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藏高原“超级”铜矿,预估储量高达2700万吨,为何不见开采?

在阅读此文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禁止搬运/抄袭,发现必追究!


中国是全球最大的铜材生产国和消费国,每年都要用掉全球近一半的铜。可是,中国自己的铜资源很少,全球总量的4%都不到,而且还都藏在青藏高原上。

那么,中国为什么不去挖青藏高原上的那座2700万吨的超级铜矿呢?本文将从多个方面来探讨这个问题,并给出一些可能的解释。

青藏超大型铜矿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这座超大型铜矿的基本情况。这座铜矿就是多龙矿区,位于西藏阿里地区,距离拉萨市约1000公里。这里是青藏高原上最为荒凉和偏远的地方之一,海拔在5000米以上。

多龙矿区从东北至西南延伸,长度长达720公里,是目前世界上已知最长的超大型斑岩型铜矿带。据估算,这里总共有2700万吨左右的铜资源储量,相当于我国现有储量的近80%。

而且这里的铜矿品位很高,在3.8%左右,远高于国内平均水平(1%)和国际平均水平(0.6%)。

更神奇的是,这里的铜矿埋藏很浅,很多都是直接裸露在地表。即使埋藏也不过是地表下0.5米的深度。可以说是非常适合大量机械化开采。

专家们认为,多龙超大型铜矿是我国乃至全球最具开发价值的铜矿之一,如果能够开采,将极大缓解我国铜资源紧缺的状况,提高我国在国际铜市场的话语权和影响力,促进我国铜产业的发展和升级。

那么,既然多龙铜矿这么好,为什么我们不去开采呢?难道是想把它当成储备资源,留给后代子孙吗?

其实不是的,多龙铜矿之所以没有被开采,主要是因为它面临着三大难题,分别是环境保护、自然条件和基础设施。下面我们就来分别介绍一下这三大难题,看看它们有多难解决。

多龙铜矿的环境保护问题

多龙铜矿的铜资源十分丰富,但是它也面临着一个重大的挑战,那就是环境保护。多龙铜矿的附近,就是我们的羌塘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这里是世界上陆地面积最大的自然保护区之一,占地达到了33.4万平方公里,相当于183个国家的大小。

这里是青藏高原上最为荒凉和偏远的地方之一,也是最为原始和完整的高寒生态系统之一。这里生活着很多珍稀和濒危的野生动物,比如野牦牛、西藏野驴、土耳其斯坦山猫和西藏棕熊等。这些动物都是国家一级或二级保护动物,有些甚至是世界上仅存的几百只。

如果要开采多龙铜矿,势必会对这里的自然环境造成大范围且不可逆的影响。首先,开采会破坏地表和地下的水文地质条件,导致湖泊、河流和湿地的干涸或污染,影响动植物的生存和繁衍。

其次,开采会产生大量的废弃物和有毒物质,如尾矿、废水、废气等,如果处理不当,会对土壤、空气和生物造成严重的污染和危害。

再次,开采会带来大量的人员和设备进入,打破了这里原有的平静和秩序,干扰了动物的活动和习性,甚至引发了偷猎和盗挖等非法行为。

总之,开采多龙铜矿,就相当于对这片神奇而美丽的土地进行一场残酷而无情的掠夺。

中国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大国,对环境保护非常重视和承诺。中国已经制定了一系列的法律法规和政策措施,来保护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中国还积极参与了国际环境合作与交流,如《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等。

因此,在面对多龙铜矿这个诱人而敏感的资源时,中国不会轻易动手,而是会慎重考虑环境保护的问题。环境保护对多龙铜矿开发的制约和挑战是巨大的,需要在科学评估、合理规划、严格监管、有效补偿等方面做好充分的准备和措施。

金山银山不如绿水青山,我们不能为了一时的利益,而牺牲了长远的福祉。我们不能让这片神奇而美丽的土地,变成一片荒芜和污染的地狱。

我们不能让这些珍稀和濒危的动物,消失在我们的视野和记忆中。我们不能让我们的后代子孙,失去了一个生态宝库和自然奇观。

多龙铜矿的自然条件问题

除了环境保护,多龙铜矿还面临着另一个难题,那就是自然条件。多龙铜矿所在的青藏高原,是世界上最高的高原,也是世界上最复杂和最恶劣的自然环境之一。这里的自然环境特征,可以用四个字来概括,那就是“高、寒、干、缺”。

高:青藏高原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多龙铜矿更是在5000米以上。这里的气压低,氧气少,紫外线强,对人体和设备都有很大的影响。

人体在这里容易出现高原反应,如头痛、呼吸困难、心悸、失眠等,严重者甚至会导致脑水肿或肺水肿。设备在这里也容易出现故障,如发动机功率下降、电池寿命缩短、金属材料脆化等。

寒:青藏高原的气温低,年平均气温在0℃以下,冬季夜间气温可达-40℃以下。这里的冻土层厚达几十米,冻融作用强烈。这些都给开采带来了很大的困难,如冻土层的穿透和稳定、冻融作用对地基和建筑物的破坏、低温对人员和设备的伤害等。

干:青藏高原的降水少,年平均降水量在300毫米以下,有些地方甚至不到100毫米。这里的湖泊和河流也很少,水资源极度匮乏。这对开采造成了很大的限制,如水源的寻找和保护、工业用水的供应和处理、水土流失的防治等。

