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涌现③|对话Mind PointEye创始人黄广斌:面积是深圳1/3的新加坡,如何与中国合作拓展“AI梦”?

编者按:

第三篇我们将从微观到宏观,邀请了一位“教授创业”的典型代表。黄广斌教授此前不仅在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电子电气工程学院从事多年学术研究,还是一家跨国公司Mind PointEye的创始团队成员。

本次黄广斌将以一个更大的视角来讨论AI的发展是否能够跨区域、跨行业形成合作。毕竟AI对全人类的影响都是深远的,因此今后在整个产业生态的建立上,必将不能是一座座孤岛。因此,我们认为越早开始思考合作共赢,越能在未来抢占先机。

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 石恩泽 深圳报道

“想象一下,十年之后,当你聚会的时候需要宴请宾客吃纽西兰羊排,以及搭配一瓶澳洲葡萄酒。

这时候大部分货仓已经无人化生产和管理,大街上也已经并没有实体的快递小哥了,到处都是机器人、无人车、无人机。

而你将通过家庭助理机器人下单,再通过移动机器人或无人车将货物运送到家里,最后由一位五星级厨师机器人在客人面前烹饪,几位家庭机器人在旁提供星级服务包括斟酒等等。

你的心情如何。整个过程中没有任何实体人的参与,但在这个整个数字和智能经济生态中却创造出了新价值。”

新加坡Mind PointEye(广智微芯)创始人黄广斌,近日在中国-东盟数字经济产业合作论坛演讲时,是如此描述他心中的一个“AI梦”。

黄广斌认为,现今人类面对两个世界:实体世界和数字世界。目前人们正逐步把实体世界用数字世界表达,但值得注意的是,数据的多元性会使数字世界在未来比实体世界更加广阔,并且这个趋势将是不可逆的。数字世界和数字经济将越来越依赖于人工智能技术的实现。

“是时候去拥抱人工智能了。不管在任何行业,不管你处于什么角色,我认为人工智能都已经不可避免。”黄广斌说。

第一波在互联网,中国制造业潜力最大

南方财经:AI打开了一个新的科技革命,未来AI最快落地改变的行业会是哪一个?哪个行业与AI结合潜力最大?

黄广斌:实际上,人工智能的分水岭从2010年开始。当时人工智能所需三个必要条件,即动态的数据、高效的学习算法以及高效的计算环境在2010年左右同时具备,都比以往集合的更加紧密。在那之后,人工智能进入了数据驱动的时代、产业落地的时代,这也是人工智能时代真正的开始。

我认为从2010年左右人工智能时代第一波人工智能以互联网公司推进为主。但再往后,将会深入扩散到千行百业,从互联网时代进入到物联网时代。而“AI+物联网”将是一个更加丰富多彩的世界。

而在物联网里,除了频频提到和互联网相关的AI实现,另一个提的比较多的就是在各个产业链上的应用。因此,下一波尤其像是中国,将会在制造业上面有更多、更大的机会。中国制造业门类众多,每个行业细化下来,会产生比互联网更多的效益。

除了提高效益,AI应用在制造业里还可以提升工人的价值。从以往的体力劳动者,转变为具备更高附加值的技术工种。同时,AI还有助于降低制造业里的风险,例如将机器设备里植入一颗AI传感器,可以提前感知和预测机器损耗程度,降低设备故障率。

未来AI肯定会走向分工,合作将变为一件很重要的事情

南方财经:目前ChatGPT在中国引发了大模型建设狂潮,业界称之为“百模大战”。接下来AI发展还将有什么趋势?

黄广斌:我认为人工智能技术正在往两个方面发展:大的越大,小的越小。所谓“大”是指AI模型越来越大。而模型越大,意味着内部包含的子系统将越来越多,导致算法也将越来越复杂。

所谓“小”是指芯片越来越小,像是能够植入脑神经的微芯片。未来若是把AI芯片植入脑内,借由AI技术将碳基和硅基这两种不同材质的“神经元”相连,辅助人类去诊断和治愈脑疾病。这个就是我们团队一直期望实现的目标之一。

回到“百模大战”这件事情上。我们说AI的发展是呈指数级的增长,相应的在研发资源上也要是指数级的投入。所以说,在这个科技发展的黄金时代,机遇和挑战并存。AI建设工作比以往更加需要高质量的数据训练集、顶级的技术人才、充足的资本、广阔的市场。因此,研发一个大模型实际上是很不容易的,像是微软向ChatGPT创建者OpenAI投资100亿美元,并且这里面汇聚的人是全球顶尖的人才。

实际上,许多公司和研究机构都很难具备大模型的研究势力,只能从应用角度参与。因此我觉得中国“百模大战”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我判断,未来AI肯定会走向分工,有人做数据,有人做AI算法,有人做AI的硬件模组等等。这里面创业公司、资本、产业要三方共同协作。

除了业界所提倡的在数据上实现开源共享,资本作为一个重要的角色,也要在投入上实现一波跟一波的相互“接力”。例如,虽然早期不少AR/VR项目失败了,但实则为整个产业链上下游铺路。之后诞生出的AR/VR等产品,还得归功于早期提出这些想法的人,以及敢为这些想法买单的人。因此,在接下来的科技黄金时代,开放和合作将变为一件很重要的事情。

互为飞地,经济规模可再扩10倍

南方财经:今天中国-东盟数字经济产业合作论坛在深圳召开,还请畅想一下,未来深圳和新加坡在AI领域可以通过哪些合作,抓住这一波AI的趋势?

黄广斌:在我看来,未来AI生态的蓬勃发展包含3个部分,技术、人才和市场。在技术和人才上,新加坡有世界顶尖的学府,既可与世界联通,又能保证人才集中度相对较高。

然而,在市场方面,虽然新加坡是个发达经济体,有很多优势,可新加坡毕竟是一个城市国家。据测算,新加坡国土面积大概为深圳的1/3、上海的1/8、北京的1/23。这导致在容纳的人口数量和建设的工厂规模上,天然受限。因此,近年来,新加坡尤为注重数字经济的发展,甚至比深圳更为急迫。

但新加坡也有自己的纵深。这个纵深来源于两个地方,一个是东盟,另外一个就是中国。一方面,新加坡作为东盟十国里的经济火车头,有效率很高的政府和完善的法治环境。同时,虽然整个东南亚市场虽大,但也比较分散。因此,中国可借由新加坡提炼整理东南亚市场的需求之后,再深入东南亚腹地。另一方面,中国因在AI应用上拥有广阔的市场,而积累了不少成熟的案例,这些也可以通过新加坡包装推广到东南亚。可以说,中国和新加坡在市场上优势互补。

好比说,中国在AI上许多成熟案例和技术,可以通过新加坡推广到东南亚,而新加坡有先进管理经验和海外人才,可以借助深圳等地将东南亚的需求拓展到中国内地。

此外,新加坡与中国深圳的距离只需3小时飞行时间。周末飞到深圳找朋友喝杯茶,周一再回到新加坡上班,两个城市之间就像“走亲戚”一样方便。若是再借由AI技术等数字经济,通过远程办公的模式,将两个城市进行更紧密的结合,互为对方的“飞地”,则双方经济规模和及潜在价值也许都有望再往上扩大5-10倍。

更多内容请下载21财经APP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9

标签:新加坡   深圳   中国   东盟   东南亚   人工智能   创始人   面积   未来   数字   智能   经济   世界   黄广斌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