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水安全保障布局和措施研究

引用格式:牛玉国,王煜,李永强,等.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水安全保障布局和措施研究[J].人民黄河,2021,43(8):1-6.

作者简介:牛玉国(1963—),男,河南沁阳人,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博士,主要从事黄河治理保护规划与建设、流域综合管理等工作

摘要:为全面提升黄河流域水安全保障能力,针对黄河流域面临的洪水风险威胁、水资源短缺、生态环境脆弱、水治理能力不足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按照“重在保护,要在治理”思想,提出黄河源头区,黄河上、中、下游地区,黄河口及三角洲地区五区协同保护的水安全保障空间布局。从推进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提高水资源保障能力,完善防洪减灾体系、确保黄河长治久安,加强水生态环境保护、维护黄河健康生命,系统实施水土流失综合防治、改善黄土高原生态环境,提升流域治理能力、支撑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等 5 个方面提出了对策措施,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水安全保障工作提供重要依据。

关键词:生态保护;高质量发展;水安全保障;总体布局;黄河流域

黄河流域横跨我国东中西部,是连接青藏高原、黄土高原、华北平原的生态廊道。黄河流域保护治理不仅事关防洪安全、供水安全,而且对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能源安全、生态安全具有举足轻重的战略意义。2019年9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强调,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是重大国家战略[1],保护黄河是事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永续发展的千秋大计,发出了“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的伟大号召。水是黄河的命脉,是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核心要素[2]。系统谋划黄河流域水安全保障总体布局,对今后推进大保护、大治理,支撑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大国家战略的顺利实施具有重要意义[3]。

1 黄河流域面临的问题

1.1 “上拦下排、两岸分滞”的防洪工程体系尚不完善,洪水风险依然是流域最大的威胁

目前,黄河下游堤防设防标准为防御花园口水文站22 000 m3/s流量洪水。据记载及推算,1761年黄河花园口发生32 000 m3/s流量洪水,1819年陕县发生30 000 m3/s流量洪水,1843年陕县发生36 000 m3/s流量洪水,1933年陕县发生22 000 m3/s流量洪水,1958年花园口发生22 300 m3/s流量洪水。在不到300 a间黄河发生超过或接近现有防御标准的大洪水5次。可以说,黄河仍面临大洪水威胁。

(1)“上拦下排、两岸分滞”的防洪工程体系还有突出短板。“上拦”工程不健全,规划的黄河干流七大控制性骨干工程,还有古贤、黑山峡、碛口3座水利枢纽未建设,应对大洪水的调控能力不足。“下排”工程不完善,高村以上299 km游荡性河段河势尚未有效控制,东坝头至陶城铺河段“二级悬河”形势严峻,遇大洪水或中常洪水可能引发横河、斜河,危及大堤安全;在河南、山东两省居民迁建规划实施后下游滩区仍有近百万人处于洪水威胁之中,滩区防洪运用与经济发展矛盾长期存在。“两岸分滞”能力不足,东平湖滞洪区分滞洪工程体系不完善。宁蒙河段主槽淤积形成新悬河,上中游干流和黑河、白河、大黑河、无定河等支流防洪工程不完善,中小河流和山洪灾害防治能力、城市防洪能力等有待提升。

(2)黄河安澜事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黄河流域横跨我国东中西部,下游防洪保护区涉及河南、山东、河北、安徽、江苏5个省110个县12万km2土地和近1.3亿人民群众,该区域在我国的生态地位、经济地位、战略地位均十分重要,保障防洪安全不容任何闪失。

1.2 水资源供需矛盾日益突出,成为制约流域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瓶颈

(1)黄河水资源禀赋不足。黄河流域大部分地区处于干旱、半干旱地区,多年平均降水量446 mm,仅为长江流域的40%;流域水资源总量647亿 m3,不到长江流域的7%;人均水资源量473 m3,仅为全国平均水平的23%;每公顷耕地拥有水资源量3 300 m3,不足全国平均水平的15%,属极度缺水地区,还承担着向流域外供水的任务。同时,水资源年内年际变化大,人口、资源分布与水资源承载力不匹配,工程调控能力不足,一些地方存在“守着黄河喝不上黄河水”的问题。

