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最高、最低、最远之地,富豪何以热爱极限探险

当地时间2022年4月8日,美国佛罗里达州,美国太空探索技术公司的“龙”飞船搭乘“猎鹰9”火箭从肯尼迪航天中心发射升空。 (视觉中国/图)

美国东部时间2023年6月29日上午10时30分,维珍银河VSS Unity搭载VMS Eve运载机从美国新墨西哥州的美国航天港起飞。约40分钟后,Unity脱离母机,启动火箭加速至音速三倍,直冲至离海平面约85公里高处的太空边缘。

经历了数分钟的失重体验并在太空俯瞰地球之后,Unity上的两名飞行员、一名宇航员教练以及三名意大利付费乘客安全着陆。

路透社称,此次飞行标志着维珍银河在经历了近20年的挫折后,终于重开商业服务。

而就在十多天前,美国“海洋之门”探险公司“泰坦”号潜水器搭载3名富豪,从距纽芬兰700公里处的海域下潜至3800多米的深海,近距离探访“泰坦尼克”号。在下潜约1小时45分钟后,“泰坦”号深潜器意外发生灾难性爆炸,5名乘客全部遇难。

赴太空旅游,下深海探险,两起极限旅行的背后,是越来越多的商业公司面向高净值人士,推出形式多样的高价极限探险服务,而不少富豪们一掷千金高价入场,不断突破传统旅行的界限,让冒险旅游成了“有钱人的时尚”。

美国大视野研究有限公司(Grand View Research)的数据显示,全球探险旅游市场规模预计将从2022年的3220亿美元增长至2023年的1万亿美元以上。

美国东部时间2023年6月29日上午10时30分,维珍银河“团结”号搭乘运载飞机从美国新墨西哥州的美国航天港起飞。 (视觉中国/图)

去最高、最低、最远的地方

为了亲历这场“黑色太空与蓝色地球呈现对比”的太空之旅,意大利空军太空工程师沃尔特·维拉代伊上校已经等了太久。

早在2004年,英国亿万富豪理查德·布兰森就注册了维珍银河,试图将富豪送往太空旅游。五次试飞,一次解体和数次跳票,维珍银河一路磕磕碰碰终于实现了突破,正式开启了商业太空飞行服务。

虽然此次来自意大利的三名付费客户并非单纯的富豪游客,而是由意大利空军和意大利国家研究委员会资助的空军人员、工程师。但《华尔街日报》报道称,维珍银河正计划在8月进行第二次商业飞行,并在此后每月开展一次飞行。这也意味着,不出意外,等待已久的富豪们,很快就可以排队去太空一探究竟。

截至目前,维珍银河已售出800张太空旅行门票。起初,一张机票价格20万美元,随着商业需求增多,太空旅行门票水涨船高,每张价格飙升为45万美元。

“从恐怖深海到南极高峰,再到外太空,超级富豪正在创造一种高风险的狂野冒险旅行。”美国新闻网站“每日野兽”(Daily Beast)2023年6月22日的文章如是说道,但这可能会很致命。

当普通人还在纠结到底是去海边度假还是去徒步爬山,世界顶级富豪们早已厌倦了这些轻而易举的满足,开始谋划极端冒险的旅行体验。

在商业航天界,维珍银河并不是唯一一家试图将富有客户送往太空观赏地球奇观的公司,杰夫·贝索斯的蓝色起源(Blue Origin)和埃隆·马斯克的太空探索技术公司(SpaceX)与之并称为私人太空旅行“三巨头”。前者已使用垂直发射火箭将32人送入太空,而后者正在将探索的脚步伸向火星。

同样吸引世界顶级富豪的,还有神秘莫测的深海世界。

“泰坦”号的运营者美国“海洋之门”探险公司,于2009年就开始了海洋探索的商业化开发尝试,并逐步把目光投向了3800米的深海。

据英媒2023年1月报道,自2021年开启“泰坦尼克号之旅”以来,“海洋之门”公司已经将约60名付费乘客和15-20名研究人员送到“泰坦尼克”号沉船遗址附近。

早在2020年,旅行公司“EYOS”远征队(EYOS Expeditions)就与私人海底潜水公司卡拉丹海洋(Caladan Oceanic)合作,推出了首个面向社会的马里亚纳海沟探险旅游项目。该项目单人票价75万美元,为海洋类旅游项目世界之最。

