朋友本来在单位有一个不错的职业,很有前途,但因为结婚生子受到影响。对于一些年轻人来说,婚姻和家庭可能意味着失去自由和独立,很多女性并没有把结婚看作是自己的必选项,男性同样也有自己的追求和规划,更不会为为了“传宗接代”而轻易去选择结婚生育。

3.养育孩子成本高。另外,养育孩子成本过高也是影响生育率的一个重要因素。比如教育、医疗、住房还有各种开销等。

更重要的是,孩子的看护问题很难解决。如果是两个人上班,家里没有老人照顾,还需要有一个人当全职宝妈或者全职宝爸,这么一来,养育孩子的压力就会更大。

还有一部分人认为,对于我们这样一个人口大国,人口减少不是坏事。会减少人口对环境和生态系统的压力,人均占有资源更加充裕,可以过上更好的生活。另外,也可以通过高科技研发让智能机器人代替劳动力。当然,这种说法有一定的道理,但是,人口数量适量减少是没有问题的,但如果是断崖式下跌肯定是不好的。一个是年轻人过少,人们的养老压力就会很大;二是年轻人过少,劳动力和创新能力就会受影响,有些事情机器人是无法替代的,就比如互动方面、感情交流上、情绪体验方面、创新发展研究等等。

新生人口数量断崖式下跌!专家提出建议,父母们表示赞同

据梁建章、任泽平、黄文政等专家共同完成的育娲人口研究《中国人口预测报告2023版》显示,2022年中国65岁以上人口占比达14.9%,已进入深度老龄化社会,如果按照这种趋势,很可能会在几十年以后成为占比超20%的超级老龄化社会。在专家们看来,只有采取大力度鼓励生育的政策—平均需要投入GDP的5%的财力,才能把生育率维持在西方国家平均水平1.4。具体提出鼓励生育的十大建议:

包括现金补贴、税务补贴、购房补贴、增减托儿所、增加产假等十多个方面。

那么,把生育率提升到1.4是不是理想目标呢?当然不是。因为要维持世代更替水平生育率不能低于2.1,所以只有将生育率提升到2.1以上才是目标,这不是不可能。

对于专家们的建议,父母们都表示赞同。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01

标签:断崖   新生   生育率   父母   人口数量   建议   专家   人口   年轻人   婚姻   压力   我国   孩子   年轻   女性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