(2)黄河流域水资源供需矛盾日益尖锐。黄河水资源开发利用率高达80%,远超40%的生态警戒线。干流生态流量低,汾河、沁河、大黑河等支流断流严重,浅层地下水年均超采达9.4亿 m3。随着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大国家战略深入实施,兰-西城市群、黄河“几字弯”都市群、西安和郑州国家中心城市、山东半岛城市群,以及雄安新区等将加快发展步伐,水资源供需矛盾将更为尖锐。

(3)水资源短缺成为制约流域高质量发展的瓶颈。黄河流域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屏障,也是重要的经济地带,粮食和肉类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三分之一左右,还是我国重要的能源、化工、原材料和基础工业基地[3],水资源短缺将影响国家粮食安全、能源安全、生态安全等。

(4)水资源刚性约束的制度尚不完善。对用水有整体影响的能源、农业、建设等规划的水资源论证制度不完善,导致有的城市发展、产业布局与水资源承载力不匹配。取水许可审批和水利设施调度权限分散在流域管理机构和省市县各级水利部门,存在审批和监管碎片化问题,导致取用水底数不清、生态流量监管薄弱等问题。

1.3 生态环境脆弱、水土流失严重是黄河流域最大的问题

黄河流域是我国生态脆弱区分布最广、脆弱生态类型最多、生态脆弱性表现最明显的流域之一,流域大部分位于我国生态中度脆弱、重度脆弱、极度脆弱的地区。青藏高原冰川、草原草甸和三江源、祁连山为高寒生态系统,生态地位重要、易发生退化,遭到破坏后恢复难度大且过程缓慢。与20世纪80年代相比,河源区永久性冰川雪地面积减小了52%,湿地面积萎缩了20%,草地面积减小了5.5%,水源涵养能力偏低。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问题依然突出,2019年流域有近一半的水土流失面积尚未得到有效治理,其中7.86万km2多沙粗沙区自然条件十分恶劣,尤其是1.88万km2的粗泥沙集中来源区治理难度更大。

河湖生态保护压力持续增大,生产用水挤占生态用水,据测算黄河流域年均生态水量亏缺约20亿m3。与20世纪80年代相比,黄河宁蒙、小北干流、下游等河段河流湿地面积减小30%~40%,河口三角洲天然湿地萎缩50%。汾河、延河、泾河等支流污染严重,劣Ⅴ类断面占比达11.3%。

1.4 流域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存在突出短板

黄河河情特殊、管理体制独特、滩区问题复杂,但缺乏规范黄河保护治理的专门法律[4]。九龙治水、分头管理问题突出,流域管理体系不完善,跨部门、跨区域管理协调机制不健全,与河争地等问题突出,影响黄河保护治理整体效能发挥。与智慧化管理水平与治理能力现代化要求尚有差距,水文水资源、水生态、水土流失等监测的基础仍然薄弱,信息共享机制不完善,流域、省区、部门间存在数据壁垒,治黄信息化基础设施以及业务融合应用存在短板,与干支流监管“一张网”全覆盖要求差距明显。

2 黄河流域水安全保障目标

2.1 保护治理目标

根据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要求,结合黄河流域实际情况,研究提出保护治理目标。到2030年,黄河流域水安全保障能力显著提升,人水关系进一步改善,流域保护治理水平明显提高,现代化防洪减灾体系基本建成,水资源保障能力进一步提升,水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水利公共服务水平明显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显著增强[5]。到2035年,基本实现黄河流域水利现代化,初步建成优质高效的水资源安全保障体系、高标准的防洪减灾体系、健康宜居的水生态保护修复体系、保障有力的现代流域治理体系,树立世界大江大河治理的重要标杆,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水平全国领先,河湖水生态健康稳定,智慧黄河平台全面构建。到21世纪中叶,黄河流域水安全得到全面保障,全面实现“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的目标。

2.2 关键控制指标

结合保护治理目标,从防洪安全、水资源安全、水生态健康、水土保持、流域监管等方面,设置8个关键控制指标,见表1。关键控制指标中,重要河段河防工程达标率体现流域防洪减灾工程体系的完善程度,地表水开发利用率体现黄河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农田灌溉水利用系数、万元GDP用水量体现流域水资源利用效率[6],农村自来水普及率体现乡村供水保障程度,重要断面基本生态流量保证率体现河流基本生态需水量的保障程度,水土保持率体现水土流失的治理程度,监测站网(一张网)覆盖率(水文自动化监测率)体现流域监测监管能力[7]。根据规划阶段目标,确定分阶段控制指标。

