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赋能千行百业!济南人的数字生活可触可感

 原标题:“数字济南”新图景

  从舌尖到指尖、从田间到车间,数字技术不断拓展着产业边界。作为数字强省建设的龙头城市和核心阵地,去年以来,济南率先提出打造数字先锋城市,聚焦数字机关、数字政府、数字经济、数字社会建设,以数字赋能千行百业,数字济南动能澎湃。

  老城区的新动能

  红砖墙,玻璃幕,古色古香与扑面而来的科技感相映成趣,这里是明湖信创国际产业园,精耕信创产业的省级数字示范园区。

  在园区四楼,一款园区企业研发的智慧灯杆吸引了笔者的注意。如果遇上雨情,如果水位不深的时候,它会自动感知井盖有没有丢失;当水位再深一些的话,会联动附近泵站的排水设备;雨量再大的话,它会自动关闭信号灯,提醒人和车辆不能通过……

  “这些数据不仅在安装智慧灯杆的现场能看到,同时也进了市里的运管中心,可以全市进行调度,”泰华智慧产业集团相关负责人介绍,现在,这款灯杆已经在济南泉城广场得到应用,成为城市防汛的一大“利器”。

  在明湖国际信创产业园内,像这样的大数据与新一代信息技术领域的企业,已经聚集了近40家。华为“三个创新中心”、科大讯飞等信创龙头产业先后落地,中国信通院“星火·链网”超级节点、百度“双中心”等国家级公共服务云平台,也在这里“安家”。

  数字,推动这个地处老城区的园区实现了美丽蝶变。预计到今年年底,园区企业营收将超15亿元,园区的优势在于第一手数据的汇集和使用。打通“最后一公里”,让数据要素流通起来,让数字真正赋能千行百业。

  同样位于市中区杆石桥街道的山东数字产业大厦,也用四年的时间完成了从一栋写字楼到产业园区的数字化“转身”。几年里,这栋大楼迅速引入一批高新技术企业,实现了从“无中生有”到“产业集聚”。

  这里有一个特点,就是新兴前沿产业多、互联网出海企业多。经过4年多的精心打造和运营,目前员工从个位数发展到680余人,企业已经发展到52家,成功的培育了两家上市公司,同时汇聚了一批数字经济领域的领军企业。

  就像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老城区的数字化跃升,也是济南数字先锋城市建设的生动缩影。来自济南市大数据局的数据显示,2022年,济南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占比达到17%以上,数字经济占GDP比重达到47%,高出全省平均水平10个百分点,居全省首位,跃居全国数字经济城市排行榜第6位。

  产业链的“无中生有”

  驱车沿经十路一路向东,偌大的济南超算中心科技园,如今周边已是高楼林立。在济南智能传感器产业园中区,28栋厂房、办公楼拔地而起。北京卡特加特智能科技有限公司CEO廖翌棋,最近频繁往返于北京和这里,“我们已经入住济南智能传感器产业园,总部生产基地已经开始设计,马上进入施工阶段,计划在9月底投产。”

  “从第一次到我们公司考察,到最终签订协议,总共87天。”回忆起与济南的缘分,廖翌棋感慨颇多,“济南超算中心和济南智能传感器产业园,在算力和人工智能产业生态上能够给予我们很好的支持。”

  在这个园区,有着综合算力处于国际前列的“山河”超级计算机平台,助力济南拿下了国内超过50%的人工智能算力。然而,此前这里的传感器产业几乎为零。

  产业园所在的历城区曾是重工业区,为何要无中生有发展传感器产业?看准了的事情就马上去做!历城区把发展数字经济作为全区“四大主导产业”之首,一年时间,这里崛起的不只是厂房和写字楼,一条贯通上中下游的智能传感器产业链也已初步形成。

  现在,园区签约企业已经突破80个,涉及集成电路、大数据、人工智能、网络安全等领域,包含高新技术企业、专精特新企业20多家,筹备上市企业17家,潜在多家独角兽企业。

  在济南,同样“无中生有”的还有量子科技。近年来,济南瞄准量子科技这个世界科技前沿谋篇布局,小小的量子“聚沙成塔”跨界赋能,让“数字济南”含金量成色越来越足。

  12年一路走来,济南在量子技术领域取得的多项创新成果引人注目:实现千公里无中继光纤量子密钥分发;实现世界上最高精度的毫米级非视域三维成像;作为主要研发单位研制了世界首颗量子微纳卫星“济南一号”;部署全球首套小型化可移动量子卫星地面站;打造中国首个商用化量子通信网络……

  “城市大脑”的加“数”度

  走进智慧泉城运行管理中心,大屏幕上,政务数据、交通数据、城市基础设施运行情况等,一览无余。

  这里被称为济南“城市大脑”。在这里,小到红绿灯精准调控,大到让整座城市高效、智慧,城市大脑时刻在高速运转,为市民的美好生活保驾护航。目前济南市已有1792处信号灯连接到“交通大脑”,联网控制率达90%以上。

  数字赋能千行百业,要创新,还要更走心。

  在济南市政务服务大厅,依托大数据技术,济南99%以上的政务服务事项可实现全程网办。从电子证照取代纸质证照,到大量政务服务事项实现全程网办、跨省通办、掌上办,越来越多的数字化政务服务场景正在让企业群众办事更方便、更快捷、更舒心。

  群众不跑腿,就要求数据要加速“奔跑”。近年来,济南持续推进数字政务建设,全力打响“在泉城·全办成”服务品牌。依托“山东通”平台累计上线50个应用,活跃度近75%;依托“爱山东·济南分厅”这一平台,打通了政务服务、交通出行、医疗健康等领域2000余项掌上服务通道,让数据在政务服务各环节“畅行流动”。

  当乡村装上“智慧大脑”,数字生活触手可及。家住长清区马山镇梦启程小区的路公美,近日发现家中隔断门不好推拉,影响正常使用。她随手点开微信里的“骏跃物业”小程序,从“工单提交”里把问题反映上去。第二天,物业人员到场检测维修,顺利解决问题。“有了这个小程序,办事很方便。”

  走在村里,一排排新式灯杆诉说着数字化带来的美好,“不仅能免费充电,还提供无线WiFi,也具备应急呼叫、公共广播功能,想不到!”村民说。

  来自济南市大数据局的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全市200个社区纳入省重点支持建设智慧社区名单,数量全省最多。2023年,济南市智慧社区建设将进一步提速扩面,要新建100个以上智慧社区,打造1-2个标杆型智慧社区,探索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做法。

  我们相信,随着数字济南建设的深入推进,还会有更多可触可感的“数字场景”,走进你我的生活中,为建设“强新优富美高”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强省会写下更精彩的注脚。(来源:济南宣传)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04

标签:济南人   济南市   数字   济南   量子   传感器   百业   政务   智慧   产业   数据   企业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