就连对“泰坦”号沉船事故感到震惊的詹姆斯·卡梅隆,同样是深海探索的极度爱好者,他曾33次下潜至“泰坦尼克”号沉船地点。

路透社称,卡梅隆还是美国潜水器公司“海卫一潜艇”(Triton Submarines)的所有者之一,该公司主要生产科研和旅游用的潜水器。

“人类喜欢追求极致。我们想去最高、最低、最远的地方。”美国航天航空局名誉海洋学家杰尼·菲尔德曼对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表示。

上天下海是富豪的执念,但他们的脚步怎会止步于此?

国内专注南北极旅行咨询的企鹅环游创始人muyi告诉南方周末记者,在2022至2023南极季,全球南极游客首次超过10万人次。

“南极旅游市场均由外国商业公司运营,价格在6万元到70万元不等。其中直飞南极点的高端行程价格最高,需要70万元。”muyi指出,国内购买极地旅行的客户多为退休人士和中青年企业家,他们具有很强的经济基础,也拥有大量的空闲时间。

另据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2023年4月26日报道,今年春季登山季,尼泊尔已经向来自65个国家和地区的463名登山者发放了攀登珠峰的许可证,创下了历年纪录之最。

“对于未知世界的好奇和探索是人类的本能,但极限旅游作为一种‘高配’游戏,注定了是一般人难以企及的。”中国旅游研究院国际研究所所长杨劲松对南方周末记者表示。

寻找“活着”的感觉

“极限探险的准入门槛极高。”杨劲松指出,相关活动需要前沿新技术的加持,需要定制新装备和新设施的全面支撑,需要专业人士的指导和协助,需要强有力的信息搜集和资源整合能力,这些都要求参与者具有较高的经济能力,而且对身体素质甚至心理承受能力都有一定的要求。

动辄几十万甚至几百万的准入门票,让绝大多数普通人望尘莫及。但对于高净值人群来说,太空舱包场也不过是小事一桩。

2018年,日本富豪前泽友作斥2.3亿美元巨资,预定下SpaceX的全球首趟私人绕月旅行全部座位。他将自己的太空探索计划命名为“亲爱的月球”,并在全球公开招募8名旅伴。

为了仰望星空,2022年4月,美国、加拿大和以色列的3位商界大佬,乘坐“猎鹰9”火箭,开启了8天的国际空间站之旅,往返票价高达5500万美元。

对于超级富豪而言,极限探索的理由有时很简单。

近距离与蛇擦肩而过,手指因冻伤而失去生命,没有直升机救援的机会,每一步都会提醒你死亡……2023年6月20日,在《每日电讯报》的文章中,探险家本尼迪克特·艾伦讲述了他的探险过往。在经历了穿越丛林或北极的漫长旅程后,这些特别甚至是独一无二的经历,总是给他“一种非凡的成就感”,感受到“自己还活着”。

“普通人看起来难以满足的愿望,富豪们轻而易举就能实现。但波澜不惊的富贵太过于平淡,他们渴望通过昂贵的冒险,看到与众不同的风景,获得有别于常人的满足感。”北京联合大学旅游学院教授李柏文向南方周末记者分析,与普通的旅行相比,乘坐25万美元一张票的深海潜水器,或者深入太空近距离观看地球,是完全不同的体验,探险旅游的专属性和独特性让其更有吸引力。

在“海洋之门”公司官网上,“泰坦尼克”号遗骸探险被描述为“走出日常生活并发现真正非凡事物的机会”。

与此同时,极限探险同样不乏富豪们自我身份的社会标榜。毕竟,能够负担起日常旅游的大有人在,但有足够实力去上天下海的人屈指可数。

“极限探险本身其实不失为高净值人士的高端社交活动,能够‘参团’的都是具备一定经济实力的人士,这本身就是社会地位的一种表现。”杨劲松表示,“而类似的冒险活动既满足了人们不断挑战极限、突破自我的内在需求,又可以获取关注度和影响力,所以富豪们才会沉迷于此。”

但跳出功能性动机的视角看待富豪的极限探险活动,受访专家均告诉南方周末记者,这种为了精神追求甘愿冒生命危险的做法,实际上体现了人类的进取精神,具有引领和示范作用。

“没有冒险和执念,甚至于他人看起来有点疯狂的专注和投入,其实就很难有技术和产业发展的突破。”