表1 黄河流域水安全保障关键指标

3 水安全保障空间布局研究

黄河流域存在的突出问题,“表象在黄河、根子在流域”,既有先天不足的客观制约,也有后天失养的人为因素[8-9]。这就需要更加注重黄河流域保护治理的系统性、整体性、协调性,必然要求干支流、上下游、左右岸、水域陆域统筹保护治理[10]。针对黄河流域不同地区的水问题、禀赋条件和国土空间功能定位,研究提出黄河源头区,黄河上、中、下游地区,黄河口及三角洲地区五区协同保护的水安全保障空间布局。

3.1 黄河源头区

唐乃亥以上是黄河源头区,干流河长1 553 km,流域面积13.2万km2。黄河源头区湖泊、湿地、沼泽众多,是青藏高原生态屏障、“中华水塔”的重要组成部分,区域产水量占黄河径流量的40.9%,是黄河主要的产水区。

针对源区生态系统退化、水源涵养能力降低等问题,以推动高寒生态系统自然恢复为导向,以三江源、祁连山、甘南、若尔盖等水源涵养区为重点,严格控制水源涵养区经济开发活动,实施一批重大生态保护修复工程,保护草原、河湖、湿地、冰川、荒漠等生态系统,不断提升水源涵养能力,筑牢“中华水塔”。

3.2 黄河上游地区

唐乃亥至河口镇区间是黄河上游地区,干流河长1 919 km,流域面积25.5万km2。上游地区生态环境脆弱,是我国北方地区重要的生态屏障。该地区用水量占流域总用水量的40.5%,是黄河主要的用水区。

针对该地区经济发展落后、水资源短缺、生态环境脆弱等问题,实施深度节水控水行动,统筹地表水、地下水与非常规水,优化水资源配置格局,推进南水北调西线工程规划方案比选论证和重点水源工程建设,保障兰-西城市群、黄河“几字弯”都市圈、能源基地用水安全,提高六盘山等贫困片区供水保障能力;推进黑山峡河段开发,完善水沙调控体系,恢复宁蒙河段中水河槽行洪排沙能力,遏制新悬河发展态势,提升重点河段防洪(凌)能力。开展湟水、乌梁素海、沙湖、红碱淖等重要河湖生态环境保护与综合治理,改善河湖水生态状况。

3.3 黄河中游地区

河口镇至桃花峪区间是黄河中游地区,干流河长1 206 km,流域面积34.4万km2。中游地区河流密集且穿越黄土高原腹地和多沙粗沙区,是黄河下游洪水和泥沙的主要来源区。

针对该地区水土流失严重、水资源过度开发、支流水污染严重等问题,突出抓好黄土高原水土保持工作,加强小流域综合治理,因地制宜建设旱作梯田和淤地坝,加强林草植被维护和恢复;降低水资源开发利用强度,保障河道基本生态流量,加强汾河、渭河、窟野河、泾河等支流污染治理,推进汾渭盆地等地下水超采治理工作;建设古贤、碛口等骨干水利枢纽,完善流域水沙调控体系,提高径流调节能力,协调水沙关系,实施干流河道和渭河、沁河等重要支流治理,提高防洪能力;开展汾渭平原灌区现代化改造,提高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水平,实施引汉济渭二期等重大水源工程,合理配置水资源,提高供水保障能力。

3.4 黄河下游地区

桃花峪至河口区间是黄河下游地区,干流河长786 km,流域面积2.3万km2,该河段是举世闻名的地上“悬河”。

针对该区域洪水风险大、滩区防洪运用与经济发展矛盾突出等问题,按照“宽河固堤、稳定主槽、因滩施策、综合治理”的思路,推进河道和滩区综合提升治理,建设桃花峪水利工程,开展东平湖蓄滞洪区综合治理;推进引黄灌区现代化改造,加强下游取用水监管;推进下游生态廊道建设,促进人水和谐。

3.5 黄河口及三角洲地区

黄河口是黄河泥沙入海的通道,黄河三角洲孕育了我国暖温带最完整的湿地生态系统。

针对该地区入海水量偏小、天然湿地退化、生态空间被挤占等问题,实施河道整治工程,进一步改善河口河势,稳定现有流路。加强刁口河备用流路保护,实施流路生态修复和保护工程。加强河口地区生态保护,实施退耕还湿、退养还滩,实施河口水系连通,严格水生态空间管控。开展生态调度,实施河口三角洲湿地生态补水,保障河口湿地生态流量和入海水量,促进受损生态系统修复。

