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鸡娃三年后才发现,过去焦虑的这5件事,就是在浪费时间

#护苗有我2023#

文/兰妈谈育儿

有人说,养孩子就是焦虑的开始

其实,这只不过都是一边学习、一边成长的不断摸索罢了

而父母这个角色,比起任何职位都要伟大高尚

没有经过任何岗前培训,也不需要持证上岗,但又一直做着“拿下高项目”的事儿

可教育不是工作、更不是事业,它是和孩子建立亲情的一种共同成长

特别是当你踩坑过后就知道,过去所走的那些弯路呀,根本就是没必要的精神内耗,也是在浪费时间

一位妈妈总结了小学鸡娃三年后最后悔的五件事,希望各位爸爸妈妈们可以吸取经验,最好不要再重复走弯路了

第一件事:

上最好的幼儿园

孩子出生之后,很多父母都希望尽最大可能,给娃提供最好的生活条件、和学习环境

可学习需要因人而异,成长这件事更需要慢慢去完善自己、提升能力

正如孩子学习这件事情,自始自终都是孩子在适应环境,而不是环境去适应孩子

如果你一开始就让孩子走不平凡之路,那结果往往会在高期待中失去更多

住在朋友家附近的一户邻居,听说孩子还没有上幼儿园之前就多方面打听,为的就是孩子可以在适龄后读一所最好的幼儿园

精挑细选之下,她决定让女儿去读价格相对于昂贵的国际化学校

因为孩子在那里可以体验丰富的场外活动,还有多元化的学习范畴,特别是语言学习要领先当地很多幼儿园

可最好的幼儿园并不一定就适合孩子,特别是家庭条件本身并不是很好的情况下,就不要去赶潮流了

朋友说的那位邻居就是那样

她一开始只认为,幼儿园就让女儿上一所贵点的学校,可以从一开始结识质量高的朋友,为后期良好学习氛围打下基础

可贵族幼儿园还没有上幼儿园,邻居就有些受不了了

原因是女儿回家后经常要钱买东西,有时候是学习用品,有时候是同学过生日要送的礼物

还有最苦恼的一点就是学校组织的集体活动,光是活动服装、团建报名费半个学期就不少开销

这种额外的消费需求,对于本身就不太富裕的家庭无疑是雪上加霜

有一次,同学过生日时女孩按照同学喜欢的品牌去挑礼物,结果到店随便一看,最便宜的一件玩具也要二百起步

当时邻居想都没想地拒绝了,她觉得:“二百块钱太贵了,都够家里好几天的买菜开销了”

没想到女儿却说:“同学们送的都是这些礼物,我没有带礼物怎么去上学呀”

那一刻,邻居妈妈才意识到:“挤不进的圈子不要硬挤”

第二件事:

什么事情都包办

体验成长是孩子看待世界的第一步,他们还没有见过的风景、尝过的味道还有很多

可人生就是在不断尝试中慢慢品味,这件事替代不了,更无法替代

我见过很多长大后叛逆、倔犟的孩子,都是因为幼年阶段有段不太自由的成长经历

同事李姐的儿子多多就是这样的情况

多多目前是家里的独生子,但并不是李姐生过的唯一孩子

多多5岁那年,李姐是有生过第二个儿子,可因为某些不幸的原因,那个孩子还没有满百天就去了另一个世界

这件事对李姐的打击特别大,她一直都深感自责

也不知道是为了弥补、还是期望太高,李姐把所有重心都放在唯一的儿子身上

特别是在每天忙得晕头转向的同时,她还把多多的事情安排得事无巨细

每天早上:

•六点半起床准备早餐

•打扫房间

•准备好干净衣服

•帮忙穿好衣服

•吃完早餐上学

每天下午:

