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最牛乞丐"宋天福:卖艺乞讨40年,如今做到身家千万出国表演

为了给您带来更好的阅读互动体验,麻烦您在阅读此文前,点击"关 注"互动!您的"点 赞、关 注"是对小编莫大的支持,更多精彩内容持续更新中...


为了生存,宋天福12岁远走他乡拜师学艺。

为了生活,他拖着残疾的右腿沿街乞讨40多年。

但宋天福卖的不是悲惨,而是艺术。

一副快板,一曲《莲花路》,走街串巷三年,宋天福便戴上了“万元户”的头衔。

拿着人生中的第一桶金,他在乞讨的路上越走越远。

转眼间40年过去了,宋天福的身价却不止翻了40倍。娇妻别墅,豪车接送,他的人生堪称“乞丐圈的天花板”...


拜师学艺

20世纪70年代,安徽省太和县的一个偏远乡村忽然来了位“不速之客”。

凡是他所到之处,周边全都围满了乡亲们。最有趣的是,人群之中居然还时不时发出捧腹大笑的声音。

走近一看发现,原来是个卖艺的乞丐大叔。

只见他衣衫褴褛,头发蓬乱。手上一副快板,脚前一个破碗。

乞丐大叔不仅精彩地完成了提前准备好的演出,而且还可以即兴发挥。人群中随便指一个人,他都能即兴创作一段歌词。

快乐的时光总是那么短暂,乞丐大叔的演出很快就接近了尾声。眼看人潮散去,他也准备收拾收拾东西赶去下一个场地。可是不知为何,不远处有个男孩始终盯着这里。

在好奇心的驱使下,乞丐大叔走上前去主动问道。“孩子,有什么事吗?”

听到这里,男孩眼神中明显有一丝慌乱。犹豫再三,他还是道出了心中的真实想法。

“我想跟你学卖艺。”谁知话音刚落,乞丐大叔就连连摆手拒绝。

虽说卖艺不丢人,但若不是走投无路恐怕谁也不愿选择这条路。更何况这还是个孩子,他理应有个美好的未来。

或许是感受到了对方的坚决,男孩失望地转身离开。看着远去的背影,乞丐大叔忽然心头一震。

原来,这孩子竟是个残疾人。

于心不忍下,乞丐大叔在身后大喊道:“真心想学就去山东,那里可以让你学到很多东西。”

殊不知正是这句话,改变了男孩的一生。没错,这个男孩就是宋天福。

如果非要用一个词语来形容宋天福的人生,穷苦两个字再合适不过了。因为宋天福打出生开始,就意味着这辈子要颠沛流离。

家中除他以外,还有7个兄弟姐妹。即便是普通家庭,想要养活这么多孩子估计也有些困难。更何况宋家夫妇只是普通农民,而且还生活在一个靠天吃饭的年代。

天公不作美时,家里上上下下十几口人连饭都吃不饱。基于这样的环境下成长,宋天福从小就过着缺衣少食的生活。

但他从来没有责怪过原生家庭,而是责怪自己。

原因非常简单,这个可怜的孩子天生右腿残疾。与此同时也意味着,宋天福要比正常人少做很多事。尤其当他看到其他兄弟姐妹做农活家务时,心中更是百感交集。

年幼的宋天福暗暗发誓,他一定要带家人过上好日子。既然无法干重活,那就只能另辟蹊径。

那位卖艺的乞丐大叔,无疑给宋天福阴霾的人生带来了一丝希望。

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父母同样拒绝了他的提议。有手有脚却以乞讨为生,说出去岂不是让乡亲们笑掉大牙。

尽管宋天福一再表示只是卖艺,但思想传统的老两口还是不同意。经过一阵激烈的思想斗争,他还是在面子和生活中选择了后者。

于是在12岁这一年,宋天福只身一人踏上了前往山东的拜师学艺之路。

这一走,就是4年。

4年里,宋天福没有给父母去过一封家书,不是不想,而是不敢。

宋天福害怕一事无成,更害怕收到父母失望的消息。所以他唯一能做的,就是付出加倍的努力去学本事。

也是在这个过程中,宋天福接触到了莲花落这种说唱兼有的汉族曲艺艺术。

据史料记载,该艺术流传至今已经有了九百多年的历史。最早可追溯到宋朝,形于明盛于清。就连东北的二人转,都是由《莲花落》演变过来的。

听到这里,想必大家心中已经明白了个七八分。

说白了,就是一种通俗易懂又生动风趣的民间小调。语言诙谐幽默,生活气息浓厚,所以格外受群众们的喜爱。

当然,想要把这门手艺掌握不单单需要刻苦努力。最重要的是,还要有迅速的临场发挥能力。

为此,宋天福一有时间就看着周边的大小事物即兴创作。即便是走在路上看到阿猫阿狗,他都要驻足停留为其高歌一首。

或许这就是缘分吧,宋天福天生就应该吃这碗饭。所以他的“乞讨”生涯,远比想象中要顺风顺水。


身残志坚

4年的学习时间转瞬即逝,宋天福很快就到了“毕业”之时。拜谢完师父后,他便头也不回地离开了山东。

宋天福的第一站,正是老家安徽。

阔别多年,总算是再次站在了这片熟悉的故土之上。可是不知为何,宋天福看着来来往往的行人忽然心中发怵。

原来,实战和练习真的不一样。

准备再充分的演员,第一次站上舞台仍然会紧张。经过一阵激烈的思想斗争,宋天福硬着头皮走到了最热闹的人群处。拿出快板,摆上小碗。

一切准备就绪,嘴却死活张不开。

就在宋天福不知如何是好时,一枚硬币咣的丢在了碗里。“这孩子真可怜,年纪轻轻腿就坏了。”此话一出,宋天福的脑袋嗡一声响。

自己不能再沉默下去了。

学艺本就是为了凭本事吃饭,卖惨算什么呢。说时迟那时快,宋天福脱口而出一段合辙押韵的小调。搭配清脆的快板,瞬间吸引了不少围观群众。

“宋天福我穿得烂,一十二岁学要饭,在山东转一转,偷师学艺四年半······”

