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小看印度!月船三号发射,欲超越嫦娥三号实现“随机着陆”

印度又要探月了,当地时间7月14日下午,“月船三号”探测器在萨迪什·达万航天中心发射升空,计划实现印度首次月球软着陆。虽然2019年“月船二号”的着陆器以硬碰硬、碎了一地的方式告终,但印度太空研究组织准备用“月船三号”洗刷4年前的耻辱。

当初月船二号虽然硬着陆,但它还有一个轨道器,在环月轨道上工作了很久,所以印度方面说月船二号“成功了95%”。就算是95%,比起我国嫦娥三号、四号、五号那种100%的着陆成功率,差距还是非常巨大的。

所以这次的月船三号可是下了决心,它的推进舱(即轨道器)不像月船二号那样装了8台科学仪器,只有一台象征性的科学载荷,其真正目标就是着陆月球,着陆器里面还装着一个26公斤的迷你月球车。这就意味着月船三号如果失败,那就是100%失败,不存在“95%成功”这种说法了。

不过印度人对此也有考虑,为了提高成功率,月船三号相比月船二号实施了一系列改进,而最夺人眼球的就是说它可以“随机着陆”,即一旦着陆器错过了预定着陆点,可以自主选择预定区域之外的其它着陆点着陆,此消息一下子就让月船三号变得高大上了,网上也是一片赞叹之声,因为无论是美国还是中国探月,都没有提过“随机着陆”的说法,难道印度是首开先河的独一份儿?

这咱们就得探探月船三号的老底了,看它是不是像传说的那么厉害。月船三号和月船二号的着陆目标都属于月球南极附近区域,注意是“南极附近”,而不是南极点,它要真能着陆在南极点那就厉害了。

月船三号首选的预定着陆点是月球南纬69.367621°、东经32.348126°,距南极点还有相当远的距离,但如果成功的话,就会是人类探测器距离月球南极最近的着陆点,还是很有意义的。

为啥它要尽量往南极那边靠呢?这就涉及到了对月球水资源的探索竞争。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我们一般都认为月球表面没有空气也没有水。没有空气就不可能在表面上存在液态水,而月球白昼的温度高达127℃,也不可能允许明显的固态水的存在。但在月球的南北极地区,情况发生了奇妙的变化。

在靠近极地的地方,由于太阳高度低,环形山、撞击坑会形成巨大的阴影,有些阴影甚至会无视白天和黑夜而永久存在。由于没有空气,阴影中的温度是非常低的,有可能达到零下170℃甚至更低,而撞击月球那些彗星很多都携带着大量的水,因此形成的撞击坑阴影中,就很有可能存在终年不化的水冰,这些水冰对将来开发月球无疑有着重要的意义。

所以说,对月球极地附近的探索是有战略意义的,月船二号和月船三号都瞄准了这一点。但在月球南极区域软着陆可并不是那么容易。2019年的月船二号释放的“维克拉姆”着陆器,就是在距月面仅2.1公里时发生了翻滚,姿态失控,最终以极高速度与月球亲密接触,摔成了碎片。月球南极附近的地形并不平坦,存在大量山脉、盆地、峡谷和陨石坑,对着陆的要求还是比较高的。

为了不重蹈月船二号的覆辙,月船三号干的第一件事就是降低科学探测的要求,轨道器也就是推进舱只携带了一件象征性的科学载荷,以便最大限度的为着陆器让出重量空间,并装载更多的燃料。

用来发射月船三号的GSLV MK3火箭已经是印度能拿得出手的最大火箭,起飞重量高达640吨,但非常虚胖,近地轨道运载能力仅有10吨,同步转移轨道运力4吨,与我国发射神舟飞船的长征二号F相当,想要直接把3.9吨的月船三号送到地月转移轨道是办不到的,所以月船三号配了一个重达2.148吨的推进舱,真正的着陆器只有1.726吨,月球车仅有26公斤。

在发射之后,火箭只能把月船三号送到近地点170公里,远地点36500公里的停泊轨道(高度与同步转移轨道相当),然后再凭借推进舱的动力才能进入地月转移轨道,奔向月球。月船三号的推进舱比月船二号减少了230多公斤,省出来的重量都加到了着陆器上,全都是为了确保着陆器有足够多的燃料,以便在着陆过程中能够更加从容,更有选择余地。

据印度空间研究组织负责人索姆纳特介绍,月船三号着陆器有4台800牛变推力发动机,比月船二号还减少了一台,据说是因为月船二号装在中间的那台主要用来吹走月尘,但不仅效果不明显,还增加了系统复杂性,加大了故障概率,所以就取消了。

月船三号还加强了着陆腿,增加了一台本国产的激光测速敏感器(想买进口的却没买到),此外还配备了着陆水平速度相机、激光测距敏感器、微波测距敏感器,还有避障相机,并且还在软件方面进行了改进,可以在着陆器错过预定着陆点后,自主选择预定区域之外的着陆点降落,这就是被不少人吹捧的“随机着陆”。

但这个能力真的是绝活吗?简单想想就能明白:如果着陆器错过了着陆点,又不能返回环月轨道的话,难道就放弃治疗等死吗?哪国的探月也不可能如此大条,肯定会尝试在其它地点着陆,不可能直接就这么放弃掉。而如果再看看咱们10年前的嫦娥三号,就会发现嫦三的能力比现在的月船三号还要强得多,搞这个所谓的“随机着陆”更是不在话下。

嫦娥三号从火箭开始就一路碾压月船三号,它乘坐的是长征三号乙增强型,起飞重量仅有459吨,同步转移轨道运力却达到了5.5吨,所以重量3.78吨的嫦娥三号不需要配备推进舱,火箭可以把它直送地月转移轨道,所携带的月球车重达140公斤,是印度月球车的5倍以上,相比之下印度月球车就像个玩具车。

第二大优势则是著名的7500牛变推力发动机,该发动机是嫦三、嫦四、嫦五的主动力,一台的推力就超过了印度的4台,还能实现推力在1500~7500牛之间大范围的变化。由于推力很大,嫦娥三号可以在距离月面更近的15公里高度开始动力下降,而月船三号得从30公里处就开始,需要的减速时间更长。4台800牛发动机一起工作的可靠性也远不如嫦娥三号的1台。

除了发动机之外,嫦娥三号着陆器还配备了激光测速、微波测速、激光测距、微波测距敏感器和避障相机,不仅测速测距方式都有备份,还有月船三号望尘莫及的激光三维成像敏感器,可以用激光把着陆区的三维地貌给描绘出来,精确程度比单一的光学避障相机高得多。

因此嫦娥三号可在2公里高度使用光学“粗避障”识别大的障碍物,然后还可以100米高度悬停,绘制着陆区域的精确三维图像,实施“精避障”,然后自主选择最安全的着陆点。就这一套组合拳,都是妥妥地硬实力,比印度改改软件就说能够“随机着陆”要扎实的多,能够极大地提高月面软着陆的成功率。

当然这不是说印度的月船三号就一定会失败,相信如果他们的设备都能正常工作,就能拥有“粗避障”的能力,即使不能像嫦三那样精确避障,也不是说就不能软着陆,还是挺有希望的,千万不能小看。嫦娥三号从发射到软着陆用了12天,算是很短的。由于印度火箭能力不足,月船三号到达月球并最终着陆的时间很长,要等到一个多月之后的8月23至24日,才能知道它是“硬”着陆还是“软着陆”,让我们拭目以待吧。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10

标签:印度   嫦娥   着陆点   南极   软着陆   推力   月球   轨道   激光   火箭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