缺:青藏高原的植被稀疏,土壤贫瘠,生物多样性低。这里的生态系统非常脆弱,一旦受到干扰或破坏,很难恢复。这要求开采必须尽量减少对生态系统的影响,如避免破坏植被和土壤、保护珍稀动物和微生物等。

青藏高原开采的困难和风险是有目共睹的。我们可以从一些已有的案例和经验中得到启示。比如,在青藏高原上建设了世界上最高的铁路——青藏铁路,就遇到了很多自然条件方面的挑战,如冻土层的处理、地质灾害的防治、生态环境的保护等。

因此,在开发多龙铜矿之前,我们必须对青藏高原上开采所面临的自然条件进行充分的认识和评估,制定出科学合理的开采方案和技术措施,以降低开采的难度和风险。

多龙铜矿的基础设施问题

除了环境保护和自然条件,多龙铜矿还面临着第三个难题,那就是基础设施。开采铜矿,不仅需要有先进的技术和设备,还需要有完善的基础设施,如输电线路、工业用水、交通运输等。这些基础设施不仅是开采的前提和保障,也是开采的成本和效益的重要因素。

但是,多龙铜矿所在的青藏高原,是我国基础设施建设最为落后和薄弱的地区之一。这里的基础设施建设,不仅受到自然条件的制约,也受到经济条件的限制。

首先,我们来看看输电线路。开采铜矿,需要大量的电力供应,不仅用于驱动各种机械设备,还用于加工和提炼铜矿。

但是,多龙铜矿附近没有大型的发电站或电网,只能依靠柴油发电机或太阳能发电板来提供电力。这些电源不仅供应量有限,而且成本很高。

据估算,如果要用柴油发电机来供应多龙铜矿的电力需求,每年需要消耗约10万吨柴油,相当于每吨铜矿增加了1000元左右的成本。

如果要用太阳能发电板来供应多龙铜矿的电力需求,每年需要投入约20亿元人民币,相当于每吨铜矿增加了2000元左右的成本。

而且,这些电源还存在着稳定性和可靠性方面的问题。因此,要想开采多龙铜矿,就必须建设一条从外部输送电力的线路。

这条线路的建设难度很大,不仅要穿越高山峡谷、冻土沼泽等复杂地形,还要考虑到气候变化、地质灾害等自然因素。

其次,我们来看看工业用水。开采铜矿,需要大量的水资源来进行选矿、冶炼、冷却等工艺过程。

但是,多龙铜矿所在的青藏高原,是我国最为干旱缺水的地区之一。这里的年均降水量只有300毫米左右,而且分布不均匀。

这里的湖泊和河流也很少,而且大部分都处于自然保护区内,不能随意取用。因此,要想开采多龙铜矿,就必须寻找和保护可利用的水源,并建设一套有效的水资源管理和节约利用系统。

再次,我们来看看交通运输。开采铜矿,需要有便捷的交通运输方式来运送人员、设备、物资和产品。但是,多龙铜矿所在的青藏高原,是我国交通运输最为不发达和不便利的地区之一。这里的道路少,而且质量差,很多地方只能靠马匹或步行通行。

这里的铁路也少,而且运力有限,只有青藏铁路和西藏南线铁路两条线路。这里的航空也少,而且受天气影响大,只有拉萨、阿里等几个机场。

因此,要想开采多龙铜矿,就必须建设一条从外部连接多龙铜矿的交通运输线路。但是,这条线路的建设难度也很大,不仅要克服高寒缺氧、冻土沼泽等自然障碍,还要保证安全可靠、高效经济。

综上所述,多龙铜矿所需的基础设施建设情况和不足之处是显而易见的。这些基础设施对多龙铜矿开发的支撑和需求是巨大的,没有它们就无法进行有效和可持续的开采。

建设这些基础设施也需要付出巨大的代价和努力,不仅要克服自然条件的制约,还要考虑经济条件的限制。

多龙铜矿的未来展望

铜技术水平和创新能力。多龙铜矿的开采,需要解决很多技术难题和挑战,这将促使我国加强对铜矿勘探、开采、加工、提炼等方面的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提高我国的铜技术水平和创新能力。

同时,多龙铜矿的开采,也将带动我国对铜产品的需求和消费,推动我国的铜产业向高端化、精细化、多元化、绿色化等方向发展和升级,提高我国的铜产品质量和附加值。

多龙铜矿是一座具有世界级规模和品位的超大型铜矿,它对中国的铜市场和产业链有着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但是,多龙铜矿也是一座充满着困难和挑战的超大型铜矿,它对中国的环境保护、自然条件和基础设施建设有着严峻的要求和考验。

结语

在开发多龙铜矿之前,我们必须进行充分的论证和规划,制定出科学合理的开发方案和技术措施,以确保多龙铜矿能够在合适的时候得到合理和可持续的开发利用。

我们不能因噎废食,也不能贪图眼前利益,而要从长远和全局的角度来看待这个问题,既要保护好青藏高原这片神奇而美丽的土地,又要利用好多龙铜矿这个宝贵而珍稀的资源。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7

标签:青藏高原   铜矿   西藏   储量   中国   环境保护   基础设施   条件   线路   自然   我国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