一曲作罢,宋天福的小碗里堆满了大大小小的纸币和硬币。

还没等他从这份喜悦中回过神来,人群中忽然传来一个点歌的声音:“再给我来5毛钱的!”

听到这里,宋天福不禁眼眶发红。被认可和被尊重,是他作为一个“乞丐”最开心的事。

随着时间的流逝,宋天福的演出经验也在与日俱增。只要是他出现的地方,总会传来大家朗朗的笑声。

为了带动气氛,宋天福最喜欢做的就是和观众们互动。

不得不说,他真是天生注定要吃这碗饭。人群中随便指一个人,宋天福都能即兴创作一段量身定做的顺口溜。

“你这个老板叫我连,我连你两句沾不沾。你这个老板你别烦,你点一段1块钱······”

试问有谁会不喜欢这样朗朗上口的小调呢?花钱买开心讲的大概就是这个道理吧。

除此以外,宋天福的模仿能力也非常强。有时候是人尽皆知的大明星,有时候是步履蹒跚的老太太。真是不敢相信,两个毫不相关的角色居然出自同一人。

宋天福也用他的亲身经历告诉了所有人,什么是真正的靠嘴吃饭。

别看平日里他收到的只是一毛两毛的打赏,但是长久以往也不是个小数目。再加上宋天福本就不舍得花钱,生活上更是能省则省。基于这样的条件下生活,他的手中很快就攒了笔不小的积蓄——3万元。

要知道在那个年代,万元户可是为数不多的一个群体。

宋天福身为一个“乞丐”,居然能从普通人群中脱颖而出,实在不容小觑。

抱着人生中的第一桶金,这个有思想的年轻人脑海中忽然浮现出一个大胆的计划。


人生赢家

如果说宋天福一开始走上卖唱这条路是为了生活,那么现在就是因为热爱。

表面上看,莲花落是一段段一串串充满草根文化的说唱。但不可否认的是,顺口溜的背后也隐藏着许多大智慧。

宋天福希望用接地气的语言,传递给观众们最真实的生活体验。更希望用自己的身残志坚,传递给大家释然释怀的人生态度。

所以当宋天福赚到人生中的第一桶金时,并没有选择迅速改行。恰恰相反,他绞尽脑汁地想要把这件事继续做下去。

恰逢90年代,街头开始流行磁带和收音机。

如果能把平日里创作的小调都收录在一起,传唱度会不会更高呢?

说干就干,宋天福立刻买来了一台录音设备和低价空磁带。为了保证收录的音质,他还专门租了一个地窖作为个人录音室。从录音到剪辑再到发行,宋天福一边摸索一边前行。

几个月后,他终于完成了人生中的第一盘磁带。按照当时的市场行情,宋天福将磁带定价为5元。

接下来的演出过程中,他一有机会就向观众推荐宣传。

或许连宋天福都没想到,磁带销量竟然出乎意料的好。又一个四年过去了,他的身家也从最初的五位数飙升至六位数。

你以为宋天福的追求会止步于此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时代在进步,他的脚步也不会停下。

很快,市场上的光盘就代替了唱片。与此同时也意味着,磁带时代要过去了,转型迫在眉睫。

来不及犹豫,宋天福立刻托朋友联系上了河南商丘的的一家唱片公司。凭借多年演出经验和多首原创歌曲,双方当天便决定签约合作。在专业人士的帮助下,宋天福又发行了人生中的第一部唱片。

其传唱程度与此前的磁带相比,绝对是有过之而无不及。借着成功的经验,宋天福又陆陆续续发了几张专辑。

歌火了,人自然也火了。

一时之间,各种各样的平台和节目开始主动邀请宋天福登台演出。演出费也从最初的几百元,直接升至几千元甚至上万元。

谁又能想到,当年的跛脚男孩摇身一变竟成为了千万富翁呢!

事业巅峰之际,宋天福究竟有多火呢?

举个最简单的例子,就连央视的一档综艺节目都向其抛来了橄榄枝。除了在国内红遍大江南北以外,国外也有不少媒体注意到了这个身残志坚的年轻人。

1999年12月13日,宋天福受邀前往日本东京演出。出场费虽然不多,但他还是如约而至。不为别的,只为把中华文化传播给更多的国外友人。

当然,宋天福的想法并不是空穴来风,更不是居功自傲。

2011年5月123日,莲花落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光荣的背后,正是由一个又一个的宋天福组成。

与事业一起到来的,还有他的爱情。如今的宋天福儿女双全,和妻子共同经营着一家专辑批发店。

前半生颠沛流离,后半生做回自己。

宋天福的骤然暴富不是偶然,而是努力生活的必然。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01

标签:乞丐   莲花落   身残志坚   快板   身家   山东   小调   磁带   中国   大叔   演出   多年   心中   男孩   年代   孩子   人生   宋天福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