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布拉格收到米兰·昆德拉去世的消息……

米兰·昆德拉走了,94岁。

布拉格时间7月12日,一个阳光灿烂如常的上午,我先生柯扬突然给我发来这条消息。惊讶之下,我随即打开网页,发现捷克媒体从半小时前就开始密集发布有关昆德拉去世的新闻。

米兰·昆德拉是在前一日,也就是7月11日在他位于巴黎的公寓中过世的。昆德拉长期合作的法国伽利玛出版社于7月12日发表了声明。其后,捷克东部城市布尔诺的摩拉维亚州立图书馆,在其官网上也发布了昆德拉去世的消息。

生于布尔诺,铭记于世界

布尔诺是捷克第二大城市,也是米兰·昆德拉的家乡。昆德拉曾将自己的部分作品捐赠给摩拉维亚州立图书馆。今年4月1日,也就是在米兰·昆德拉94岁生日这天,州立图书馆为米兰·昆德拉所建的新馆面向公众开放。

位于捷克布尔诺的米兰·昆德拉图书馆

虽然对家乡饱含深情,自1975年流亡后,米兰·昆德拉便一直生活在法国。他先用捷克语写作,而后转为法语创作。在欧洲媒体的报道中,米兰·昆德拉多被称为“捷克裔法国作家”,这也是昆德拉晚年时的自称,他很早就获得了法国国籍。

《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可谓他最富盛名的长篇小说,还有一部《生活在别处》也很受国内读者欢迎。这两本书的名字,一度成为1980年代中国文艺青年的流行词,以及一种理想主义的精神标签。据我了解,国内网友们将米兰·昆德拉、卡尔维诺、杜拉斯和村上春树并列为“文青四柱”。

捷克语版《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

如今,这“四柱”仅有村上春树在世了。他和昆德拉还有一个共同点:都曾多次“陪跑”诺贝尔文学奖。

虽然未能获得诺奖,但米兰·昆德拉的文学成就毋庸置疑,他的作品曾屡获欧洲各大文学奖项。在他去世的消息传出后,欧洲议会为他默哀了一分钟;法国《世界报》称其为“关于人类生存的小说家”,“有着复杂的知识和个人轨迹”;《费加罗报》将视他为“文学界的神圣人物”,“一位世界知名的、在各方面都保持神秘的作家”;路透社说昆德拉“将黑色讽刺与哲学思考相结合,探索人类的命运”。

捷克总统彼得·帕维尔表示:昆德拉的命运,象征着这个国家20世纪波澜壮阔的历史。作为一个曾被自己的祖国放逐的作家,2019年11月,当他重获捷克公民身份时,年过九旬的昆德拉只是接过文件,友善地说了声谢谢。他说,自己离开捷克时已经带上了他的布拉格,它的气息、它的味道、它的语言、它的风景和它的文化 。

矛盾的捷克,别处的生活

“94岁,很不错了。长寿,活得也很充实。”柯扬说。“他又可以跟我爷爷讨论文学,摆龙门阵了。”我先生柯扬是捷克人,曾在成都生活多年,中文还不错,四川话也能说上几句。

他告诉我,自己素未谋面的爷爷克维托斯拉夫·切瓦蒂克(Květoslav Chvatík)是一位知名文学评论家,曾经出版过多本关于米兰·昆德拉作品的综合性著作,如《米兰·昆德拉的小说世界》等。他爷爷也在年轻时就离开了捷克。他与昆德拉相识,且有不错的私交。

摩拉维亚州立图书馆官网上昆德拉的照片

切瓦蒂克与昆德拉都是摩拉维亚人,都在年轻时离开故土,都关注文学、哲学与人性。我也不清楚他们是在何时何地相识的,但他们同时期的相似经历和选择,既折射出了捷克跌宕历史中的矛盾性,也折射出了当下捷克的矛盾性。

切瓦蒂克在自己的书中曾提到,米兰·昆德拉是一位典型的知识分子式小说家,在他连贯又清晰的小说世界中,映照着环境和时间的忠实影像。

截至发稿之前,我尚未搜到捷克当地追悼米兰·昆德拉的相关信息。后来在美联社的一则报道中看到,米兰·昆德拉巴黎寓所附近的一家餐厅里,有一幅精美的画框,里面是昆德拉的戏剧《雅克和他的主人》的一句台词摘录。在他去世后,这家餐厅在这幅画框上,永久地悬挂了鲜花。

这非常昆德拉。

红星新闻特约记者 刘昕怡 发自布拉格 编辑 乔雪阳

(下载红星新闻,报料有奖!)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06

标签:布拉格   米兰   村上春树   红星   捷克   矛盾性   法国   布尔   图书馆   消息   文学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