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去浪”和“宅在家里”的孩子,长大后谁更有出息?现实打脸父母

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方便您随时查阅一系列优质文章,同时便于进行讨论与分享,感谢您的支持~

前几天,我在后台收到了一位妈妈的私信。

在私信中,她说出了一直以来令她感到非常困扰的问题。

据这位妈妈描述,她的孩子今年已经8岁了,正在读小学二年级。

她发现,自己的孩子比较内向,比起和其他小朋友出去玩,孩子更喜欢宅在家里做自己的事情。

这位妈妈认为,内向性格的人在这个社会上是吃不开的。

从这么小开始,孩子就这么不合群,长大了的话,问题可能会更加严重。

于是,她就开始强迫孩子和其他小朋友出去玩,让孩子多和外面的世界接触。

可是令她失望的是,无论她怎么改变孩子,孩子仍然喜欢待在家里,看看故事书,拼一拼乐高。这让她感到非常的焦虑,甚至有一种天塌了的感觉。

最后,她不得不向我求助:我真的做错了吗?

在收到这位妈妈的私信后,我先问了她一个问题。

我问她,平时孩子和其他孩子的相处有什么问题吗?

来信的妈妈表示,孩子平时和其他孩子相处没什么问题,就和正常人一样。

我又问道,他会不会害怕和外面的世界接触?妈妈也回答不会。

看到这位妈妈的回复后,我告诉她,孩子的性格内向并不意味着不合群,很明显,她的孩子是具备正常的社交能力的。

只是相比之下,孩子更愿意做自己的事情。

这个问题不用这么紧张,和人们喜欢苹果还是喜欢香蕉的问题差不多。

不过,这个案例倒是引发了我的一些思考,那就是,为什么现在的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出去浪?喜欢宅在家里的孩子就一定会更有出息吗?

人类是群居动物。

在原始社会的时候,人类就会通过群居来进行互相合作和支持,以此来保证人类的生存和繁衍。

心理学家马斯洛认为,社交需求是人类最基本的需求之一。

同时,社交需求也被称为爱与归属感的需求。

也就是说,每个人都希望能够在这个世界上找到自己所归属的群体,渴望与他人建立联系。

因此,当一个人显得不那么合群的时候,就会感到特别没有安全感,仿佛被整个世界排除在外。

这种现象在亚洲社会中特别常见。

我们都知道,中国是一个人情社会,中国人的人际关系很多都属于人情关系,整个社会就是一张巨大的关系网。

在这种情况下,人们会对外部世界的评价和变化特别敏感。

因此,中国人总是特别要面子,也特别希望能够得到他人乃至整个社会的认可。

因此,在中国,乃至整个世界范围内,人们都会更加欢迎那些外向性格的人。

因为这些外向的人更容易融入群体,也更容易获得他人的认可和喜欢。

同时,这样的人在社会和职场中也更加吃得开。

那么,内向性格的人就真的像人们以为的那样一无是处吗?当然不是的。

一项心理学研究表明,内向性格的人往往会具有更强大的创造力。

而事实证明,历史上很多具有惊人改革力的领袖也都是一些内向的人。

他们能够征服群众,并不是因为群众惧怕他们的权威,而是因为他们身上自然而然所散发出的领袖魅力和人格力量。

在万众瞩目之下,他们或许无可适从,甚至连和几个陌生人一起吃饭都会让他们感到不适。

然而,当他们谈起自己所擅长的领域时,又是那么地万丈瞩目,光彩照人,全然不像一个内向性格的人。

这就是内向性格的力量。

著名的心理学家荣格是最早把人类的人格类型分成外倾型和内倾型的人。

他认为,外倾型人格的人需要从外部世界获得能量,所以他们的性格普遍都比较外向,喜欢和他人社交,在和他人相处时,也会表现得更加积极和活跃。

相对内倾型的人来说,他们会更加善于言辞。

而内倾型人格的人则恰恰相反,他们的力量来源是内心世界。

当和外部世界接触过多时,他们就会表现出一种明显的不适,因为这种行为正在消耗他们内心的能量。

因此,内倾型人格更喜欢独处,从独处中获得力量。

而且,内倾型人格的人往往会更加专注。

他们不会像外倾型人格的人那样容易被外部世界的新奇事物所吸引,他们会更容易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

同时,他们也会更加善于思考和学习。

曾经的世界首富比尔盖茨就是如此,据他回忆,在他小的时候,每天都沉浸在书里,在那里一看就是好几个小时,有的时候连饭都忘记吃。

当时,他的母亲也特别担心他,于是就带他去看心理医生。结果,医生告诉她,不要干涉孩子。

在当前这个网络发达的世界里,专注是一种极其珍贵的能力。

当孩子们习惯了接连不断的信息刺激时,大脑就会不断地分泌多巴胺,让孩子产生兴奋感。

当他们已经习惯于这种更加容易获得快乐的方式时,就很难再对一些高成本快乐的事物产生兴趣,也更难集中注意力。

因此,家长应该对能够专注于自我的内向性格的孩子多一些鼓励,而不是指责。

你知道吗,这些内向性格的孩子往往对自己的人生都有明确的目标。

他们很清楚自己想要什么,并愿意为自己的目标一次又一次地努力。

在《童年的秘密》一书中,意大利幼儿教育家蒙台梭利提出,当孩子能够做到专注于某项事物并且能够不断地重复这个过程时,他们就会得到一种发自内心的愉悦。

因为,他们这样做并不是要迎合外部世界或是他人的需要,他们所遵从的只不过是自己的内心。

因此,家长们应该改变对内向性格的偏见。

要深入孩子内心,努力去了解他们、理解他们,善于发现他们身上的优点,并学会鼓励他们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永远做支持孩子的父母。

切忌不要总是把大人们的想法强加给孩子,也不要强迫孩子去做他们不愿意做的事情。

当你真的走进孩子的内心,你会发现,每个孩子的内心都是一个充满惊喜的世界。

The End -

作者 | 汤米达

编辑 | 万安

参考资料:Jean Piaget Biographie. (2020, January 29)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4

标签:内倾   孩子   出息   社交   人格   内心   性格   父母   现实   妈妈   喜欢   社会   世界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