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火箭发射失利,初二学生写信谈原因,两总回信:见解很独特

阅读文章前辛苦您点下“关注”,方便讨论和分享,为了回馈您的支持,我将每日更新优质内容。

丨费尔南的信笺

编辑丨费尔南的信笺

2021年3月,一封来自北京八中初二学生写给长征7号团队的信引爆全网

在这个“娱乐至死”的时代,有不在少数的人受到了社会浮躁风气的影响,而这位少年的来信让人看到了纯粹的专注与热爱,甚至被网友称赞为“国家的希望”。

信的内容是什么?这位少年是在怎样的情况下提笔写下了这封言辞恳切的信件?而在收到这封信后,火箭团队又给出了怎样的回应?

«——【·目睹火箭发射失败·】——»

2020年3月16日晚21时34分,海南文昌航天发射场所有人紧张中透露着期待,与此同时无数人守在电视机前屏住了呼吸。

一个远在北京的少年也如同往常一样在家人的陪同下共同见证着这个时刻,每一次火箭发射自少年记事起从未缺席。

紧张的倒计时来临,少年在心中默默一起数着,在点火发射的那一秒心提到了嗓子眼,火箭一瞬间爆发出的烈焰让人群爆发出欢呼,但奇怪的是少年却没有放松,仍然紧紧地盯着屏幕里徐徐上升的火箭。

就在少年的母亲刚想提醒他看完发射就去睡觉时,电视里的播报却让她一瞬间咽下了即将说的话,看了一眼她的儿子,少年父亲则安慰地拍了拍儿子的肩膀。

原来,就在人们以为火箭成功发射相互庆祝的时候,长征七号甲遥一火箭却突然失去了推力,火箭基地遗憾宣布发射失败。

这突如其来的变故让所有航天爱好者十分诧异,而对于付出精力的科研人员来说更是一个沉重的打击,所有人陷入懊恼,少年的父母也对他们的儿子表达了安慰。可是少年没有露出太多的难过,若有所思地走进了房间里。

他的父母也很是困惑,因为他们知道儿子是个不折不扣的航天迷,平时陪他看各种火箭发射场面,他都十分兴奋。对于儿子表达出的反常情绪,他们认为是过于难过一时没反应过来,打算第二天再安慰安慰他。

可是他们没想到担心的儿子在回到房间后,默默掏出了一只笔在纸上写写画画到很晚,最后犹豫了一下还是又找出了一张信纸把他思考的内容总结好认真誊写在了上面。

此刻少年仔细斟酌着一字一句,尽可能精简自己的意思又能表达清楚,仿佛不想浪费一点读信人的时间。

随后他又上网查看了火箭发射基地的地址,一笔一划的郑重写下。最后一步,写下了他的名字,张亦琛。这是张亦琛写的的第一封信,而他不知道这封信在一年后会被无数人称赞。

«——【·年少立志·】——»

张亦琛从懂事起就对国家的航天事业产生了极其浓厚的兴趣,而这兴趣的来源不是来自于他的父母,而是通过一本杂志。

张亦琛的父母都不是航天工作者,并没有对孩子进行这方面的培养,但他们对张亦琛的教育风格则十分开放和包容,鼓励他去了解一切他感兴趣的知识,认为“兴趣才是最好的老师。”

秉承着这样的原则,张亦琛的家庭氛围十分轻松和自由,而他也在纷繁复杂的知识海洋中意外选中了最吸引自己的那一个。

在7岁那年,刚上小学的张亦琛偶然有机会阅读了一本航天科工二院主办的《军事文摘.科学少年》,他一下子就对里面各式各样的火箭、飞机、舰艇等图画吸引,开始每期订阅这期杂志,在这个过程中他却意外的对产生动力的发动机格外感兴趣。

随着年龄的增长,张亦琛也逐渐学会了借助各种方式查询自己感兴趣的知识,对发动机的了解也越来越深,而对于航天发动机他更是为其精妙绝伦的构造深深赞叹。

后面张亦琛也通过网络加入了一些航天爱好者的论坛,在里面学术氛围很是浓厚,也经常有各种专业人员帮助解答一些生涩的知识,就这样张亦琛到了小学五年级,开始接触航天火箭发动机,并痴迷于此。

他的房间里有各式各样型号的火箭模型,全部都是用他省下来的零花钱和压岁钱买的,而张亦琛的父母见他潜心此道的同时并没有落下学习,于是没有阻止反而给予支持,在周末有时间都会带他去看一些航天知识科普的展览。