杨劲松认为,“无论我们将其视为有钱人的‘个人秀’也好,偏执甚至是信仰也罢,极限探险体现了人类的探索精神。随着技术突破性进步和产业化快速进展,有些极限探险有可能从小众走向大众,在这样的过程中,必然需要这样的探险者和先驱者在前面引路。”

刺激与代价

与极限探险相生相伴的,不仅有刺激和激情,还有意想不到的风险。

“冒险体验带来的不仅仅是金钱成本,还有安全成本。当我们继续追求刺激和随之而来的肾上腺素时,我们必须记住,宇宙喜欢反击。”致力于为富豪量身定制探险活动的“奢旅”咨询公司(Luxury Travel University)创始人安吉拉·休斯告诉“每日野兽”新闻网站。

从“海洋之门”的官方介绍来看,只要你有足够的钱,能够在风浪中登上船板,就可以乘坐潜水器不费力气地抵达3800米的深海,和“泰坦尼克”号来一场亲密“约会”。

但碳纤维制成的“泰坦”号最终没能扛住海底的巨大压力,被挤压成了碎片。

而维珍银河创始人布兰森曾以为,将付费游客送入太空的梦想并不算难,或许只需要四年就能实现。但2014年太空船二号在美国加州莫哈韦沙漠试飞发生爆炸,布兰森为自己的天真想法付出了代价。

2023年4月,SpaceX星舰的首次测试性发射,最终也以空中爆炸草草收场。

就连开发难度相对较低、商业化程度更高的珠峰探险,登山者遭遇意外伤亡也不是什么奇闻。

据《时代周报》2023年6月6日报道,有数据指出,截至2022年,总共有超过300人在攀登珠峰时丧生,珠峰登顶死亡率大约是8%-9%。

“极限探险高度依赖技术装备来保障参与者的安全。”李柏文表示,一旦运营公司的安全标准或技术不过关,相关设备出现故障,探险就很容易变成一场有来无回的死亡之旅。

“从短途亚轨道飞行到在近地空间停留数天,再到绕月飞行,只要有足够的资金,人类几乎什么都能做,但只有一样东西是探险活动的供应商无法提供的,即救援支持。”瑞士《新苏黎世报》网站的一篇文章写道,对于“泰坦”号上的人员来说,任何救援都来得太迟了,而对于蓬勃发展的太空旅行而言,游客们也不要指望能获得营救。

险远之地的奇伟瑰怪风光尽管足够吸引人,但一切大概率都需要探险者风险自负。

“泰坦号”上的五名遇难者,临行前都签署了“生死状”。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指出,类似的免责协议同样出现在太空商业旅行中。

在杨劲松看来,极限探险的超前行为遥遥领先于政策监管,其本身的小众性决定了管理部门往往很难及时作出反应。

“从目前来看,极限探险的安全性更多需要市场运营主体在小规模试错的过程中不断改进,用更安全的技术赢得市场信赖。”杨劲松指出。

“但一个悖论就是,如果真的做到了绝对安全,那就不叫极限挑战了,富豪们或许就失去了挑战的欲望和动力。”李柏文表示。

“泰坦”号事故阴影之下,“海洋之门”已暂停所有勘探和商业运营,但有钱人的冒险探索并未因此退缩。

“‘泰坦’号沉船会是一记警钟,富豪们或许会更谨慎,在极限探险中更加注重设备的安全因素,但这一悲剧不会阻挡富豪探险的脚步。”muyi认为,从某种意义上讲,越是有牺牲,极限探险就越有挑战性和成就感,才会更加吸引探险者的挑战欲望。

面向富豪探险的布朗哈德森旅行社(Brown and Hudson)创始人菲利普·布朗告诉《华盛顿时报》,“泰坦”号内爆后,富豪们对该机构极限探险活动的兴趣显著增加。

“生活的各个领域每天都会发生悲惨事故,但生活仍在继续。”布朗说道。目前,他正计划将12名美国投资银行家送往饱受战乱蹂躏的叙利亚北部,进行越野自行车旅行。

南方周末记者 王航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9

标签:富豪   泰坦尼克   南极   极限   银河   美国   深海   最远   太空   最低   旅行   公司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