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顶尖科学家为何效忠美国?为何我们总留不住高端人才?

卡我们芯片脖子的,不是美国人,而是我们自己人

任正非之前在接待c9高校校长时发出过这样的肺腑之言:“卡我们芯片脖子的,不是美国人,而是我们自己人”。

他这句话的意思很简单:现在老美能卡我们脖子的这些技术,背后的主力科学家,以前都是我们的人。

他这句话并非没有依据,全球前十大芯片厂商中,有8个的创始人或ceo都是华人;全球顶尖的100个材料科学家,前六名全是华人,其中5个还是毕业于中国科学院大学,目前都在美国的高校和实验室任职;清华北大有80%以上的留学生,毕业后都选择留在国外。

全球前十大芯片厂商名单

全球顶尖材料学家,前6都是中国人,但都效忠别人

根据2023年全球数字科技人才储备实力研究报告显示:过去十年,美国科技数字人才净流入,位居世界第一,而我们,净流出第一,连旁边的三哥都是净流入,而且还不少。

其实我国超尖端科技人才总量早已经超越美国,只是这些顶尖领域的顶尖人才,效力的却是别人,为什么?我们花了大量的时间大量的金钱去培养的人才,却总是留不住,为什么?

钱没给够?受委屈了?

有人说,人才流失无非两个原因:要么钱没给够,要么受委屈了?话糙理不糙,但其实科研人才流失的背后还有更深层的原因,并且,你、我,我们所有人,都有责任。别着急,跟我往下看。

1、首先我们简单看一下,钱有没有给够的问题。

以中美两国芯片行业的科研人员收入举例,根据2022年的数据,美国芯片技术人员平均年薪达到13.5万美元,换算汇率大约是90万人民币左右,而我们的芯片技术人员,平均月薪约为17000钱块钱,换算年薪约为20万上下。近五倍之距。钱没有给够,确有其事。

2、我们再看一下科研人员受委屈的一个案例。

2018年有一件这样的事情曾经刷爆网络,某火箭研究所的基层员工,叫张小平,他辞职了,领导不知道他水平高,不就一个普通员工么,离了他地球照样转,所以就轻松放了;结果等张小平离开之后,所里才发现,他是整个核心项目的灵魂人物,没有了他,项目无法推进,可能还会影响火箭发射动力研究、可怕的是还有可能影响登月计划。

我在论论APP查了一下张小平这个人,发现他已经在航空航天火箭领域发表过多篇学术成果,在火箭领域深耕多年,他以普通研究员这个低端职称默默干了十几年的高端研究。可他的领导甚至都不知道他的能力是什么样的,因为他只会埋头苦干,人情往来是一点都不会,十几年来,眼见着升到他上面的那些,全是有关系,有门路,但又技术平平的人。如果你是他,委屈吗,太委屈了,他离职的原因,不用多说了吧。

查看张小平学术主页→【点击论论查看】

论论APP上 张小平的学术资料

确实,整体这么看的话,科研人员普遍的待遇问题,还有科研不讲技术,却是先要论资排辈,讲究找门路、找关系的潜规则,这些已经成为我们科研事业的一大阻碍。

如果你看到了这里,也还只是看到了整个问题的表象。

其实看透最深的这一层很简单,我们只需要用利益链的角度来分析就行,先说结论:导致我们科研人员收入普遍较低,科研人员受尽委屈,科研被卡脖子,科研人才永远留不住的根本的原因,就是:科研行业全民注度不够!

别不信,你们是否还记得前两年的茅台院士——王莉!我在论论APP上搜索了一下这位差点被评为院士的人,她硕士毕业于江南大学,论论app上显示,他连个正经的科研成果都没有,基本在学术界查无此人的状态,惟一的贡献就是培养出了一些品酒师,这样的人都能够评上院士的话,就问你怕不怕?

茅台集团总工程师、首席质量官王莉

幸亏后来,这件事经过网络发酵,激起了全网的愤慨,最终他并没有如愿得到院士的头衔。

但是在他之前呢,2011年,专门研究烟草的谢建平入选中国工程院院士;因为当年网络还没有现在这么发达,网友的反对并没有对他的院士之路产生多大的影响,谢剑平还是成功入围中国工程院院士。时至今日,他仍然稳稳的坐在院士宝座上。

我们再搜一下诺贝尔奖得主的科学家屠呦呦,论论APP上记录了她所有的学术成果,他发现的青蒿素挽救了数百万人的生命,他的许多成就甚至足以改变人类历史进程,但不可思议的是,这位老科学家也是几次落选院士,只因她一直默默无闻的探索钻研,没有得到关注,直到获得了诺贝尔奖,才被大众熟知,属于他的荣誉才纷至沓来。

科学家屠呦呦学术主页【点击论论查看】


全民关注的科研,真的有那么重要吗?

爱思唯尔曾经做过一项名为《科研之信》的调查,其中受访中国科研人员认为,人们对科研关注度的提升能够在,增进社会效益、影响政策制定以及提升科研质量三个方面带来积极的影响。

在当下,高学识、高技术的人得不到应有的尊重和回报。他们隐姓埋名为国家的发展、科研的进步殚精竭虑,却得不到关注,导致他们在待遇和学术地位屡屡收到不公正的对待。

如果你觉得,科研关注度的说法不对。

那我问你,为我们的芯片行业发展做过巨大贡献的人都有哪些?你能想到几个?基本想不出来。我再问你,娱乐圈里谁年入千万上亿,搞一夜情还滥交打胎的都有谁,你是不是一下就能想到一大堆的人?

那让我们看看,真正有科研成果的院士是什么样的,我们打开论论APP,在它首页榜单上,还有科研学者榜单上的这些人,随便一个,那都是发表过无数顶级科研期刊的人,个个都是真正的国士。

如今我们的物质丰富了,建设完善了,科技发达了,背后有着多少科研人员的默默奉献甚至是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

如果果今天全民提高了对科研行业的关注,不但能让更多的热钱涌入助力发展,也能更好的去监督科研行乱象,让那些德不配位的伪科学家无法再拥有那么高的地位和那么大的权力来阻碍我们的科研发展。

这将让科研永远处于最公平的环境下,那我们的人才还会流失么?我们还会那么容易被卡技术的脖子么?根本不存在!

请手机前的你也关注一下科研圈吧,让我们一起为国家的科研事业添砖加瓦。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2

标签:美国   诺贝尔奖   科学家   人才   院士   芯片   委屈   科研   学术   全球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