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实现大电池+轻薄机身,荣耀小米使出了黑科技

近期,两款荣耀手机(荣耀X50和荣耀Magic V2)接连发布,它们共同搭载了一项荣耀的黑科技——“青海湖电池”。具备大容量、体积小优势的“青海湖”打破了手机电池长期以来依赖快充和厚重机身的窘况,重新点燃了大家对手机追求极致设计的希望。其实,如何提升手机续航能力一直是手机厂商努力去攻克的难题,在“青海湖”面世之前,大家都做过不少的尝试与改变。


从根源找方向


随着手机CPU性能不断增强,游戏性能需求的不断提升,后台常驻应用不断增加,用户对长续航需求愈发强烈,迫使近五年来的手机不断将电池容量做大。无线充电线圈、NFC线圈、大底摄像头传感器、指纹识别模块、振动马达等零部件都要占用一定的手机内部空间,再塞下一块常规大容量的电池,就变得更加困难了。

(图源:ifixit)


因此,手机屏幕尺寸越变越大,不单是为了提升视觉体验,更是为了扩大机身尺寸,以便于塞下更大的电池与其他零部件。手机因此变得越来越重,握持手感大受影响,追求极致设计的iPhone也有些不知所措。


(近几代iPhone在屏幕尺寸、电池容量、机身重量上的变化,图源:雷科技自制)


我们不妨站在厂商的角度去思考。要解决手机续航问题,我们至少会考虑到硬件的功耗、电池的容量、软硬件调度优化这三个方面。CPU出色的功耗控制主要取决于优秀的核心架构设计与先进的芯片制程工艺,而目前的手机CPU芯片核心架构设计厂商基本上只能看ARM一家,芯片代工厂基本上不是看三星就是台积电。因此,手机厂商对CPU改进的可操作性是非常小的,不过后面两个方向就相对好处理多了。于是,各个厂商开始朝着这两个方向并用各自擅长的方法去解决续航问题。


另辟蹊径


前面也说到,盲目地提升电池容量势必会影响手机内部空间的利用率。在不增加电池容量的情况下,又要提升手机的续航体验,LG在当时打算坚持手机可拆电池设计用户仅需多备几块电池,利用空余时间去充电。当手机没电时,用户通过更换另一块满血的电池,就能让手机瞬间复活啦。LG G5的模块化设计在当时真的十分惊艳!只可惜,G5的“下巴”拔插多了容易出现卡扣不牢固的情况,手机内部散热空间也因电池模块化受限(无法采用热管设计),导致用户的使用体验大受影响。为此,在下一代的G6中,LG直接放弃可更换电池设计,全身心投入一体化设计的大浪潮之中。


(LG G5,图源:LG)


可换电池的设计无非就是为了做到手机电量瞬间回满。既然手机一体化设计已成定局,大可朝着手机电量瞬间充满的方向去走呀,OPPP当时就是这么想的。OPPO凭借比高通Quick Charge充电温度更低、效率更高的自研大电流快充方案——VOOC,喊出了那句“充电5分钟,通话两小时”的口号,并且在后期引入了双电芯串联电压直充设计,成就了更强的Super VOOC。在OPPO的引领下,其他手机厂商也纷纷加入了快充赛道。大电池+快充+独立电源控制芯片这个三剑合璧的搭配是目前主流机型基本都会采用的续航解决方案。


(图源:OPPO)


在不断提升充电功率,优化手机能耗调度的同时,电池容量也在做出牺牲。以拥有两个充电功率版本的真我GT Neo5为例,240W的充电功率看着相当牛,电池容量相比150W版本却缩小了400mAh。据了解,240W版本的充电时间约为10分钟,150W约为15分钟。这个情况下,小雷相信大部分人都会愿意多花5分钟时间换取400mAh的电量,毕竟400mAh能带来的续航时间可不止这么点。兜兜转转,我们终究还是无法逃避提升电池容量这个问题。


(图源:真我)


直面困难


即便有了快充的辅助,大容量电池的需求依然从未减弱过。一直以来,手机电池在材料更新上基本没有取得突破性的进展。具备能量密度大、寿命长、重量轻、温度适应性强、环保、生产技术成熟等优势的锂电池暂时没有更好的替代品。如何进一步提升锂电池的能量密度,成为了电池厂商的主要攻克方向。


(图源:知乎@Devin Wu)


常规的锂电池内部主要是由正负电极和含锂离子的电解液组成。当电池充电时,锂离子从正极转移到负极,电子从外部电路由正极流向负极;当电池放电时,锂离子从负极流向正极,并且将储存的电子由负极放出流回正极。负责锂离子存储与释放的负电极,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了电池的整体性能。要是我们对锂电池的负极材料进行改良,是否会对锂电池的性能有所提升呢?


