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教育对孙中山的影响力

孙中山在檀香山读书时,正值夏威夷(檀香山)人民反抗美国吞并夏威夷而英勇斗争的时期,意奥兰尼学校的师生们,也积极参加了支持当地人民的独立事业,并成为一个“反美和反吞并主义情绪的堡垒”。孙中山身临其境,耳闻目睹夏威夷这个弱小国家人民的斗争,感受到他们反抗侵略的觉悟和勇气,所受感悟非常之深。从而启发了他对中国革命运动的思想,促使他对满清统治下的中国前途与命运产生了无限联想,开始萌发出以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为榜样,来改造中国社会的朦胧理想。

孙中山在檀香山学习期间,不论是意奥兰尼学院还是在他后进入的阿湖书院,宗教教育一直都占有很重要的地位。这对孙中山有着很大的影响力。他在不断的宗教灌输中被基督教义所吸引,对其中的平等、博爱的内容十分感兴趣,觉得比中国儒教“君君臣臣父父子子”那一套严格的封杀等级制度要好得多,因此,他积极参加唱诗班等各种宗教的聚会,准时参加早晚在学校教堂的祈祷和星期日的教堂礼拜,随之对基督的感情与日俱增,不久便见于行动了。

一天在孙眉家中,他勇敢地嘲弄并撕毁了哥哥供奉着“保佑”人们“平安”的关帝神像,说道:“关云长只不过是三国时代的一个人物,死后怎能降福人间,替人们消灾治病呢?”并劝牧场工人不要膜拜关老爷的像。为此孙眉非常生气,于是兄弟失和,坚守旧俗的孙眉罚孙中山下跪,并毅然责令孙中山停止学业,送其回国,以遏止弟弟日益升腾的宗教情绪。但此时的孙中山对基督的感情愈来愈浓,他已准备受洗礼入基督教。

这个正处于成长期的小留学生,通过4年多的国外生活的经历和系统的西方教育,开拓了胸怀,打开了眼界,丰富了他的民主思想和科学知识,思想上产生了巨大变化 ,他的生活情趣、价值观念、思维方法等方面也开始发生潜移默化的蜕变。

1883年7月,英俊、倜傥的孙中山穿着一身崭新的丝绸衣服,从夏威夷乘轮船启程回国。这时4年多的留学生活已使孙中山由一个廋弱的男孩成长为一个风度翩翩的少年:相貌英俊,浓眉大眼,双眼皮,重瞳(相传,虞舜、夏禹、楚霸王皆此相貌),炯炯发光的双目可穿透一切,尤似其父孙达成;温文儒雅、容貌端庄,又如其母杨太夫人;身材适中,体魄健壮,再也不是4年前出国时那个农家少年,而是一位已初步具有资产阶级政治观念和近代科学文化知识的17岁的青年知识分子了。他对即将重逢的祖国充满了憧憬与梦想。

经过漫长的海上航行,到香港后又改乘中国沙船赴香山县金星港。途中,沙船必经一个设有海关的无名小岛。船主根据经验,事先提醒乘客们,千万别惹那些海关老爷,否则出了麻烦谁也担当不起。

当船刚靠上无名小岛的岸边时,一批批拖着长辫子的清朝吏员就跳上了船,以“缉私”为名进行无理搜查,尽一切办法向旅客勒索钱财。许多旅客为求太平,纷纷主动送礼物给他们。他们还以征海关税、查火油、收厘捐、缉鸦片等名目为借口,对乘客进行了多次蛮横的勒索。孙中山对这帮贪吏们在光天化日下为非作歹的行为,深感惊愕和不解。最后一次,他忍无可忍,挺身抗辩,拒绝检查,并声言要向官府控告这帮海虫,船主告诉他这样做是毫无用处的。结果,船被扣留了,一直等到敲诈到船主一大笔称作“罚款”后,才准许第二天早晨开行。这一遭遇给刚入国门的孙中山很大愤慨。他用一种深沉愤恨的语调对乘客们宣传中国政治必须改革的道理,并痛心疾首地问:“中国掌握在这些腐败万恶的官吏手中;怎么得了啊!国家兴亡匹夫有责!你们还坐视不救吗?”大家对这位年轻人见识广、抱负大很是惊讶惊喜,并都向他投以钦佩的目光。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05

标签:檀香山   奥兰   夏威夷   沙船   基督   船主   中国   乘客   海关   影响力   宗教   孙中山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