•按时接孩子去上辅导班

•回家继续刷题练习

•洗漱后默写背诵

•睡前背古诗、口算练习

看起来满满当当的安排,也尽显一位母亲对孩子的期待与热爱

可我们似乎也忘记了,孩子是需要在成长中证明自身价值,更需要在实践中积攒创造价值的可能性

如果你总是事无巨细、什么都替孩子安排好了,最后只会让孩子像个风筝一样,你越拽得紧、断线的可能性就越大

多多就是因为李姐的包办意识太强,上小学三年之后就出现明显的厌学现象,每次一提起上辅导班、做题背诵就满脸不愿意,有时候还故意找茬跟李姐拌嘴几次

其实,很多时候并不是我们的孩子长大叛逆了,而是我们一开始就没有足够信任

你认为“孩子还小,怕他们走弯路”,实际上孩子要比我们想象的还要有判断力

就像是开车一样,走错路又怎样?只要孩子意识到偏离路线,能做到及时转弯就可以了

第三件事:

学奥数急功近利

我们都希望孩子一开始就赢在起跑线上,可赢在起跑线上并不代表就赢了比赛

短暂的盲目训练看起来是未雨绸缪、有备无患可过度消耗的结果也是在浪费时间

有个朋友,高考的时候在理科上栽了跟头,她一直认为:“物理化是最难的科目”

为了让自己的孩子能受益、少吃些读书的苦,学奥数这件事从幼儿园开始就给安排上了

于是,幼儿园的三年,女儿小米一直都在跟奥数打交道

别人在吃冰激凌的年纪里可以缠着妈妈买冰棍,小米却不敢

因为,朋友觉得:“小米的肠胃不太好,吃太凉的东西容易闹肚子,如果再耽误了学奥数,那落下的功课想要补起来就没那么容易了”

即便是小米要求买冰激凌,朋友也会很坚定地拒绝,并严厉呵斥说:“别想那些没用的”

大概也是习以为常了,小米上小学以后除了学习跟妈妈就再无其它话题交集

本来以为在幼儿园的三年起跑领先下,小米的数学能力当属领先

可惜的是效果依旧平平无奇,甚至比没有上过一天辅导班的孩子还要接受能力慢

就在小学一年级的第一个家长会,老师就跟朋友反映说:“小米这孩子性格太内向,不善于发言,上课还总是走神”

这件事也让朋友难以理解,明明小米之前还是一个调皮好动的孩子,为什么越长大性格就越自卑内向呢

一次辅导作业时小米无意袒露真相

她说:“妈妈你不要骂我,我真的已经尽力了,那些数学题真的很难”

那一刻,朋友才意识到,原来孩子真正需要的是强大的抗挫折能力

幼儿园开始就学奥数,对孩子来说确实是有一定的难度

如果孩子一开始就觉得学习太难了,在潜意识状态下就会产生一种畏难心理

即便是当前所学的知识点特别简单,也因为害怕、不够自信而不敢尝试

所以,小学之前没有必要因为学不好奥数而焦虑,更不要给孩子太多的学习压力,培养孩子对数字的兴趣爱好才是最适用的起跑线

第四件事:

安排太多补习班

优秀的学霸,从来都不是只靠“补习学”就能稳坐泰山

特别是到了高年级阶段后,专项练习、查漏补缺、举一反三、学思秘籍等等,这些都是特别重要的学习素养所需

在一线城市上班的表妹,因为工作原因不能在家照看小孩,学习上的问题也因为隔着距离而爱莫能助

像一年级低龄阶段时还能通过视频通话教教孩子,可隔着屏幕始终不是回事,孩子开小差、听不听得懂,都是一个不能直观的问题

特别是得知儿子的成绩一次比一次差劲之后,表妹不得不选择转换战略

她给孩子报了课后补习班

起初在补习班老师的严厉管教下,成绩上升趋势确实有了明显变化

可男孩贪玩的本性难改,成绩刚有好转就开始偷玩手机游戏、沉迷动画片

为了不让好不容易提升的高分走下坡路线,表妹觉得:“只有忙起来,才没有功夫去做没意义的事”