小米不断尝试


早在2019年,小米发布的一款概念机型——小米MIX Alpha就搭载一块纳米硅基锂离子电池(硅碳负极电池的另一种叫法)。使用硅基材料作为锂电池的负极,理论上能够获得常规碳基材料约10倍的锂离子存储能力(提升电池容量),并且拥有更高的充放电性能上限(实现低温高功率快充)。但纯硅基材料不好的地方就在于首充效率低、循环寿命短,而且容易引起电池膨胀。小米这款纳米硅基锂离子电池则通过将硅材料纳米化,并且用不易膨胀的碳材料包裹其中,就能一定程度上缓解纯硅基材料的不足,跟合金材料比纯金属材料更坚固耐用的道理是差不多的。


(小米 MIX Alpha,图源:小米)


小米在之后的两年里继续着手研究硅基材料电池技术。随后发布的小米11 Ultra就采用了另一种新型的负极电池材料——硅氧负极。硅氧负极电池通过一种叫“掺硅补锂”的方法补足硅碳材料的短板,是目前趋于完美的大容量电池技术解决方案。但这个技术的推广却需要解决成本贵、技术要求高、量产相对困难这几个非常严峻的外部问题!


(图源:小米)


又过了一年多,除了带来改良款的硅氧负极电池产品(小米12S Ultra)外,小米还尝试另一种新一代电池材料——钴酸锂(小米12S采用)。相比常规锂电池,钴酸锂电池的工作电压更高(降低快充温度)、能量密度更大(提升电池容量),但依然还是无法解决与硅氧负极电池一样成本高的问题。因为,钴酸锂电池制造要求相当高,主要为了避免其过充过放带来的安全隐患以及控制好其不理想的热稳定性和毒性。


(图源:小米)


前段时间,小米也透出自身确实面临着新材料负极锂电池的量产难题。为此,小米计划再次转变电池技术的发展方向,投入到能量密度更大、安全性更高的固态电池的研发当中,希望从根本上解决锂电池的各种不足。


(图源:微博)


据韩媒The ELEC报道,除了小米,三星SDI近期也对固态电池展现出了浓厚的兴趣。自从受到note7电池事件的影响,三星在电池技术上显得过于保守,目前最高仅做到了45W快充。小雷衷心希望三星能够稳中求进,有所突破!


(图源:The Elec)


荣耀后来居上


真正将电池技术改进到位并且做到推广应用的还是荣耀!虽然“青海湖电池技术”的推出时间比小米的各种电池技术都要迟,但明显可以看出荣耀对这项技术是经过长时间的打磨后,确认成熟了才公布于众的。从今年三月,荣耀正式揭开了“青海湖电池技术”的神秘面纱,并且确定在荣耀Magic5 Pro中首次应用。


(图源:荣耀)


再到前段时间将“青海湖电池技术”快速下放到1000+价位的机型——荣耀X50身上,荣耀使超大电池+轻薄机身成为了现实。


(图源:荣耀)


荣耀Maigic V2更是将“青海湖技术”的肌肉完完全全地秀了出来。


(图源:荣耀)


青海湖电池技术其实是经过荣耀电池团队深度改良过的硅碳负极电池技术。对!和前面说到的小米 MIX Alpha所用的纳米硅基负极电池一样,“青海湖”也是走硅碳负极材料的路线。与小米不同的是,荣耀电池团队在用碳包裹纳米化硅的方式上作出变化(有消息称是将碳骨架做成蜂窝状后再让纳米化硅附着其中),有效解决了硅基材料的大部分不足,大幅度提升电池容量、减小电池体积、延长电池寿命同时基本也实现了和常规电池相当的性能与安全性。


(图源:荣耀)


我们需要更多的“青海湖”


科技的发展进步离不开突破创新!不管是另辟蹊径的LG、OPPO,还是勇于直面困难的小米、荣耀,无不展现出大厂风范。没有他们,可能我们现在还在饱受续航问题的折磨;没有他们,我们能买到的手机只会越来越厚重。“青海湖技术”给大家看到了大容量电池与轻薄机身兼得并且走向大众化的曙光。小雷希望,未来能够有越来越多的“青海湖”出现在消费者的面前,实实在在地解决用户的在使用过程中遇到的每一个痛点,提升产品的使用体验。毕竟,真正为消费者着想的手机厂商,想不受欢迎都不行呢。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6

标签:三星   荣耀   小米   基材   青海湖   电池   负极   轻薄   锂电池   机身   手机   技术   科技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