4 水安全保障措施研究

4.1 完善防洪减灾体系,确保黄河长治久安

紧紧抓住水沙关系调节“牛鼻子”,围绕增水减沙、调水调沙,按照“上拦下排、两岸分滞”调控洪水和“拦、调、排、放、挖”处理泥沙的方针,健全防洪减灾工程体系,强化洪灾应对体系和能力建设,构建河道畅通、安全稳固、保障有力的综合性防洪减灾体系,确保大堤不决口、河床不抬高,为实现黄河长治久安提供保障。

(1)健全水沙调控和“上拦”工程体系。按照古贤、黑山峡、碛口的次序推进规划的骨干水利枢纽建设,提升径流调节和洪水泥沙控制能力,“控制、利用、塑造”洪水,确保防洪安全。

(2)完善“下排”工程体系。按照“宽河固堤、稳定主槽、因滩施策、综合治理”的思路实施下游河道和滩区综合提升治理,加强险工险段和薄弱堤防治理,继续实施控导工程续建加固、实现控导工程连接,控制游荡性河段河势,稳定主槽;针对不同滩区特点因滩施策、综合治理,破解滩区防洪运用和经济发展的矛盾,实施黄河下游贯孟堤扩建、温孟滩防护堤加固,深化桃花峪工程论证,继续推进滩区居民迁建,深化宽滩河段三滩分区治理模式论证,积极推进试点;开展滩区综合提升治理,开展堤河淤填和滩区放淤,治理“二级悬河”。

(3)提升洪水分滞能力。统筹发展和安全,充分发挥蓄洪滞洪功能,推进东平湖综合整治,完善分滞洪工程和外迁、就地避洪、撤退道路等安全建设措施,提升东平湖蓄滞洪水能力。

(4)补齐干支流防洪工程短板。持续开展上游河段治理,统筹推进青海、四川两省黄河干流河段防护工程建设,实施甘肃黄河二期治理、宁夏段和内蒙古段三期治理。全面提升沁河、伊洛河、渭河等重要支流防洪能力,实施中小河流与山洪灾害防治。加快完善西宁、兰州、银川、呼和浩特、郑州、济南等重点城市防洪工程建设,增强大中城市洪涝灾害防御能力。

4.2 推进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提高水资源保障能力

坚持节水优先,在全面节水的基础上,以保障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刚性合理用水需求为导向,构建总量控制、集约高效、配置科学、管控有力的水资源安全保障体系,实现全流域水资源节约集约安全利用。

(1)强化水资源刚性约束。把水资源作为最大的刚性约束,全面落实以水而定、量水而行,合理规划人口、城市和产业发展,优化土地利用和产业发展布局,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与水资源承载能力相协调。深入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强化黄河水资源统一监测、监控、监管,尽快健全完善全覆盖、全天候、全过程的黄河流域水资源监测体系,实现流域机构对黄河干支流重要控制断面、规模以上地表水取退水口和地下水取水点在线监测全覆盖。

(2)推进全流域深度节水。充分发挥用水定额刚性约束,全面实施农业节水增效、工业节水减排、城镇节水降损,强化全流域、全过程节水。以上游甘肃黄河高扬程灌区、宁蒙引黄灌区、中游汾渭灌区、下游引黄灌区等为重点推进农业节水改造。

(3)优化调配水资源。按照“生态优先、大稳定、小调整”和应分尽分原则,优化调整“八七”分水方案,细化干支流水量分配,合理分配河道外生活、生产和生态用水,把可用水量逐级分解到不同行政区域,明晰各区域用水权益。继续严格实施黄河水资源统一调度,提高流域水资源统筹调配能力。

(4)完善供水保障网络。科学推进跨流域调水,实施区域水资源配置工程,加快南水北调西线工程规划方案比选论证,适时推进项目前期工作,推动构建黄河流域“一线七库”的水资源配置格局,实现节点控制、南北互济、东西均衡。“一线”即南水北调西线,增加黄河水资源可利用量,缓解水资源禀赋不足的问题,为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提供水资源支撑。“七库”即黄河干流已建的龙羊峡、刘家峡、三门峡、小浪底和规划拟建的古贤、黑山峡、碛口等7座水利枢纽。以“七库”为骨架,构建现代流域水资源配置网络工程体系,增强上中下游水量联合调控能力,优化流域水资源配置,解决流域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的问题,确保兰州、石嘴山、头道拐、潼关、花园口、利津等重要断面基本生态流量。