于是,表妹又额外安排了一些课后练习题,希望在老师的监管辅导下希望把效率最大化

写完作业还要继续做练习题,这让孩子就有些接受不了了

大概在想反抗又不敢的情况下,小朋友开始动些小心思,隔三差五不是装病肚子疼,就是写作业漫不经心、磨蹭拖延

看到越来越浑的儿子,表妹也恨铁不成钢地批评大骂

孩子刚开始还低头不语,可随着次数多了也会反抗,甚至叫喊着:“我就是不想学习了,能怎么着”

这就是压力下的应激反应,当孩子的承受能力超荷运行时,他们就会出现这种无所畏惧的破罐子破摔思想

有句老话说得好:“你永远叫不醒一个装睡的人”孩子的学习也是如此

与其费尽心思绑着孩子补习补课,不如先带动孩子学习的学习态度,有了态度一切才皆有可能

第五件事:

忽略了学习习惯

好的学习态度,都是在好的学习习惯中逐渐养成的

我认识一个女孩,她前期特别有能耐,第一次见面时女孩还在读幼儿园中班

只见,她拿起《三字经》就能一气呵成地读完大部分内容

当时给我的感觉就惊呆了

听她妈妈说,这个小丫头在读幼小班的时候会认会读的字就将近2千多个

这个数量放在当时的幼儿园水平,那可是学霸级别了

一直以来,我也认为幼儿园就有此水平的娃,上小学后在班里也是无人匹配

可结果却有些出乎意料

多年之后,当我再次见到这个女孩时,她已经是一名三年级小学生了

也不知道为什么,这次初相见,和以前是完全不同的感觉

从直观上来说,这个小姑娘的身上少了之前的灵气、和自信感

想当初那张口就来的朗朗上口读书声,到如今却成了沉默寡言的低头不语

家里有其他小朋友来访和她打招呼,也只是默默地看上一眼,然后又低头写作业

那个时候我只当是“学霸的世界都是书本,所以略显高冷”

可聊天间得知,女孩自从上二年级之后成绩就大幅度下跌,不喜欢读课外书、做题的时候也粗心大意,很多丢分项都是最基础的书本知识

用女孩妈妈的话来说:“就是心思没在学习上”

可为什么小时候识字量那么丰富的孩子,长大后就变得不爱学习了呢?

从女孩过去的成长状态来了解,我发现习惯这个东西真的很重要

原来,女孩幼儿园阶段的识字量之所以优秀,主要妈妈的鸡娃观念比较明显

跟我们上边所提到的几个案例类似,每天把识字这件事当成一日三餐不说,对识字这件事的过度关注已经超过孩子的能力接受范围

为了让女孩保持对识字的积极性,妈妈还经常承诺说:“你把这些任务完成了,你要什么玩具我都给你买”

用物质奖励去交换孩子的学习态度,这是特别不好的一种现象,物质交换下的学习态度来得快、去得也快

案例中的女孩就是这样,当学好习、考好成绩没有物质奖励时她就开始摆烂,甚至质问妈妈:“考好成绩有什么用?又没有礼物”

从这件事就可以看得出,好的学习态度从来都是由心而生的一种情怀,并不是靠鸡娃思想、起跑线领跑就可以把孩子的成绩抓牢

而关于孩子学习这件事情,我们也一定要记住:“学习在于兴趣,兴趣在于习惯”

如果问:“不对孩子鸡娃,还有什么办法提升孩子的学习效率”

我认为,没有什么比父母的潜移默化更有影响力了

比如,你希望孩子每天阅读、保持课外能力提升,那就做一个喜欢阅读的父母吧

当家里一个大人、两个大人都沉迷看书阅读时,你猜孩子会是什么反应?

他们会好奇“究竟是什么样的内容如此有吸引力”特别是莫名其妙的突然转变会激起孩子的寻根究底

慢慢地,孩子就会带着好奇去产生阅读兴趣、并习惯上阅读

所以,育儿先育己,这个道理还是很有重视意义的

那么,关于小学鸡娃阶段那些浪费时间的焦虑事,大家还有哪些不一样的经历与感悟呢?欢迎评论区留言分享!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3

标签:小学   小米   表妹   焦虑   幼儿园   态度   能力   妈妈   发现   孩子   女孩   时间   朋友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