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伏40天,牢记:1不动2不睡3不喝4要吃,养好身体,为秋冬打基础

暑天来,伏天到,小暑节气的来临,也为三伏天拉开了序幕。夏至三更数头伏,从今天起,便正式入伏了,一直持续到8月19号,前后总共40天。三伏天温度高,湿度大,气压低,人们都喜欢用“难熬”来形容它。不过凡事都有两面性,况且老辈人都教导我们要“未雨绸缪”,三伏天已经来了,秋冬也就不远了。我们也要做好长远的打算,抓住三伏天这段时间,调整好身体,为秋冬打好基础。

老人们常说“夏天无病三分虚”,三伏天更是如此,闷热,潮湿的天气考验着每一个人。我们要懂得顺势而为,在生活起居以及饮食上合理调整,才能平安度过这40天。

1不动

不久居空调房不运动

进入三伏天以后,无论是早上还是晚上,天气都变得更加闷热,很多人便喜欢待在空调房里,一待就是一整天,加上天热容易流汗,便很少运动。但是空调房虽然舒服,却也不能一直待在里边。要经常给室内通风换气,而且每隔一段时间就要起身运动运动。俗话说“生命在于运动”,天热的时候可以在室内走一走,动一动,天气凉爽一些,可以到户外适当运动运动,这样更有利于身体健康。

2不睡

不带着湿发睡觉

天气炎热,人们都习惯在睡前洗个澡再睡觉,这样可以将一天的疲惫都洗掉,睡起来更加舒服。不过,我们在洗澡过后,一定不能马上就睡觉,要将头发吹干再睡。现在大部分人在睡觉的时候都会开着空调吹着冷风,若是头发还没干就睡觉了,很容易将湿气以及寒气带入体内,引起头痛,头晕等不适。所以三伏天里,再忙也不能带着湿发入睡。

不带气睡觉

夏季燥热,阳气盛,很容易生气,我们要想开,不要带着怒气去睡觉,很伤身体。

3不喝

不喝生水

入伏后,气候闷热潮湿,细菌微生物进入繁殖的旺季,那么我们在饮食上要格外注意,避免吃生食,喝生水。无论是自来水,还是直饮机里的水,都要彻底烧开之后凉至温热的状态再喝。另外在三伏天里,我们喝水的杯子也要保证每天都进行清洗,避免滋生细菌霉菌等。烧开的水在保存时,也要保证密封,盖好瓶盖,杯盖等,以免落入灰尘杂质,以确保卫生。

不喝冰镇冷饮

天气闷热流汗多,人们经常会感觉到又热又渴,冰镇冷饮仿佛是这个时候最理想的饮品了。但是冰镇冷饮虽然喝起来舒爽畅快,但是会将寒凉之气带入到我们的体内,刺激脾胃肠道,引起腹泻等不适。所以天气再热,也要避免喝冰镇冷饮。事实上,在三伏天里,没有什么比一杯温水更能解渴消暑的了。

不大量喝酒

生活中有很多人都喜欢喝酒,尤其是夏天吃烧烤的时候,更是少不了要点上一些啤酒来助兴。酒水中含有大量的酒精,营养成分也比较少,而且三伏天里湿热重,如果大量喝酒,难免会加重湿热。另外大量喝酒,会增加我们的脾胃肾脏的负荷,所以为了健康着想,在三伏天里还是要尽量少喝酒或是不喝酒。

4要吃

吃鸡

在我国南方,尤其是南京等地,入伏讲究吃鸡,民间有着“入伏吃只鸡,安康一整年”的说法。三伏天里大量出汗,不仅水分流失快,营养也消耗快,加上人们的食欲比较差,所以很容易“入不敷出”。而鸡肉中富含蛋白质,氨基酸以及微量元素等成分,经过小火慢炖之后,煲成鸡汤来喝,不仅开胃生津,而且营养十足,是平安度伏的好帮手。

吃“伏果”

所谓的“伏果”也就是应季的时令水果,水果自带清新的果香,令人心情愉悦,食欲大增。而且水果中富含糖类,矿物质以及维生素,在三伏天里吃上一些水果,可以为身体补充能量,以及身体正常运转所需的多种营养元素。像桃子,荔枝,樱桃,葡萄,蓝莓,以及各种瓜果,我们可以每天都适量吃一些。

吃“杀菌”的食物

三伏天里闷热又多雨潮湿,这样的气候给细菌微生物的大量繁殖提供了天然优势。这对于我们的生活有着不小的影响,平日的饮食中要注意卫生问题,不吃剩菜剩饭。此外可以搭配一些天然的有助于“杀菌”的食物来吃,为我们的身体保驾护航。比较常见的有洋葱,蒜苔,大蒜,小茴香,紫苏等。

吃“除湿”的食物

进入三伏天,空气的湿度达到顶峰,身体上总是感觉到湿乎乎的,其实不仅是外在,身体内部也容易积攒湿气。所以在三伏天里,不能忘了吃上一些帮助祛湿的食物,将体内的湿气,毒素等排出去,给身体做个大扫除。常见的食物有薏米,冬瓜,芡实,赤小豆,海带等。

综合自网络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9

标签:身体   伏天   湿气   冷饮   闷热   细菌   秋冬   水果   食物   天气   空调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