4.3 加强水生态环境保护,维护黄河健康生命

统筹水量、水质、水生态,协调上下游、左右岸、水域陆域,加强水生态空间管控,开展水生态保护与修复,推进河湖水环境防治,确保水质不超标,持续改善水生态环境状况。构建“三区一廊”的水生态保护总体布局,实现干支统筹、人水和谐、河湖健康。“三区”是指以三江源、秦岭、祁连山、六盘山、若尔盖等为主的水源涵养区,以青海东部、陇中陇东、陕北、晋西北、宁夏南部黄土高原为主的水土保持区,以黄河口为主的湿地生态保护区等三大区域。“一廊”是指以黄河干流和湟水、大夏河、洮河、无定河、渭河、汾河、伊洛河、沁河、大汶河等支流为主形成上下贯通的生态廊道。

(1)提升水源涵养能力。以三江源、祁连山、甘南、若尔盖、秦岭北麓、六盘山等水源涵养区域为重点,通过自然恢复和实施重大生态修复工程,遏制生态退化趋势,恢复高寒草甸草原、沼泽湿地等重要生态系统,持续提高水源涵养能力。

(2)提升河流廊道功能。强化河道外取用水管控,提升黄河干支流水量统一调度水平,维持河流基本形态和水流连续性,保障河道基本生态流量和重要湖泊生态水位,全面提升干支流生态廊道功能。优化支流水资源配置,逐步退还挤占的生态用水,遏制汾河、沁河、大汶河等支流断流态势,保障湟水、大通河、洮河、无定河、渭河、伊洛河等支流入黄控制断面基本生态流量。

(3)强化河口生态空间管控。科学开展水系连通工程,实施生态补水,保障入海水量,为河口三角洲湿地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提供水力条件,促进河口水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提升。以自然恢复为重点,开展退塘还河、退耕还湿、退田还滩,恢复自然湿地面积。

(4)实施地下水保护。以汾渭谷地、鄂尔多斯台地、黄淮地区等地下水超采区域为重点,综合采取节水、水源置换等措施,开展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

(5)加强水资源保护。以水环境承载能力为约束,严格控制入河污染物总量,持续开展饮用水水源保护,推动乌梁素海、延河、汾河等重要河湖生态保护与修复,改善河湖水环境。

(6)强化河湖监管。以黄河流域主要河湖防洪、供水、生态安全为目标,开展河湖管理范围、行蓄洪区、饮用水水源地、水源涵养与水土流失防治区等水生态空间的范围划定工作,加强河湖空间管控,深入开展河湖“清四乱”行动,全面强化河湖监管,持续发力维护河湖水生态健康。

4.4 系统实施水土流失综合防治,改善黄土高原生态环境

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综合治理、源头治理,防治水土流失,提升全流域水土保持水平,减少入黄泥沙,改善流域生态环境总体面貌。

(1)促进预防保护区自然修复。在黄河源区、子午岭-六盘山林区、祁连山、秦岭北麓以及湟水、洮河、祖厉河、渭河、泾河、北洛河、清水河、大黑河、无定河、伊洛河、汾河、沁河、大汶河等重点支流的源头区,实施封育保护,促进自然修复;在内蒙古高原南部、宁夏中部、贺兰山东麓、黄土高原土地沙化区等水蚀风蚀交错区加大生态修复力度,大面积实施封禁治理和管护,保护现有植被、巩固退耕还林还草成果。

(2)加大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以小流域为单元,实施以淤地坝、旱作梯田和林草植被建设为主要措施的立体综合治理,提高水土保持水平。以晋陕蒙甘黄土丘陵沟壑区为重点,大力开展淤地坝建设,抬高沟道侵蚀基准面,优先安排粗泥沙来源区拦沙工程建设,减少入黄泥沙。以陕甘晋宁青山地丘陵沟壑区为重点,大力开展高标准旱作梯田建设,推广旱作农业新技术、新模式。以陇东董志塬、晋西太德塬、陕北洛川塬、关中渭北台塬等塬区为重点,实施固沟保塬项目。遵循黄土高原植被带分布规律,按照宜林则林、宜草则草原则,开展植被保护和修复。