就这样,在张亦琛即将小升初之际,父母充分尊重他的意见,商量过后答应他报考北京八中的初中部,因为这个学校开设了一个“科学素质实验班”

这个班级专为培养技术型人才设立,相对于必备的知识,另外开设了许多航天课程,还有各种航天相关的活动,能够有更多接受科学的机会。

张亦琛为了这个目标异常努力,也没有辜负一直以来的热爱和家人的支持,成功进入了北京八中学习。

在这里,张亦琛第一次见到了杨利伟等著名航天英雄,也亲手摸到了中国航天回收回来的航天器械,他小心翼翼的触碰着书上见到的仪器,心中坚定了自己的梦想:进入中国航天团队,为中国航天事业而努力。

就这样,张亦琛持续地关注着航天事业的发展,而在他目睹了“长征七号甲”运载火箭发射失败后根据自己的思考写下了对于失败原因的猜测。虽然可能自己的力量微不足道,他也想略尽自己的心意。

«——【·星辰大海的征途·】——»

中国航天事业从一穷二白走到如今的世界前沿,每一步都脚踏实地,是无数航天人不畏艰辛奋斗出来的。

在这中间我们有着无数傲人的成绩,离不开航天事业大胆尝试、突破自我的尝试,自然创新也意味着我们主动去探索未知的领域,长征七号甲中型运载火箭的失败对于航天人而言是再平常不过的事情。

对于当时的情况而言,2020年确实是因为种种原因十分困难的一年,但无数航天人顶住了压力,战胜了困难也做足了准备。

但世事无常,顶着“新年第一发”的头衔的“长征七号甲”还是在发射过程中出现了一些问题,专家不得不宣布发射失败的消息,这次失败也让航天人员一切从头开始。

而张亦琛这封信也是见到了这次失败后鼓起勇气提笔写下的,虽然无法知道他所罗列的问题是否涉及,但这份精神足以值得我们学习。

就像他在开头写的一样“在太空探索的道路上,失败是不可避免的”,这句话他在鼓励航天人员的同时也说给他自己,类似小大人一样的语气能够看见一个孩子温暖质朴的心。

随后他又谦虚地表达了自己的想法可能不成熟,“但是希望可以给您们提供一个思路”。之后逐条罗列了自己对于火箭发射失败的一些原因,从中能够看出张亦琛认真的思考和扎实的专业知识。

总结观点之后,再次表达了对航天事业的期许和鼓励。或许一个初中生的建议不那么完全正确或错误,但没有人会否定他,就像我们不会否定自己的未来。

在收到这封来信后,科研团队感受到了真切的安慰和感动。长征七号甲的负责人,也是中国航天火箭的负责人,总设计师和总指挥一起给张亦琛写下了一封回信,对张亦琛的来信给出了高度的肯定,并且称赞他“分析推理很有逻辑,见解也很独特”

但按照管理要求无法告诉他详细的原因,但对他的原因都给出了确切的回答,并鼓励他好好学习,早日成为祖国的栋梁。

在2020年4月底,张亦琛收到了来自航天科研团队的回信,他万万想不到自己真的收到了回信,这一切都让他感觉到梦幻,张亦琛激动地留下了泪水。

而一切正如张亦琛和无数航天爱好者期望的那样,2021年3月12日凌晨1时51分,长征七号甲遥二顺利升空,这一次没有任何意外地顺利进入预定轨道。

在北京,和家人一起紧紧盯着屏幕的张亦琛放声欢呼雀跃,在文昌航天发射场内所有科研人员相互鼓励祝贺,无数关注发射的航天爱好者流着热泪互相拥抱。

挫折只是暂时的,我们的征途是星辰大海。时隔一年,长征七号甲遥二的成功发射代表着中国航天人百折不挠永不放弃的精神。

2021年3月14日上午八点,共青团中央在网络发布了一条信息,配文只有短短的一句话:“孩子,请继续保持热爱!”

随后则是两张插图,分别是这两封信的完整内容。一来一回让我们看到了航天事业的传承,既有这样认真负责的科研人员,也有冉冉升起的新星。

“少年强则国强”,小小少年也有凌云之志。相信在无数个“张亦琛”的热爱和见证下,祖国未来的航天事业一定会更加辉煌。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30

标签:费尔   回信   北京   见解   航天   火箭   独特   儿子   父母   团队   原因   少年   航天事业   知识   学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