(3)强化水土保持监测监管。优化完善水土保持监测站点布局,完善水土保持监管平台,创新监管模式,建立健全水土保持监管监测体系,全面提高水土保持监管监测能力。

4.5 提升流域治理能力,支撑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

坚持依法治黄,破解重大体制机制障碍,完善流域保护治理协同机制,构建与现代流域管理体制相适应、体现黄河特点的现代化流域水治理体系,提升流域治理水平和治理能力。

(1)健全黄河保护治理法治体系。积极推进黄河保护立法,将黄河保护治理中行之有效的普遍性政策、机制、制度等予以立法确认,为黄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水旱灾害防御、河湖岸线管控等保护治理行为明确底线约束。

(2)完善流域保护治理协同机制。坚持共同抓好大保护,协同推进大治理,以河湖长制为平台,加快完善流域协同监管、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等机制,加强流域与省区协作,统筹协调流域防汛抗旱、水资源调配、水生态保护修复、水环境治理等重大事项,推进生态补偿标准化、实用化、市场化。建立黄河流域省级河长联席会议机制,协同推进跨界河湖及周边陆域的管理保护和综合治理。

(3)建设智慧黄河。围绕流域水利信息化监测感知、网络传输、数据资源、智能应用方面的突出短板,构建涵盖黄河保护治理全要素的、时空密度适用的、空天地一体的智能感知网。依托水文水资源、水灾害、水利工程、水生态等监测数据和自然资源、社会经济、生态环境等共享数据,打造同步仿真运行的数字孪生流域,建设流域大数据中心。建立水旱灾害防御、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水生态环境保护等业务的智能协同应用大系统。

(4)强化科技支撑能力。加强对流域气候变化、河源区生态演进与径流变化、黄土高原土壤侵蚀等基础研究和水沙变化、水沙调控机制、生态保护与修复等重大问题研究,为流域保护治理提供科技支撑。

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水安全保障布局见图1。

图1 水安全保障布局

5 结 语

针对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水安全保障面临的问题,提出流域五区协同空间布局以及全面保护、系统治理的措施,构建流域水安全保障体系。通过建设古贤等控制性骨干工程,完善“上拦下排、两岸分滞”防洪减灾体系和水沙调控体系,并实施全流域的调水调沙,提高黄河水沙调控和防洪保安能力。通过强化水资源刚性约束、推进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优化调配水资源、完善供水保障网络等,提高流域水资源调配和利用水平。通过强化源头保护、过程控制、末端治理,完善黄河流域水生态环境保护体系,实现健康水生态和宜居水环境。通过预防保护和综合治理,强化人为水土流失监管,完善水土流失综合防治体系,提升黄土高原水土流失防治能力。通过建立法治体系、完善体制机制、建设智慧黄河、加强科技支撑等提升流域治理能力。

黄河流域保护治理具有长期性、复杂性、艰巨性,在黄河流域保护治理进程中,需要不断深化研究流域气候变化、水沙变化、生态变化等自然规律,研究各类措施的累积效应,动态评价和优化提升水安全保障布局与措施。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的讲话[J].求是,2019(20):4-11.

[2] 李国英.维持黄河健康生命[M].郑州:黄河水利出版社,2005:24-32.

[3] 李国英.治理黄河思辨与践行[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3:50-59.

[4] 鄂竟平.坚定不移践行水利改革发展总基调 加快推进水利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在2020年全国水利工作会议上的讲话[J].中国水利,2020(2):1-15.

[5] 岳中明.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 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J].中国水利,2019(24):51-52.

[6] 水利部黄河水利委员会.黄河流域综合规划:2012—2030年[M].郑州:黄河水利出版社,2013:102-130.

[7] 岳中明.牢记嘱托 勇担使命 在建设幸福河的新征程上阔步前行[J].中国水利,2020(19):1-4.

[8] 牛玉国,张金鹏.对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国家战略的几点思考[J].人民黄河,2020,42(11):1-4,10.

[9] 张金良.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水战略思考[J].人民黄河,2020,42(4):1-6.

[10] 刘昌明,刘小莽,田巍,等.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亟待解决缺水问题[J].人民黄河,2020,42(9):6-9.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2

标签:黄河流域   黄土高原   河口   干流   河段   黄河   支流   水资源   流域   水源   下游   布局   生态   措施   体系   能力   工程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